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日本的漆器文化:“生活化”

2013-08-15王素娟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阴翳漆艺漆器

王素娟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众所周知,西方人称中国为“China”,称日本为“Japan”。同时,“China”为“瓷器”的意思,而“Japan”为“漆器”的意思。简而言之,西方人称“瓷器”为中国,称“漆器”为日本。西方人以这两种器具为中日两个东方国家命名,足可见瓷器、漆器皆为东方独特的文化结晶,可见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喜爱。问题是瓷器、漆器“两兄弟”最早皆发源于中国,为何一个仍然留在国内,一个却“过继”给了日本,成了日本的文化象征。这种结果不由得使人感到气愤,仔细琢磨一下这种“误会”的产生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日本的漆器的产生。

一、日本漆器的历史

漆器是采用漆树的汁液(漆液)涂抹于器物胎体上的工艺品。胎体可以是木胎、竹胎、皮胎、陶胎等。以木胎为最多。漆液在器物表面干硬就成了一层薄膜,不易剥离,能耐酸碱。经过多次的髹饰后,器物表面闪现出亮丽的色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大约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学会制作漆器。在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了朱漆碗和漆筒。而日本最早的漆器可追溯到绳纹时代,至今在日本发现的最早的漆器是六千年前的朱漆栉。日本在绳纹时代晚期出土的物品中也发现了漆器。青森县出土的涂漆的大刀、弓等,宫城县及北海道也出土了梳子、漆盆及其他多种漆器。令人惊讶的是,当时的工艺已经出现双色,即在黑底漆上描以红色的图案,呈现出的漆器工艺与中国古代的漆器相似。当然日本自古产漆,用来粘物品或作为涂料使用也无可厚非。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频繁,在此期间中国的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也带去了中国的技艺。特别是鉴真东渡给日本人民带去了中国的先进的漆器工艺,其中就有螺钿经函(漆器工艺的一种)50只,此种技法随之传入日本。在唐之前,可说是日本学习中国的漆器工艺。

之后中国在内乱割据时期曾下令禁止过螺钿、刺绣等的创作,而日本方面却在不断发展,加之由于各国地理位置的不同,漆的成分也不同。日本漆最佳,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自然干的漆面最为坚硬光亮,不易脱落。自此,日本的漆器也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这一点从宋明时期中日贸易中可窥一斑。中国输出主要是生丝、绸缎、瓷器的、书籍等,而日本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漆器工艺品、折扇等。幕府末期,由于贵族的没落,漆器工艺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明治初期(1906年)奥地利维也纳的万国博览会给日本政府很大的震动,给日本漆器带来了转机。日本成立了工商会社、精工社致力于民间工艺的抢救和保存。使得漆器工艺得以重新振兴。194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振兴传统工艺的法律,对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传统工艺进行保护和发展。漆器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二、漆器在日本人生活中的运用

在日本,漆器的使用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仍延续着使用漆器的习惯。日本人酷爱漆器,大至家具、佛龛,小至餐具、茶盘等。餐具、茶盘等一系列用品都是成套使用的。据统计,仅漆器餐具年销售量可达上千万件,日本家庭平均使用漆器数量不少于十件,每个家庭使用漆器的数量都很可观。日本漆器的表现题材丰富,如表现浮世绘、花鸟虫鱼等具有民族特点的图案。装饰手法也有创新,如在莳绘、彩绘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抽象、写意等技法。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日本的漆器餐具之所以深入到了每个家庭,除了因为餐具的配套化,即:分类明确,有专用于盛饭的碗,喝汤的碗,盛菜的碗,盛生鱼片的碟,喝酒的瓶等。并且专用于各种庆典节日中漆具。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民众发自内心对漆器的保护和喜爱。

漆器被称为“Japan”的原因,这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日本人对漆器的喜爱就犹如中国人对瓷器的喜爱。瓷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比重,从餐具、茶具等的实用品到瓷瓶、花瓶等的艺术品,瓷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景德镇的瓷器更是中外驰名。瓷器的青白交相辉映,光亮细腻,明快的色彩,深得国人的喜爱。甚至是认为只有把物品,如白酒,盛入瓷器中才显得高档。漆器在日本的地位就犹如瓷器在中国的地位一般。漆器那厚重的黑色或红黑色,柔和的手感,低沉的响声都是日本人喜爱它的原因。日本人吃套餐时的餐盘一定要用漆盘托着,喝汤的汤碗要用漆碗,装点心糖果的盒子要用漆盒,过年时提前准备的饭菜都是要装在成套的漆盒中。日本近代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在他的《阴翳礼赞》中是这样说的:“漆器的美如果不以昏暗作为条件是不可想象的,黑色、褐色和红色,是好几重昏暗堆积而成的颜色。它那豪华绚丽的花样之所以大半隐藏在昏暗之中,是为了激发我们心中无以言传的情感。它表面上那锃亮的光泽如果放在昏暗之处,就会照出摇曳的灯光,教人知道在寂静的房间里也时时会有微风吹拂,不由得诱人想入非非。”

