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向心性研究

2013-08-15岳秀华

山西建筑 2013年28期
关键词:私家园林园林建筑造园

岳秀华 鲁 政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06)

高度的艺术成就、深邃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造就了我国古典园林体系的灿烂辉煌。它曾影响了亚洲以及西欧一些国家的造园艺术,在世界造园史上地位非凡。中国南方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是苏州古典园林,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园林艺术设计,使它成为园林文化中的珍品。

当前太多文献在强调园林空间的复杂多变,园林路径的曲折环绕,却少有文献讲求复杂多变中统一的重要性。过多的空间变化虽妙趣横生,但由于园林面积本身的局限性,易使游人产生迷惑感,这并非一个很好的空间体验。

1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向心布局特点

中国古建筑群为了体现“居中为尊”的思想,其古建筑群是严格按照对称空间布局的。如皇家园林其规模之宏大,建筑装饰之豪华,处处散发着皇家威严。而私家园林的园林面积一般不大,在园林建筑的自由空间组织上不讲究轴线布局,追求一种灵动自然的均衡美。像拙政园属于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私园,其园林面积不过4.1 ha,网师园全园仅有0.4 ha。私家园林虽占地面积小,但规划布局却很有特点。我国江南私家园林大多以水池(庭园)为中心,取其不规则平面形状,以聚为主,以分为辅,环池布置厅、台、楼、阁等园林建筑物,并用多条观景路线连接,实的建筑与虚的空间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开敞的聚合性的内向围合空间。一些住宅与会客、饮宴、读书的部分,组成的内向聚合空间布局,同时也满足了心理以及功能上的需求。

2 拓扑学以及建筑空间组合角度下的园林建筑布局

从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网师园、狮子林、艺圃、退思园、鹤园以及留园中部等私园的平面布局图上,可以看出这些私家园林是以水池水面为中心,园林建筑物则环绕水池布置。如把各个邻近水边建筑物的临水面的垂直平分线画出,发现这些邻水建筑物的垂直平分线,会大致围合出一个中心区域。即使这些建筑物扭转一些,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围合出的相互关系并没发生变化。

在《拓扑同构与中国园林》中,朱光业把这种奇妙的秩序定义为一种拓扑关系,一种向心关系。这种园林建筑以水池水面为中心,环绕水池布置的方式,给人一种有限园林空间被微妙放大的感觉。彭一刚在《建筑空间组合论》中指出,游戏的儿童携手围成一个圈,那这几个儿童会由此结成一个整体——他们之间会产生向心、内聚、收敛的感觉。故在建筑的群体组合中,选定某个中心区域,将建筑物环绕这个中心区域布局,借建筑形成一个有序的空间,那么被围合出的这个空间就有一种向心的统一感。

如苏州园林网师园占地仅8亩,是一座中型宅园,水池池面集中,虽然它的水面面积不及怡园的1/2大小,仅400 m2左右,但从视觉上看却较辽阔,有种水乡弥漫满目清爽之感,并非山池本身的高大,而是因该园水池集中置于整个私园中心位置,四周建筑山石环绕其疏密相间布局。一泓池水成为主体部分的中心,廊、轩、亭、榭环池而建。整个园林空间被这种主辅对比手法贯穿,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格局,即园林建筑向心布局的手法,使得主题突出,视野开阔。虽然该园的建筑密度高达30%,而行走于园中,全无建筑围塞之感。又如留园中部,从地形上看西北高,东南低,整体以水面为中心,园林建筑物环绕其周边布局,围成一个内聚空间。游历在园林中,游览视线和视角也不断改变,达到了一种步移景异的图画效果。

3 园林建筑向心布局相关因素

3.1 地理环境的优势

位于江南平原地带的苏州,因水而秀,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河港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有利于开池引水,人们有枕水而居的生活习惯。多数苏州私家园林很好的利用了这一地理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对园址原有洼地或塘加以改造,或掘地为池,以自然曲折的水面为中心展开园林空间布局。如拙政园所处地方,原本是一片积水的洼地,建园时利用了洼地之水,改建成池,再环以树木,营建成了一个以水为主的园林空间。

3.2 平衡变化突出主题的需要

园林空间的迂回曲折、复杂多变固然好,但由于私家园林其本身园林面积较小,园林空间有限,赏景路线多而绕,空间组合复杂,行走其间时,人的视野被山石浓树等压缩,容易产生压抑、沉闷感甚至迷路,这不是个好的空间体验场所。园林建筑环绕水池水面向心布局的形式,恰巧平衡了这种园林空间的复杂多变,突出了主题,促进了园林的整体协调统一。在这种园林布局下,游人无论从哪条园林小径进入园中游览,都会被自然的引入到一个视野开阔的主题区,这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迷惑感。

