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发展之道——以《宿州学院学报》为例

2013-08-15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赛珍珠宿州学报

李 力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安徽宿州,234000

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发展之道
——以《宿州学院学报》为例

李 力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安徽宿州,234000

以宿州学院学报为例,分析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特色栏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以地域历史文化、学校学术优势、行业特色、服务对象及地方经济、依托时代脉搏几方面为出发点,发掘本地、本行业、本校特色,建设知名栏目,是进一步打造品牌期刊、提升学报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要重视专题效应,积极开展服务拓展。

特色栏目;地域文化;学术优势;行业特色;时代脉搏

地方高校学报是以地方性高校为依托所创办的学术性期刊,其主办单位是地方所属的本科、专科和高职院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主管。作为展示学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地方高校学报对于反映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发现和培养学术人才、促进学校的科研发展、推动学科建设、研究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学报作为一种特殊的期刊模式,主要诟病是数量多、同质化、创新不够、质量不高,一言以蔽之,即数量与质量失衡。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必然要依托特色栏目的设置,直至走上专题化之路,现以《宿州学院学报》为例,尝试解析我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发展之道。

1 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特色栏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回溯历史,我国第一份大学学报诞生于 1906年6月的苏州东吴大学,当时的创刊号取名为《学俘》,第 2期出版时改名为《东吴月报》,我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从此发端。历经百年的时间,相继创办了《北京大学月报》《清华大学学报》《燕京大学学报》等一系列经世救国的学术期刊,并随着新中国的成长,逐步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开拓创新,发挥着“学术之公共平台”的作用[1]。但是,伴随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飞速扩张的脚步,高校学报也随之产生了跨越式的大增长,可数量上的突飞猛进并没有与质量上的长足发展相适应,从整体上看,高校学报开始逐步与高等教育所代表的学术水平脱节。大家开始认识到,当前高校学报确实存在着数量过多、文章过滥、经营不善、闭门造车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北京大学学报》前主编龙协涛教授就曾说过:在学术浮躁、学术腐败尚未得到根本治理的今天,必然出现的是平庸的学术期刊,它们既无缘于学术创新,也无补于学术传承,甚至有一些学术期刊是堕落的,纯粹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3]。具体来说,目前地方高校学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体制附属化,内容同质化,稿件来源单一,稿件质量低,读者覆盖面狭窄,学术及社会影响较小。

借鉴欧美学术界的研究,发现除了极个别集大成者之外,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都是专业类期刊。《南京大学学报》主编朱剑曾对此做过专门研究,他指出:在综合性和专业性期刊的数量关系上,专业类期刊是最切合学术发展需求、最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在数量上应该占绝大多数,才能适应和满足高层次的科研需求[4]。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明确看出,大学学报尤其是地方高校学报建设必须以特色栏目的品牌化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本校的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整合各种学术资源,不断增强学报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提升学报学术水平,增强学报竞争力。并以特色栏目吸引优秀稿件,提升刊物知名度,逐渐推出更多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精品力作,以质量求生存空间,以特色作发展推力。

2 特色栏目设置的出发点

栏目是期刊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窗口和旗帜,一直以来,栏目建设都是学报建设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地方高校学报由于稿源单一、稿件质量较低,与顶尖大学学报无法相比,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行业特色,为学术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石。因此,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和建设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特色栏目设置出发,发掘本地、本行业、本校特色,建设知名专栏,才能进一步打造品牌期刊,提升自身竞争力。

2.1 地域历史文化

地域历史文化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其内容具有首创性、深刻性、客观性和不可替代性。依托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设置的特色栏目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人文资源,从地区优势出发,其研究的范围和内容都有独到之处,具有不可替代性[5-6]。如《河池学院学报》“粤西文人与文献研究”和“图说粤西人文”栏目、《韶关学院学报》“岭南文化研究”栏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国北部边疆史地研究”栏目、《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栏目、《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陈独秀研究”栏目等,都是充分依托当地地域历史文化打造的一系列特色栏目。

