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霸权的介质*

2013-08-15

关键词:霸权好莱坞世界

吴 华

(中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传播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美国凭借大国地位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借助电影这一媒介工具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向其他国家大力灌输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文化霸权”的新帝国主义梦想。好莱坞电影以汹涌之势席卷世界电影市场,使其他国家的民族电影和传统文化面临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些投资巨大、制作精良的电影背后其实潜隐着美国文化渗透和侵略意图,不禁发出“好莱坞已经征服了世界”,[1](P38)“世界上的电影院都是美国的大使馆”[2](P81)的焦急呼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全球化”最终将演变成“美国化”。著名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就曾悲观地认为除了美国,世界上已经没有人能制作民族影片了,因为美国文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文化。可见,好莱坞电影的“文化霸权”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警惕和强烈关注。

一 好莱坞电影的文化霸权现象

“文化霸权”最早是由意大利著名思想家葛兰西在其著作《狱中札记》中提出的,这一概念把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视角从暴力机器转向了意识形态领域。葛兰西认为,“文化霸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文化统治形式。在当前的民族文化交往中,文化霸权是指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强加行为,是一种文化强权、文化殖民,只要拥有经济强势而又企图把自己的思想文化意识强加于人的国家和民族,就会产生文化霸权,就会使其他民族文化受到伤害。”[3](P53)

纵观当今世界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无论是投资制作、明星阵营、营销宣传还是观影人数、票房收入、品牌影响力都居于世界领先,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电影霸主。“美国电影生产总量虽然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但其放映时间却占据了世界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4]好莱坞电影在海外市场上已经占领了大片江山,“法国电影市场的72%、德国电影市场的90%、日本电影市场的64%、韩国电影市场的50%均为美国好莱坞占领,”[5]但是,外国电影在好莱坞电影市场的占有率却不到3%。据美国电影协会发布的《2009年电影市场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好莱坞电影全球票房收入达到299亿美元,海外票房收入193亿美元,占全球票房的64%。作为全球电影的“梦工厂”,好莱坞已然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引领并代表着全球电影最高制作工艺和最先进的生产理念,汇聚了米高梅、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迪斯尼等一批电影巨头,垄断了世界电影市场,全世界的电影85%都由好莱坞制作,票房收入占到了全球电影票房总收入的75%。目前,全球票房最高的十部电影包括《阿凡达》、《泰坦尼克号》、《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变形金刚3》等均产自美国好莱坞,好莱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电影的策源地。好莱坞电影凭借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上映和强势覆盖,在全世界构筑起好莱坞电影帝国的神话,日益挤压和摧毁其他国家电影的生存空间,使它们难以与之抗衡,同时电影中隐藏的意识形态话语和对“他者”文化的扭曲异化使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日益丧失主体地位,臣服于美国的“文化霸权”之下。

二 好莱坞电影的深层话语探析

在新的国际形势和全球化战略背景下,美国逐步摆脱原来军事武力的“硬实力”扩张,转为运用“软实力”来推行其“文化霸权”,征服世界。“软实力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国民凝聚力等的综合体,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诉求,它通过吸引力、感召力和同化力而不是强力来实现对人的控制。”[6](P136)电影是最国际化最活跃的媒介形式,在全世界有着丰富的传播渠道和巨大的受众市场,观看电影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因此电影自觉承担起了美国“文化侵略”的重责,通过在全世界的推广和上演,逐步实现美国“文化霸权”的意图。

美国的“文化霸权”在其电影的生产、制作、传播过程中显露无疑。一方面,美国通过电影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攫取巨额的利润收益,另一方面也将其作为意识形态输出的软载体,向其他国家宣传美国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好莱坞电影通过震撼的视听效果、高超的科技手段和精美画面的包装,掩盖了潜隐在其表层结构下的深层话语。人们在观影的过程中完全沉醉于影片带来的感官刺激和审美愉悦,忽视了影片中的意识形态灌输,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影片诉诸的情感价值和思想精神,进而逐步认同美国精神和文化,心理上对“美国神话”形成向往和崇拜。

尽管近些年中国、日本、巴西、韩国等国电影发展很快,但在世界影业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好莱坞影片,世界上前100部最卖座的影片几乎都是好莱坞制作。增长最快的中国和日本影片,只能争夺老二的地位,其电影票房只能占到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十分之一。并且,这些电影在美国播放时,很少有配音和字幕,美国观众不喜欢电影字幕,也不熟悉配音。这种观影习惯反映了好莱坞电影的霸权和美国观众对外国电影的抗拒。