3.3 “家国同构”思想的影响

“家国同构”是当时宗法社会的结构特征,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所具有的共同性。封闭的“家国同构”社会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其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直接影响了人们生活,决定了当时民族的文化特征与社会心理。当时我国古代东方民族,禁锢在这种封建宗族的统治中,渐渐的陶冶为一种以含蓄内向为主的民族性格特征,形成了民族的封闭、保守的围合心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自然成了表达这一思想的载体之一。在封建建筑布局上,突出体现为空间的内向而聚。大到秦始皇为中国这个大院修筑长城作为院墙,小到士大夫为自己的小院修筑围墙莫过如此。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行为心理以及整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和传统习惯。

3.4 绘画论的渗透

我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的山体水体作为基本形式,其本身就是一幅“活”的三维立体画,与绘画艺术有不可磨灭的本质联系。绘画所讲求的“气韵生动”“经营位置”等,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园林艺术创作。许多园林都由文人画家参与设计建造而成,如计成、张南阳、戈裕良等。在造园史上,运用绘画理念,集画家和造园家而营造成的名园为数不少。更有些私园的主人就是有名的书画家,因而直接影响了园林的布局构景,增强了园林建筑的艺术感。苏州吴门画派的代表文徵明,酷爱园林,就参与了许多造园活动。王献臣就邀其参加规划布局了拙政园的建造,其后他又为此园多次作画。

3.5 人力财力的局限性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为个人所有。园林的主人多为富商、官僚、文人等,这些私园大多供主人读书、会客、游览之用。造园需要一笔巨大资金,园主再富有,也比不过帝王之家,不像皇家园林可动用国库造园;也不像寺庙园林那样可征集天下善人的捐助而建;造园者必须动用私帑造园,这从物力财力上决定了私家园林的整体规模较小,园林整体空间有限。

3.6 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我国传统哲学思想,讲求“人同天源,和谐一致”。在它的影响下,苏州古典园林在园林营建上,体现为一种“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设计布局上,不追求严格的中轴线对称模式,极力回避直线,突出自然的曲线美,像诗歌般抑扬顿挫,创建出一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意境美。如留园中建筑物林泉耆硕之馆和五峰仙馆,两馆的位置一个偏向西北,一个偏向东南,中间隔以院落,这就避免了中轴线上的前后相续。又如儒家思想所讲求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山水比德,用融“情”“志”于山水的方式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营建。

3.7 园主的主观心态

受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以及宗教礼法的影响,园林建筑体现出一种含蓄、内敛的意境。这些私园的主人们,有些做过官,有些屡考不中而弃文经商,还有些终身布衣。一些无法施展抱负的仕人们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现状,但由于社会体制的限制,不能抒发其感情。因此仕人们把隐逸理想寄托于园林之中,营造出自己的“壶中天地”,整个园林就是一处静思之地,从中以怨诉、标榜、自励、思考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拙政园“拙政”二字,道出了园主的超凡脱俗和自命清高的心境。网师园,“网师”即渔夫,颇具隐居江湖之意,表露出深深的不凡情怀。留园则写满了无耐与皈依。

4 结语

苏州园林数量之多,建筑设计之巧夺天工,园林景色之变化多端,使它成为古典园林艺术中的一个典范。独特的园林建筑,同时满足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园林造景的要求。作为一种物质财富和艺术创作,也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科学分析这些历史精品,并解读其中的艺术规律和思想内涵,可进一步启示我国当代园林艺术的营建。

[1]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73.

[2] 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4-228.

[3] 彭一刚.中国园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2-166.

[4]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6] 高 洁.明代中晚期苏州私家园林建筑布局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10-24.

[7] 朱光业.拓扑同构与中国园林[J].建筑学报,1988(5):73-74.

[8]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基于传统哲学观的中国建筑文化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2003:233-264.

[9] 田朝阳.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居住建筑在自然起源于演化中的关系——基于形态结构和群体布局的哲学思考[J].华中建筑,2011(8):66-67.

[10] 章采烈.论中国园林的布局艺术[J].古建园林技术,2002(7):18.

[11] Dusan Ogrin.The Word Heritage Gardens.Thames and Hudson,1993.

[12] Hillier B.Space is the Machine:A Configurational Theory of Arc-hitecture[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猜你喜欢

私家园林园林建筑造园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壹 造园·纳瑞集祥
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解析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园林建筑装饰的具体运用及未来发展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