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禅境塑造手法

2013-08-15姜虹刘婷

山西建筑 2013年3期
关键词:禅境禅意表现手法

姜虹 刘婷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生活在现代都市压抑生活和空间下的人们,都需要一个精神上可以释放、可以静虑、可以冥想的空间。然而,当下的生活被我们不经意间复杂化了,多余而冗繁的设计充斥进我们的生活,掩盖了生活的本质,物质的繁盛更凸显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清逸起于浮世,纷扰止于内心,而禅的精神正是直达事物本质,提倡一种简约和素朴之美,将对人生的认知和感悟渗入到自然深处,与自然浑然一体,设计无功利、无欲望、无形式拘束,将纯洁与简朴进行到底,表达一种寂静空灵之美,给人提供更多静思、冥想空间。

1 园林禅境的相关定义

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1]。

境界一词源于佛经,是指人们所达到理解法理或哲理的那种境地。境,为心之所游履攀缘者;境界,为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2]。禅宗推崇“梵我合一”即万物皆空、一心为本的境界,强调心与境的依存关系,认为“色即是空”“无即是有”,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禅意,将人带入一段宁静孤寂的参禅之旅,让至简而充满禅意的空间,使人的心态回归到尚未蒙受尘垢的原始状态。

园林禅境则是属于园林意境的一种,通过园林的空间和景象,启示游人触景而生机趣,睹物而思禅意,同时使人抒发对自己人生的认知和感悟。园林禅境作为一种园林景观精神属性,通常是通过景物的空间层次,形成深邃高远的神秘景象,令人顿悟禅机,或是将禅机赋予园林要素中,睹物思禅,也有去繁从简,用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直指人心。总之,园林禅境既简单又有丰富,既单纯又深邃,既高远又亲近,拥有无限的遐想与创作空间。

2 禅意空间艺术表现手法

2.1 意境表现手法——自然

禅宗的“梵我合一”和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自然本体出发,不加修饰,浑然天成,竭力营造与大自然协和的自然氛围。当设计者处于一种无心状态时,设计没有欲望、没有浮夸、没有功利,一种源自心灵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纯净油然而生。像这种最自然天成的表达方式或许更能够使人的真实情感率直表达,震慑人心。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建于风景秀丽的庐山,三间茅草屋,建筑和陈设极为简朴,“三间两柱,二室四牖,……木,斲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戚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正是这种朴素而赋野趣的自然之境,才能使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合二为一,作出“若论尘事何由了,但闻云心自在无”的潇洒诗句[3],将休闲的自然云态比喻不受束缚的自由心灵和无碍禅境,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2.2 意境表现方式——凝练

禅认为“无即是有”,用物质上的“少”来求精神上的“多”,用简练的手法来体现一种素简之美,并由此衍生出俭朴、单纯的理念,通过环境的空寂、素雅来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追求。

佛家所言“以心观物,物无大小”(《长松茹退》),佛性体现在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座山、每一条溪流之中。即使只有片石勺水、丛花数竹,在禅者的眼中,那都是一处宁静自如的万千世界[4]。

在现代设计中,凝练艺术手法下的禅意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北京金融街四合院改造中见端倪,在这个总面积不过十几平方米的中庭中,作品的构思来源于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将一块“我”置于白砂上,“我”石与我,一股“与谁同坐”的意蕴悠然而至,简练而意韵横生[5]。

2.3 意境表现特征——含蓄

园林景观的含蓄美是与东方人传统的沉稳、内敛、含蓄的精神气质相契合的,或拈花示众、或羚羊挂角来激发联想、创造意境,使人们在欣赏山水时,由实入虚,渐入佳境[6],含蓄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

比如苏州范氏别业内的“寒山千尺雪”,因与“寒山”相连,引泉为瀑,而成为江南胜景。“千尺雪”景点与“听雪阁”相结合,一同构成了胜景景点。瀑水“有声有色”而又“非声非色”的物象情境,达到了“其声乃在虚无间”“色声真净天”的境界,透过“瀑”的表象去感悟眼前活生生的禅机。将一种虚无缥缈、似有非无的含蓄禅境表达的淋漓尽致,体现了中国园林禅境的至高境界。