三、日本的漆器的“生活化”

日本民族热爱漆器,它承载着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国人认为白酒放在瓷器中才显得高档,日本人甚至认为热气腾腾的米饭只有放在漆碗中,米才会显得像珍珠一样,熠熠生辉。

漆器与自然有着天然的和谐之处,光与暗交织出阴翳,日本的文化正是在这光暗合生的阴翳之中诞生。在幽暗当中那或隐或现才是日本之美。在谷崎润一郎的笔下:“一提到漆器即视为庸俗、不雅致。其原因之一,大概是由于采光与照明设备所造成的‘光亮’之故。事实上,可以说如果没有‘暗’这一条件,就不可能显示漆器之美。……这真宛如在席子上有几道小川流滴,池水轻盈地在这边那边捕捉灯影,而纤细的涓涓流水在清夜的玉体上描绘泥金画那样,仿佛织着绫罗绸缎。”他认为只有漆器的这一色彩厚重的器具才能够与阴翳相配,才是真正的美。漆器那厚重的色彩正符合了日本民众的审美情趣,幽暗,低沉,且带有丝丝哀怨的感觉。这也是日本能够把漆器“生活化”的文化因素之一。

另外,漆器在日本生活中大多为配套使用,大盒套小盒,大碟上摆着小碟,大碗装小碗。一套摆开造型美观,引人眼球。使用完后套在一起不占空间,搬运简便。日本集团意识是日本民众的一种集体特征,对日本人的成长和日本文化甚至整个日本民族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它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成员的潜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荣辱与共的共同体。再看那漆器套盒,套碗又与使用它们的日本人的性格上是如此的相似。漆器之所以被称为“Japan”与漆器在日本的“生活化”是分不开的,这其中既有民族文化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是日本政府及民众对漆器文化的保护与重视。

四、对中国漆器文化保护的启示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继承与创新,将传统的民族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中。中国的漆器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充实本民族的文化,再创有中国特色的漆器是中国漆器努力追求的目标。日本对漆器的保护与传承值得国人借鉴。

首先,中国漆器大多采用以明清风格为主的繁缛又复杂的工艺,使之与现代审美产生了脱节。它过度强调“技”而不是“艺”,采用复制明清古老花纹图案,难以融入现代的装饰。日本漆器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它的现代漆器,表现题材丰富,如表现浮世绘、花鸟虫鱼等具有民族特点的图案,表现手法也有创新,如在莳绘、彩绘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抽象、写意等非常现代的艺术技法。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既能反映精致细腻的民族特色,也有与时代结合的简洁、流畅、明快。

其次,中国漆器缺乏实用性。漆器,顾名思义是漆的器物。中国的漆器大多为工艺品,其装饰价值远远大于实用价值。这就大大限制了受众群,使之不能很好的实用于生活。而日本对漆器的定位则兼顾到两者,既有实用性,即贴近市场和大众生活,也有装饰性。那一套套精美的餐具、茶具,使人们在使用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美。

第三,中国缺乏对漆器文化的宣传和保护,许多人对漆器知之甚少。谈到漆器,许多人很难具体描述出来。而日本即使在经济与生活水平告诉发展的现在,将漆器作为生活用具的习惯却没有发生变化,甚至更加爱惜和保护传统漆器。

第四,中国漆器多采用传统手工制作,价格较高,这就给漆器设定了较高的门槛,所以很难进入寻常家庭,大多为出口。而日本手工制作的漆器作为高级艺术品,为上层富裕者使用或出口。机械化生产的漆器产品则售价低廉,能为普通家庭所承受。

中日两国同属于漆器的生产大国,漆器交流历史悠久,中国漆艺传入日本,日本在学习中国漆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建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漆艺体系。日本的新技艺又促进了中国漆艺的发展。当然,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只是其功能的一方面,在现代条件下,日本漆艺的保存,除了继续尝试并占据一定的日常生活层面外,纯观赏性的漆艺作品必然成为主体形式。而漆器也只是漆艺作品的一方面,中国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有了漆画艺术,日本至今尚无。就技艺上来说我们并不差,在六七十年代,日本仍派人到福州学习中国的传统秘技。但这已经不能成为骄傲的资本,从流通意义上说,艺术品也是商品,漆器就是高度艺术化的商品。我们在追求艺术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活”。

[1]何放.《阴翳礼赞》中的阴翳之美[J]. 时代文学, 2009,(2).

[2]谭爽, 赵薇. 阴翳之恋——解读谷崎润一郎及其唯美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7).

[3]瞿心安. 日本的漆器[J]. 上海工艺美术,1995,(3).

[4]汤大友, 刘馨. 中日两国古代漆器文化交流的探讨[J]. 中国涂料, 2011,(2).

[5]于长敏. 解密日本人[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

[6]谷崎润一郎. 阴翳礼赞[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阴翳漆艺漆器
谒子美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漆器收藏三问
奇妙的漆艺之旅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4分33秒的阴翳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春琴抄》的阴翳之美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