通过电影为世界人民编织一个完美的“美国梦”是美国推行“文化侵略”的有力武器。好莱坞电影表面上讲述的是一套反映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情感的故事,但是在文本和影像背后潜藏的其实是美国的意识形态,是“美国精神”的影像再现。好莱坞电影无论是故事主题、情节内容、人物塑造还是各种场景道具,都打上了鲜明的美国烙印,美国人扮演的永远是拯救全人类的救世主角色,这种“英雄神话”的书写折射的正是美国的大国思想和统治全球的霸权意识。正如伊朗文化部负责电影文化传播的副部长贾瓦德沙姆嘉德里在第二届国际“好莱坞主义及电影”研讨会上表示,好莱坞是“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传声筒”,“好莱坞的电影在向世界各地炫耀着美国的优势,并试图通过这种渠道达到其文化征服的目的。”[7]

如今的好莱坞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文化中心,好莱坞的电影也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电影文化的标杆。因此好莱坞电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文化产品,它还是阿尔都塞所说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观众就在娓娓道来不露痕迹的叙述中,不自觉地接受了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好莱坞电影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意识形态对个人的‘询唤’。”[8](P45)可见,好莱坞电影是携带着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文化产品生产,这种无意识的指导人们思想、情感观念的文化渗透和价值同化远比通过军事武力的殖民征服具备更强大的摧毁力和危害性。

三 好莱坞电影中的“他者”文化解读

好莱坞电影的“文化霸权”不仅表现在对其他国家进行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灌输和文化渗透,还在于对“他者”文化进行改写、歪曲和丑化,从而将他国文化置于一种“被看”的地位,使他国文化日渐丧失主体个性,逐步边缘化甚至异化,最终自觉臣服于美国文化的统治。

在好莱坞电影中,美国以外的民族与国家都是以“他者”形象出现的。他者(the other),是相对于主体的一个概念,主体通过取用他人的特征来构建自我,完成认同的过程,主体在建立了自我的领域之后,就会将与其相对的对象视为他者。在好莱坞电影中常常能够看到对于他国形象和传统文化的歪曲和丑化。尤其在其“东方主义”视角下,东方总是被描述为那些落后原始、少数民族话语、荒诞无稽、异国情调、神秘奇诡的他者形象。对于这些他者的描述,不同的影片有着不同的方式,有的是极端地妖魔化,有的是极端地理想化,美好化,有的是尽量地弱化。在经由好莱坞电影语境过滤、筛选、厘定后,向全世界展现西方人对于异域民族和文化的想象、重塑与再现;而其形象和文明图景势必产生形形色色的误读和扭曲。

这种扭曲,在处理阿拉伯世界与中国时尤为明显。在好莱坞电影中,“阿拉伯恐怖分子”大多以石油巨头的形象出现,他们一手掌握着石油这一美国的经济命脉,一手掌握着各种枪炮、导弹,在财富和欲望的驱使下,试图控制整个世界。而对中国则刻画了落后、麻木、不诚实等形象,如《2012》把造船地址放在西藏,是对“中国制造”的暗讽,《功夫熊猫》开头就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好吃懒做、没有理想抱负的懒汉熊猫形象,是对中国民族惰性的深刻揶揄。好莱坞电影中这些零零总总的描绘无不是美国对阿拉伯世界和中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社会现状的主观想象和凭空臆造,其目的就在于把这些国家与民族异化甚至妖魔化为一个“被看”的世界,使之永远作为一个落后的象征而置于被统治的视野。

美国后殖民主义学者萨义德认为“‘东方’是西方人发明的一个充满殖民主义集体记忆的地方。东方主义并非有关东方的真正话语,只是西方人自我主观性认识,是欲望的投射和权力的反映。‘东方主义’虚构的‘东方’与西方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并使西方得以用新奇和带有偏见的眼光去看东方,从而‘创造’一种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民族本质,使自己能够把握‘异己’者。”[3](P55)好莱坞电影正是通过建构这样一个“虚拟的东方”来满足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猎奇心理和征服欲,使美国得以居高临下审视、观望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而更好的通过电影中的视觉文化、形象设置来达到侵略、控制其他国家的意图。

随着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广泛传播,这种被扭曲的“他者”文化将逐渐进入全世界人们的视野,通过影片中的故事叙述和形象展示,将影响世界人民对于异国文化形象的正确认知。比如,很多外国人没有亲自到过中国,但是通过观看好莱坞电影,他们自然而然对电影中关于中国的描绘信以为真,将中国的文化记忆定格为一个封建专制、落后贫穷的国家。这样将进一步加深对于中国文化的误读,不利于世界文化的平等交流和对话。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他者”文化的视觉殖民,会潜移默化地强化其他国家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的认同,使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陷入边缘化甚至被西方文化湮灭的危险境地。好莱坞电影对他国文化的猎奇心理已经深深影响到很多国家的电影制作和拍摄。由于其他国家的民族电影特别是东方电影在西方观众眼中都是“他者”的电影,因此为了迎合西方人的观影口味和审美趣味,将影片打入国际市场,导演和制作人自觉的将影片定位于“被看”的地位,不惜也把民族丑陋、落后、腐朽的东西展示出来。如张艺谋最新作品《金陵十三钗》中国遭受日本殖民侵略和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刻画,这些贫穷、落后的勾画已经不自觉的将本国文化融入到了西方文化的话语体系中,成为一套专供西方人观看的“东方影像”,从而更加突显出美国文化的优越感和优势地位,强化了西方中心的主体意识。

