APP下载

基于TOPSIS法的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2013-08-15郭海湘刘龙辉

华东经济管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竞争力

郭海湘,陈 丽,刘龙辉,龙 维

(中国地质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间的竞争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国家内部城市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成为吸引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课题。早有国外学者Gordon and Paul Cheshire教授(1998年)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其边界之内能够比其他城市创造更多的收入和就业[1]。Edward[2]于2002年提出竞争力是指提高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能力,以及提高居民生活水准的能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竞争力研究专家波特(2003年)认为,国家或城市的竞争力是通过国家或城市产业的竞争来实现和表达的[3]。

中国学者在这方面也做了相关研究,2004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佟庆对1990年以来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4]。同年,中山大学的程玉鸿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竞争力作了相关实例研究[5]。2005年,朱红根,彭道宾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西省各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6]。2011年,周跃云等学者采用方差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做了实例研究[7]。

一、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

对于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国内外学者研究设计了诸多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有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8]、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所(IMD)建立的国家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9]、Kresl、D’Arcy、Webster、Linnamaa设计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模型[10]。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则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提出的城市竞争力弓弦模型[11],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提出的“城市价值链模型”,以及徐康宁从城市竞争力的环境要素、经济要素和体制要素出发[12],组建的69个具体指标的城市竞争力测度体系。

图1 城市竞争力模型

本文根据城市竞争力的特点,在国内外各位学者的研究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发展状况,建立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其评价模型主要包含发展动力、发展助力、城市间的相互影响、环境条件四个方面。其模型大致框架如图1。

二、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是建立在所选取的指标体系的量化评价上的,故指标体系的选取是决定着整个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好坏的关键。本文根据指标体系选取的基本原则:针对性、变动性、可操作性、层次性,建立如表1所示的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

表1 城市竞争力三级评价体系

该体系分为四层三个等级,第一层为城市竞争力,第二层为一级指标(要素层),分别为发展动力、发展助力、城市间相互影响、环境条件,第三层为二级指标(复合指标层),二级指标是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按照层次性进行的进一步细分,分为了12个部分,如经济实力、政府作用等,而第四层也就是第三级指标(基础指标层),是将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指标,总共设计了60个三级指标。

(二)指标体系来源

指标体系确定并不是全依靠主观臆断,本文统计了138篇中外文献对相关指标的选用情况,对其中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并对指标出现百分比进行计算(如表2所示),根据计算结果,选取了出现频率超过10%的指标作为本文的主要指标,同时增加了土地面积作为参照指标,为了更好地体现各方面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在政府作用中增加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以考察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力度,在居民消费水平中增加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衡量当地居民消费水平,在科技实力中增加高等学校教师数考察当地教育的师资力量,在社会秩序问题中加入刑事案件数和民事案件数作为当地社会稳定性的参考,在能源问题中加入能源缺口衡量当地能源发展水平。最后为了更全面的体现城市竞争力,本文增加了政府执政满意度,城市经济集聚和扩散能力两个计算指标。

表2 城市综合竞争力基础指标在文献中出现的百分比

三、城市竞争力测算研究

(一)城市竞争力指标数据来源

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2006-2010)、《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2010)、《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6-2010)、《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2010)以及相关城市的统计年鉴(2006-2010),部分数据来源于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10)和各市的环境统计公报,个别数据来源于市或省统计局。对于个别找不到的数据,本文根据其数据的规律做了相关处理见表3。

表3 部分指标处理方法

(二)城市竞争力指标权重

本文采用的是主观赋权法中的专家调查法(Delphi法)来确定的指标属性权重。其具体过程为:总选取了11位专家组成了一个打分小组,为各指标评分(各指标的分数分为五个等级,既1、2、3、4、5),再根据专家所打分数,将每一项指标各专家的分数之和比上同类指标的总分数即得每项指标的权重。

(三)城市竞争力指标数据处理方法

为了较准确的体现各城市间的竞争力大小,本文选取了多目标决策分析理想解(TOPSIS)方法对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TOPSIS法是C.L.Hwang和K.Yoon[13]于1981年首次提出,根据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是在现有的对象中进行相对优劣的评价的方法。在其处理数据的具体步骤为:

1.无量纲化决策矩阵

对于越大越优型指标:

其中,xij表示第i个城市在第j个指标下的属性值。

2.形成加权决策矩阵

加权决策矩阵R:

3.计算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4.计算欧式距离

与正理想解的距离:

与负理想解的距离:

5.计算贴近度

根据最后算出来的ηi越大,说明该城市在所处理指标越接近于理想解,也就代表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6.城市竞争力指标具体数据处理

根据所选取的数据处理方法,本文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9个城市: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中山、惠州、肇庆的全部数据进行了处理,下面以2009年各城市指标体系中的发展动力中经济实力为例,进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的排名。对数据的处理首先是找出所有城市对应的各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将所有城市的数据按照TOPSIS法的计算公式进行逐步处理。

(1)表4中的数据均来源于2006年到2010年各市的统计年鉴,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亿元)来源于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下的工业生产总值。

表4 2009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实力各指标数据

(2)为了方便后面的计算,表5列出了各项指标数据中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以及权重w。

