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型贴现业务体制 提高调控灵活性和盈利能力

2013-08-15

河南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票据调控计划

高 睿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湖北 武汉 430062)

商业汇票贴现业务是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大类下的一个分支,在期限和利率方面具有比其他流动资金贷款更强的灵活性,在营销客户、调整资产和收入结构、改善资产质量和提高调控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各家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该项业务。我公司在该项业务上一直采取非常审慎的经营管理原则,在资产安全性、盈利性和配合信贷总量调控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业绩。但由于贴现业务经营体制的差异,在市场研究、客户服务、盈利能力、宏观调控等方面,与同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 贴现业务经营体制比较

目前,贴现业务主要有如下三种业务经营体制:一是以工行和农行为代表的营业部模式;二是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分支行全能经营模式;三是以我公司为代表的准入机构经营模式。

(一)营业部模式:在该模式下,贴现业务由营业部体系和分支行体系共同完成。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票据营业部(包括若干区域分部),具备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是独立的账务核算单位,以转贴现和再贴现为主,直属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管理。直贴业务主要由各地分支行经营,直属总行公司业务部管理。分支行结合内部管理规定和市场行情,可以酌情将部分库存票据转卖给票据营业部。

该模式的优点是:根据业务不同特点(转贴现类似于资金交易,直贴业务更接近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实行专业化管理,能够有效调动相关资源,充分发挥资金和客户资源两个优势;分支行能够买进和卖出,经营权限比较灵活,积极性较高;能够比较迅速地在直贴和转贴现两个子市场上做大做强,成为“做市商”和市场领导者。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一是成立营业部的要求高,政策准备、配套措施和监管部门审批的周期都比较长;二是内部交易量过大,产生成本但不产生收益,同时新设机构也需要大笔长期性投入;三是部门之间协调难度较大。因此,这种模式的总体成本比较高。

(二)分支行全能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分支行可以根据上级行确定的业务规模、利润、经济增加值、不良贷款率和不良余额等总量性经营指标,结合当地客户资源和自身经营优势开展各项业务,形成比较灵活的资产组合。通常能够开展直贴、转贴现和再贴现等全部贴现业务,利润导向明显,经营方式灵活,市场反应迅速。

该模式的优点是:市场竞争能力强,能够充分利用直贴和转贴现之间的利率差,在较少增加经济资本占用的前提下提高收益。缺点是:总行对全系统的管理控制力度比较弱,对业务余额的调控显得力不从心,一些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难以及时贯彻落实,直贴利率较同业略低,潜在的操作风险和政策风险偏大。

(三)准入机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贴现业务经营机构实行准入管理。原则上转贴现业务每个一级分行只有一家机构可以经营(可兼营直贴业务),直贴业务经营机构实行总量动态管理,在市场基础好、客户需求量大的区域选择若干经营管理规范达标的机构办理。总行通过时点业务控制计划、价格管理、业务系统监控等方式对下级行进行业务督导。

该模式的优点:一是体现了“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管理思路,有利于适度集中专业技术人员和客户资源,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操作风险;二是总行对各级分支行的控制能力很强,能够较好地实现总量调控目标。缺点:一是计划管理手段和预期调控目标契合程度不高,导致调控中存在收益损失。主要表现为时点控制计划下达较晚,经营机构达成交易的时间比较仓促,往往形成“低利率买票”或“高利率卖票”的不利局面,产生双重的财务损失;二是分行之间的横向交易被严格限制,难以共享信息互通有无,导致全行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提高议价能力和对大客户的服务能力,打造银行的统一品牌和影响力,“以邻为壑”、相互压价的现象频繁发生;三是分支行通常只能买进票据并持有到期,一般不能主动卖出,难以获取时间差和利率差中蕴含的收益机会,分支行的经营灵活性受到影响;四是在对外卖出票据时,要求分支行必须先将票据转卖给转贴现专营机构,再统一卖出,造成内部重复操作,工作量较大。

二 对构建新型贴现业务经营体制的几点思考

综合考虑上述三种业务体制的优缺点,结合我单位情况提出下述建议:建立“以业务控制计划为主线、以服务客户和提高收益为中心、适度加大经营机构经营权限、严防潜在业务风险”的新型贴现业务经营体制,实现业务安全运营、客户服务能力增强、收益稳定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加强市场研究,提高业务控制计划的前瞻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1.提高计划的前瞻性;各级机构在制定业务控制计划(包括余额指标、增量指标和收入指标等)时,除了要考虑以前年度业务发展情况外,重点要研究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对信贷规模、资金供求、货币市场利率等方面的影响,对客户需求、贴现利率走向、贷款回收与投放进度等要提前分析研判,确保业务控制计划和实际业务发展情况之间有较强的匹配性。

2.提高计划的灵活性。明确执行统一的对公信贷控制计划,各级机构一律不得突破,不再分别制定贴现和非贴现业务计划。各级机构可以在计划范围内,灵活地安排贴现和非贴现贷款业务的经营节奏。同时,为确保计划的严肃性,对于擅自突破计划的分行,要采取双倍削减下一期计划等惩罚性措施。

3.提高计划的可操作性。计划应该尽早下发分支行,便于分支行及时达到营销客户、储备客户的需求,确保实际业务经营节奏按照计划的进度和时间进行。

(二)继续坚持贴现经营机构准入规定,适度扩大相关机构的经营权限。1.允许一级分公司横向之间开展转贴交易,在本公司内和公司外两个市场寻求最佳的交易机会。这将有利于促进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减少信贷资源闲置,从不同区域间的利率差中获取收益,进而提高我单位宏观调控能力、大客户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实力,避免一级分行之间的无效竞争。

2.允许直贴业务经营机构在计划范围内,自主买入和卖出票据。经营机构可以根据计划要求、客户需求和市场利率变化等因素,自主地办理直贴买入业务和转贴现卖出业务。卖出票据时,既可以选择转卖给行内机构,也可以选择转卖给行外机构。这将有提高相关机构的经营灵活性,更好地实现总量调控目标,利用直贴和转贴现之间的利率差获取盈利,提高工作效率。

(三)明确贴现业务定位,保证经营队伍的稳定。在充分肯定,贴现业务发挥总量调控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并肯定贴现业务在同业竞争、提高对客户的全面服务能力、改善资产质量、探索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要保持贴现业务跟随我单位整体业务的增长步伐稳健可持续发展,保证经营管理队伍的适度稳定,为业务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与培训,增强守法合规经营意识。各级机构要从严遵守贴现业务的各项法规和监管要求,加强产品全流程管理。在进行产品创新时,要遵守现有规定并按程序审批。要制订下发完善的产品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通过业务培训和交流、业务检查等形式,确保相关规章制度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

(五)优化CBD、CCBS、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相关业务系统。提高界面友好性,增强批量处理效率,适度简化处理环节,规范统一信息标准,实现信息共享,增强数据分析能力,为业务发展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上述针对贴现业务体制的建议与措施,有望在保持我单位现有业务优势的同时,减少目前业务体制的一些弊端,提升总体调控的灵活性和收益。

[1]张丽娟.票据规则与票据操作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徐连金.票据业务基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3]陈立金.银行票据承兑与贴现实务培训.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票据调控计划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2016年11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9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