2.2 学校学术优势

高校学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直接为高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尤为密切。虽然地方院校自身的学术整体水平不高,科研能力较弱,原创性的成果有限,但可以依托于本校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来定位学报特色栏目。高校学报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设置特色栏目,可以产生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彰显学科优势,促进学科发展,如《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民族音乐研究”栏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多党合作理论研究”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三农问题研究”栏目、《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土家族研究”栏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研究”栏目等。

2.3 行业特色

特色栏目需要有专门的、稳定的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而依托所属行业特色建立起来的特色栏目,可以有效地凝聚本行业力量,赢得行业作者、读者的认可,扩大行业影响力,如《武警学院学报》“边消警研究”栏目、《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资源环境研究”栏目、《中国海洋大学学报》“海洋·社会·未来”栏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犯罪研究”栏目、《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物流研究”栏目等。

2.4 服务对象及地方经济

地方高校处于不同地区,拥有各自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人文资源,而这些特色研究同时也为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理论导向和决策参考,有助于打造地方品牌,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特色栏目的设置可以植根于当地经济发展,以专题形式集中研讨,为当地急需解决的经济发展瓶颈提供理论指导,如《西北大学学报》“西部经济发展研究”栏目、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面向 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栏目、《深圳大学学报》“特区研究”栏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探索》“粤港澳经济”栏目等。

2.5 依托时代脉搏

从实际发展需要出发,及时捕捉学术市场热点,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律动。既切合时代进步的需要,又紧贴社会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同时体现学科发展、行业进步,才能真正发挥学报的媒体功能。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抓住纪念邓小平同志关于“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在 2004年打造出“宁波帮研究”这一特色栏目[7]。

3 《宿州学院学报》特色栏目

《宿州学院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宿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源于《宿州师专学报》,1986年创刊,1999年开始公开发行并改为双月刊,2010年改为月刊,主要报道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应用与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卫生与健康研究、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等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及时反映国内高校教科研的进展和动态。读者对象为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科研和工程技术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依托宿州市地域文化特点和宿州学院的学术优势,把握时代脉搏,现已创办两个特色栏目,分别为“赛珍珠研究”和“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3.1 “赛珍珠研究”栏目

宿州学院赛珍珠研究所成立于 2003年,研究所工作的出发点是对赛珍珠以宿州为背景创作的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大地》进行相关研究,逐步由小说拓展到赛珍珠全部创作研究,由文本走向文化思想研究。近年又从文化创作延伸到社会活动研究,并致力于赛珍珠作为国际文化名人所具有的文化与经济双重价值的研究,将赛珍珠研究服务于地方文化教育。《宿州学院学报》依托本校赛珍珠研究所,利用宿州与赛珍珠及《大地》的地缘文化联系以及宿州学院内老同志家族与赛珍珠的直接交往等特有人文资源优势,于 2007年创办“赛珍珠研究”特色栏目,刊发赛珍珠研究的相关成果。

多年来,发表了《赛珍珠与宿州五题》《赛珍珠的跨文化理想》《从〈我的中国世界〉看赛珍珠与中国文化的隔膜》《多元系统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赛珍珠英译〈水浒传〉》《再读赛珍珠和她的〈大地〉》等一系列优秀论文,吸引了国内该领域的作者纷纷赐稿,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从所发稿件来看,有的是对《大地》《我的中国世界》《东风西风》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有的是研究赛珍珠著作中体现出来的皖北文化,有的研究赛珍珠对中国女性的关注,有的从中西文化冲突的角度去看赛珍珠。从以上研究的作者群来看,以领域内相关研究的老师和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主。赛珍珠研究所顾问邵体忠先生,其父亲曾与赛珍珠在宿州共事 4年多,胞姐、表姐均为赛珍珠亲传弟子,现年90岁的老先生一直是《宿州学院学报》忠实的作者和读者,亲自撰稿多篇赛珍珠研究文章,并对该栏目的建设给予大力的支持。