表5 各项指标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权重

(3)根据TOPSIS法,首先对数据进行了无纲量处理,由于经济实力属于越大越优型指标,故处理公式为

(4)表6计算的是加权决策矩阵,将无纲量化的数据与各项指标的权重w相乘得到加权决策矩阵。计算出正、负理想解后,再按上述步骤4算出加权决策矩阵中的数据与正、负理想解的欧式距离,表7表示的是与正理想解的欧式距离。最后计算贴近度,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可以看出2009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实力的排名结果。

表6 形成加权决策矩阵后的数据

表7 各数据与理想解的欧式正距离

表8 2009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的经济实力排名

四、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评价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所辖9个城市2005年到2009年整体排名如表9。

(二)结果分析

1.整体分析

从表9可以看出整个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所辖9个城市的竞争力排名情况。根据结果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方面。根据最终的排名可以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9个城市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五年内始终保持在前三的城市:广州、深圳和东莞,这一层次的城市不仅整体排名在前列,而且其发展动力、城市间相互影响以及其环境条件也名列前茅,可以见得这类城市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发达,具有与全国大城市相竞争的实力。第二层次为五年排名紧随第一层次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的城市:佛山、珠海和中山,这类城市综合排名中等,各方面发展均衡,其核心竞争力因素有不断增长趋势,特别是佛山,其经济实力的发展潜力很大;第三层为始终保持在中下等竞争力水平的城市:肇庆、惠州和江门,这类城市发展较落后,与一层、二层城市相比,其核心竞争力显现的并不是很明显。

2.具体分析

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它的竞争力应该是整个广东省所有城市中最强的,而其竞争力在前几年却没有排在首位,从表9中可以知道,广州的发展阻力中的社会秩序问题和能源问题始终排在倒数,严重影响了其整体的竞争力,再次是它的环境条件也不是特别理想,特别是环境水平排名较后。2009年广州市的竞争力跃居第一,但也可以看到其发展阻力,环境条件排名虽与之前比有所改进,但仍比较靠后,说明广州市的社会秩序、能源和环境水平的改进是提升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深圳是较早的经济开发区,它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排名前几年始终排在第一,说明深圳有很强的竞争力,由表9可以看出,深圳的发展动力、城市间的相互影响、环境条件在五年内都稳居第一,唯一影响其竞争力的是它的发展阻力,在整体排名中较靠后。东莞在五年内排名稳居前三,从表9可以看出东莞的环境水平在前两年排名较后,但后三年上升了两个名次以上,总体来看主要影响东莞竞争力排名的是发展阻力方面,次之是环境条件,这两方面的波动会明显影响东莞的排名。对于佛山、珠海和中山,它们的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从表9可以看出,珠海的发展阻力和环境条件排名有所波动,有几年排名较前,但其他方面却始终处于中等水平,导致整体始终停止不前。而佛山整体都处于中等水平,除发展阻力前几年稍落后外,其他指标的竞争力排名始终在第四第五徘徊。对于中山来说排名没有任何变化,始终排名第六。排名始终在后面的三个城市中,肇庆的排名五年内始终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可以说是稳居第七,而惠州和江门这两个城市的会因为一些指标的波动而整体排名有所变化,总体来说,这四个城市的发展状况与理想值还差得很远,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表9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05-2009年各城市的排名

续表9

五、政策性建议

(一)统筹规划,突出核心竞争力

对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整体而言,首先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其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其经济实力,与此同时也应统筹规划,对城市的建设应具有规划性,而不是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各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统筹规划城市的建设,在突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城市环境、交通以及建筑业等的竞争力。

(二)重视科技,鼓励创新

对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来说,某些城市科技水平在全国已位于前列,比如深圳的高新区就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科技区,而深圳的竞争力在全国也可以名列前茅,由此可见,科技对城市发展尤为重要。而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创新能力的提升必然会使得科技的进步。珠江三角洲各城市应采取相应的政策鼓励创新,发展科技,加大对科技方面的投资。

(三)加强城市群间的联盟,共同发展

城市群内部的城市有着高度相似性,具有相似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产业基础等,其发展历程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因而有着相似的竞争力,因此城市群间应该建立联盟,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与互助。一方面,竞争力强的城市,例如深圳,应该带动竞争力差的城市(如江门)发展。另一方面,城市间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Gordon 1 R,Cheshire PC.Location Advantage and the Lessons of Territorial Competition in Europe[M].Sweden:Uddevalla,1998.

[2]Edward J M.Hard and Soft Networks for Urban Competitiveness[J].Urban Studies,2002,39(5/6):929-945.

[3]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高等第,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61-206.

[4]佟庆.1990年以来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5]程玉鸿.基于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D].广州:中山大学,2004.

[6]朱红根,彭道宾.江西省各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因子分析法及其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53.

[7]周跃云,赵先超,晨风,等.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实例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2):28-30.

[8]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9]陈峰.城市竞争力研究——以江苏沿江八市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07.

[10]喻晓.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1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2]徐康宁.论城市竞争与城市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2(5):1-6.

[13]C L Hwang,K Yoon.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ethodsand applications[M].Berlin:Springer,1981.

猜你喜欢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竞争力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土地利用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基于珠江三角洲二氧化氮浓度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珠江三角洲口袋公园设计探究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日本竞争力
《珠江三角洲》一课教学的粗浅尝试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