3 禅意塑造要素的表现手法

3.1 园林建筑的禅境表现手法

园林建筑的禅境表现手法包含单体建筑塑造手法和群体建筑塑造手法两种。“障而弗致碍,可以悟禅理”,单体建筑在园林空间中表达禅意的一个主要特征——“虚”。与禅之“空”意相合,建筑形式多以开敞性居多,放眼望去,通透无碍、豁然洞达、彰显禅旨。园林建筑中常有景墙设漏窗而延景,亭榭虚敞以纳景,楼阁高耸以补景或障景,用建筑之“虚”含纳“活画”(园林景色),并从“禅境”的高度赋予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透虚而望又是一幅匠心独运的雅致景色,一副禅境入意的山水画。此外在园林构图中,建筑与环境的浑然一体就像是在绘制一幅禅画,将画意带入到园林构景和园林审美中便自然而然的带来了“禅”境。

园林建筑是在园林中创造禅境的单体要素,但是要使园林禅境得到扩展和延伸则需通过建筑的组群来实现。建筑组群形式来创造禅境的方法有“紧密组群式”和“意境关联式”两种。“紧密组合式”组群的代表是寺庙型建筑的“伽蓝七堂”布局形式,院落层层递进,以一套完整的佛教建筑的语言来诠释禅的意境。而非寺庙型建筑组群所传达的则是一种“禅”的空秀灵动的意境,以一种更自由的形态,更灵活的形式去美化禅境空间。“意境关联式”的建筑布局是以若干单体建筑,以精神的关联形式相聚而成的建筑语言,建筑布局形式不拘,自由活泼,“形散而神聚”,其景点布置的不连续性,给人营造一种心理的悬念和期待,妙趣横生,更具禅趣韵味。

3.2 叠山理水的禅境表现手法

园林山景造禅境有“借高”“取幽”两种手法。借高通常是借喻“须弥神山”的手法,采用众星拱月的“屋围山”和建筑压顶的“屋占山”的形式,禅学上寓意为“妙高境远”。北海琼华岛,采用因山就势、随体合宜的造景之法,成功地塑造了“金山浮玉”的禅境。避暑山庄登四面云山亭,八面来风,取“凌空高旷”的“妙高”喻义,一亭即达到“须弥”之境。取幽通常是采用“山围屋”的形式,比如盘山的“石林精舍”,四面环山,朴静幽深,使人不自主的想要留连忘返、叩问禅机。这种藏匿的布局往往含有“妙入幽微”“无尽含藏”的禅意。

园林理水更能够将人带入一种心灵纯净的禅境,其塑景形式也有多种,包括“水院式”“湖心式”“海岛式”和“傍水式”等。西苑的画舫斋,为“水院式”理水,由建筑围合成一个方形的水院,空间静谧,寓意“般若虚舟”。避暑山庄的如意洲是“湖心式”布局,“洲”与湖,状若“如意”,清凉无暑,寓意“清凉净土”。而西苑的水云榭则是“海岛式”布局,凸出的岛中构榭,喻水云之乡。清漪园的石舫,为“傍水式”布局,有“般若虚舟”之喻,给人提供一种“真”与“幻”的禅思。

3.3 禅境塑造的植物表现手法

“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7],“花木精神”中也包含着深刻的禅学寓意。

花木一方面是以“形”定禅意,包括娑罗树、佛手、昙花和荷花等。也有通过“味”来传达旨意的,多以莲与桂花等有香味植物为主,如净香园中有“满浦红荷六月芳,慈云大士水中央”[8]的诗句。还有一种“以色入境”的形式,如“绿净榭”景点,以净碧如洗的千林翠竹来传达一种“清净离垢”的禅旨。

4 结语

中国有很悠久的文化积淀和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中国的很多文人墨客也对生活和自然有着很多深刻的领悟,并将其在自然景致中淋漓表现,形成了很多令人思考和深虑的空间,至今流传,我们通过对一些现有的禅景空间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禅境空间的塑造手法,情由景至,境由心生,将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禅,自然而发,心无旁骛的感受到最真实的自然,通过对禅境空间塑造手法,将我们对生活的深层次的领悟,用纯净的设计尽情的表达,为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而略尽绵力。

[1]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15.

[2]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87.

[3] 白居易集[Z].2001.

[4] 吕文明.禅宗文化视角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浅析[J].建筑与文化,2010(3):95.

[5] 邓俊涛.园林禅意表达手法的演进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6] 宗白华.美学散步·论〈世说新语〉和晋人得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7] 道生法师.祖庭事苑卷五[Z].

[8] 题净香园.御制诗三集[Z].

猜你喜欢

禅境禅意表现手法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禅意人生
尺八的禅意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禅意(外一首)
读《廓如明圣应相让,心寄空澄天地宽》悟禅学
品一杯充满禅意的茶
禅境与诗境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