分析发现 ,一方面,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宿州学院学报》在“赛珍珠研究”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另一方面,这一栏目目前在该领域的影响还不够大,研究面还比较窄,约稿和发展新作者还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发挥地缘地域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将该栏目做大做好,以期为打造学校和地区文化品牌、促进学术繁荣、推动中外交流提供助力。

3.2 “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栏目

为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凸显学术刊物个性,《宿州学院学报》于 2009年开辟了“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栏目,为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孟二冬教授是从宿州学院走出去的教育界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也是新时期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榜样。大学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是学科思想的创新摇篮。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伟大目标,当今的大学必须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属于自己的大学文化,并通过高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两大重要社会职能,力所能及地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8]。将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孟二冬精神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始终坚持以孟二冬精神为核心的“安于寂寞,潜心育人;坐冷板凳,做真学问”的大学精神,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

4 思考与展望

4.1 重视专题效应

当前,日益激烈的学术竞争使特色栏目的设置成为地方高校学报谋求自我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学报在建设特色栏目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特点,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很多特色栏目成为学术名栏、品牌栏目。然而,由于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力低、稿源不足,特色栏目设置也存在“为特色而特色”的不自觉表现[9],使得目前地方高校特色栏目的设置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开放办刊,走专题化之路,建设特色栏目实为地方高校学报专题化的一种过渡形态。针对特色栏目有特色、无质量、无学术、无深度等问题,提出以学术为本,依托地域文化,打造有质量、有学术、有深度、有影响的品牌化专题。通过对基础学术栏目的优化和整合,改变原有孤立分散的研究方式,以某个学术主题为主导,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强调研究的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并延伸扩展到相邻学科领域,形成系列性研究、衍生性研究,放大学术影响,扩大社会效应,强化优势,取得较好的效果。

4.2 积极开展服务拓展

作为社会的一个机构,高校必然对社会的发展承担相应的职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纷繁复杂的,高校的功能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高校要发挥知识和科研优势,实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鉴于高校的自身特征,高校的社会服务工作更应注重知识的沉淀、潜能的挖掘和创新思想的培育[10],应该做到努力构建科研转化机制、积极提升理念引领作用、主动把握前瞻社会问题,为提高所在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层次、经济发展层次,全面推动所在地区和社会的整体素质发展不懈奋斗。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也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功能要求,积极拓展自身服务水平和能力,在特色栏目设置上体现高校的社会职能,优先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依托当地特色,积极开发服务功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引导高校学报与当地经济实体发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吸收高校最新学术成果和高新技术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创意,有效地实现高校和地方的“双赢”。

[1]李小娟.市场语境下高校学报的生存危机及其路径选择 [J].吕梁学院学报 ,2011(10):51-53

[2]陈维新.如何打造期刊名栏 [N].光明日报,2005-03-17(03)

[3]李玉恒.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J].中国出版,2012(4):40-42

[4]徐丙奎.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刍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4-116

[5]邓崇亮.论民族地区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策划 [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4):140-142

[6]陈义报.构建以地域文化为支撑的高校学报特色栏目: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为例 [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6):92-94,103

[7]许洁,王露.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3):130-133

[8]张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文化建设 [J].求是,2012(9):47-49

[9]刘跃平.论高校学报从同质化竞争向品牌化经营的转向 [J].华东经济管理,2008(3):127-129

[10]谭俊明.浅谈专题策划与行业期刊品牌化战略 [J].媒体观察 ,2012(7):45-46

G232

A

1673-2006(2013)10-0030-04

10.3969/j.issn.1673-2006.2013.10.009

2013-08-28

宿州学院校级一般项目“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品牌化建设”(2012yyb29)。

李力(1980-),女,安徽灵璧人,助理编辑,主要从事学报编辑工作。

(责任编辑:周博)

猜你喜欢

赛珍珠宿州学报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宿州学院
致敬学报40年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钻”研40年 宿州地下终于挖出钻石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