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走我顺出省做势农好新而村形势为 劳下动城乡乘力劳动势转力而移转移进就就业业工作新综路述子

2013-08-15沈厅

四川劳动保障 2013年1期
关键词:居家劳动力农民工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产业迅速崛起,四川省内的就业容量快速扩张,全省就业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社部门顺势而为,乘势而进,调整思路,坚持省外拓源畅流,省内增量扩容,做好新形势下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

顺应变化趋势,探索转移就业新思路

人社部门着眼于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趋势、新特点,把握劳动力就业的新要求、新变化,准确研判,科学决策,合理引导,推动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进展。紧紧跟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对人力资源保障的现实需求,抓住省内新型产业发展打开省内就业容量的历史机遇,顺应省内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的新形势,在省内产业快速崛起和非农就业出现较大人力需求时,顺势调整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路:改变过去重抓劳动力省外输出就业为主的传统路径,在稳定省外市场的同时注重拓展省内就业容量,在发展壮大本地产业中促进就业,在稳定就业规模的同时提升就业效益。实践中,人社部门不断创新举措,找准突破方向,确保四川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在结构变化中稳步增长,呈现出省内就近转移和省外转移输出并重、产业加速聚集和就业同步倍增的新局面。2012年上半年,我省省内转移就业绝对数首次超过省外。到9月底,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266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210万人,同比增长17.7%;省外输出1055万人,同比减少10.06%,省内外转移增速差异继续扩大。

依靠产业优势,开辟园区就业主阵地

人社部门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注重发展产业与开发岗位相结合。我省先后引进联想、戴尔、英特尔等电子信息业巨头及一汽大众等品牌汽车企业,24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近500家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产业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推动了我省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壮大,形成了近360多条产业链和10大产业群。人社部门及时跟进就业服务,在工业园区(集中区)建立了就业服务指导站,落实专人直接为园区企业开展用工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市、县、乡镇、村四级就业服务平台作用,以“模块管理”为依托,以“企业空岗报告制度”、“就业失业登记制度”、“返乡民工监测制度”为抓手,准确掌握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形成了用工信息传输、人员招聘、社保服务、劳动保障法规监督、提供劳动合同样本“一条龙”服务的长效机制,实现了产业培育与就业增长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激活全民创业,拓展非农就业新渠道

人社部门以增强全民创业能力为方向,以壮大创业力量为目标,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活动,积极引导有一定技能、资金、经营本领的省外农民工返乡创业。坚持政府组织推动与创业文化促动并重,完善创业服务与优化创业环境并重,提高创业层次与拓展创业领域并重,提供信贷支持与打造创业平台并重,推进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回引创业、打工经济与创业经济相结合,重点开展了政策咨询和宣传、创业培训和小贷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在工商、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相应扶持,帮助他们降低创业风险,使一大批外出务工农民从外出“打工者”变为回乡“创业者”。全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累计创办企业35万家。

发展居家就业,培育就近就业增长点

全省积极推进居家灵活就业,通过重点培养个人创业,向个人创业带动家庭整体就业方式的转变,从而让更多的农村家庭成员融入到居家创业和就业。郫县安靖镇建立了以蜀绣为主题的“郫县安靖蜀绣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按“绣娘+绣庄+合作社”的模式,以“一庄一专业”组织绣娘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全县2000余户、15个专业绣庄、社员10400余人就近就业。隆昌县对当地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连片集中培训,在人口不到5000人的边远小镇渔箭镇,街面上就有100户来料加工户,形成居家化就业模式。全省进一步拓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功能,开展了“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创建活动”,积极发展全省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四大业态,发展家政服务公司5000多个,省内家政从业达80万人,积极推进居家灵活就业。

强化公共服务,优化稳定就业大环境

我省一是按照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培训服务。紧密连接就业市场的供求结构,准确对接产业人力需求,找准培训重点,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定岗培训,切实提高技能培训质效。二是按照统筹协同思路,抓好维权服务。我省建立了输入地政府主导、输出地政府积极配合、驻外办事处协调联系、民工救助中心实施法律援助的四位一体维权网络,先后在农民工集中地建立了100多个民工救助中心和维权点,及时开辟省内农民工权益诉讼案件、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绿色通道”。三是按照均等普惠原则,抓好社保服务。积极扩大农民工参保覆盖面,深入开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就业人员养老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不断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丰富服务功能,完善农民工住房租赁管理和租赁服务,建立了50多所农民工廉租房、廉租旅馆和“农民工公寓”解决了近10万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猜你喜欢

居家劳动力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