四 好莱坞电影文化霸权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对世界市场的“文化征服”,日益挤压着其他国家民族电影的生存空间。近几年来,在3D和IMAX先进技术的武装下好莱坞电影更是借力出击,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其电影帝国的版图,使其他国家面临新一轮的技术挑战。韩国在《阿凡达》3D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决定投入2000亿韩元学习这种电影制作技术,大力发展CG产业;3D版《泰坦尼克号》由于更加逼真地再现了震撼宏大的灾难场面,一登陆中国立刻引发“大船效应”,首周票房就突破5亿元,而国产影片《绣花鞋》、《春娇与志明》、《车在囧途》在3D版《泰坦尼克号》的强势冲击下,放映场次被严重挤压,观影人数剧减,票房更是惨遭“滑铁卢”。好莱坞电影的强大影响力和票房吸金能力让民族电影难以望其项背,只能集体陷入“失语”的尴尬境地。

同时还应当注意到好莱坞电影通过将美国文化塑造成一套普世性的全球标准,不断影响和重塑着世界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无论是随处可见的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还是经久不衰的美国流行音乐、牛仔裤、LV包,无论是情人节、圣诞节的彻夜狂欢还是生日宴会上必唱的“Happy Birthday to You”,好莱坞电影所到之处都会迅速刮起一阵“美国旋风”,让全世界都为之疯狂。好莱坞电影中豪华的别墅、精致的花园、超酷的跑车、私人游艇、富丽的教堂、炫目的时装店成为世界人们梦想的生活方式,电影主人公的服装、配饰、生活用品、玩具、宠物、口头语都会成为人们竞相模仿和追逐的潮流时尚。好莱坞电影在创造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向世界传递着一种“美国趣味”。随着《007》谍战电影的风靡,主人公詹姆斯·邦德的贴身座驾莲花Esprit系列和宝马系列也一举成名,成为世界流行的汽车品牌;电影《阿凡达》中反复出现的台词“I See You”随着影片的热映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流行语;今年上映的《碟中谍4》不仅使其中扮演冷酷女杀手的法国女星蕾雅·赛杜一夜走红,也使她手中那款装满钻石的黑色Prada手提包惊艳亮相,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争相购买的热潮。好莱坞电影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人民的价值观念的和生活方式都在经历着一轮新的“文化洗礼”和“文化重塑”,在这过程中人们逐渐淡化自身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观念,从而进一步助长美国的“文化霸权”。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好莱坞电影输出背后的“文化侵略”意图,通过一些方式来抵制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如上世纪60年代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大量输入以及在印尼国内设立美国电影协会的行为,印度尼西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面抵制好莱坞电影的运动;1993年,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正式提出“文化例外”条款来抵制好莱坞电影的入侵,保护国产电影的主体地位;2006年,韩国决定放宽电影保护措施,减少国产电影放映日数,增加好莱坞电影的配额,立刻遭到了韩国电影人和演员的集体誓言对抗。好莱坞电影的侵略性已经对其他国家的民族电影和文化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但是随着各国民族电影的日益崛起以及越来越多人的意识觉醒和抵抗,这种“文化霸权”的全球推行必定不会一帆风顺。

五 全球化视野下世界电影的发展趋势

如今,好莱坞电影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西方话语体系,而是逐渐融入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好莱坞电影已经不是纯粹的“美国的电影”,而是美国文化与他国文化彼此融合,各国文化同台展示的“世界的电影”,如《功夫熊猫》中人物形象、房屋造型、功夫元素、水墨画风格的背景都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这种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机制策略正是好莱坞电影得以在全球市场上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美国在世界各地都设有专门机构积极搜集优秀的电影素材,同时吸纳各国优秀电影人加入好莱坞电影的创作,其目的就是通过整合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资源来实现全球市场的覆盖。

因此,在好莱坞电影来势凶猛的“文化侵略”下,世界各国既不能毫无防备地全盘接受而忽视电影中的文化支配、殖民和同化,也不能因为“狼来了”而将好莱坞电影完全拒之门外。应该看到,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融合与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认清好莱坞电影的战略企图,谋求本国电影的崛起才是可行之道。

世界各国首先应该立足于本国优秀的民族资源和传统文化,依托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开发、整合优秀的电影资源,建立电影创意生产的资源库,以保持民族电影的个性特色和主体地位,抵御好莱坞电影的入侵。“近年来,欧洲艺术电影的坚守,日本新电影的崛起,东欧优秀电影的不断出现,伊朗电影的独树一帜,韩国电影的本土追求,都对好莱坞电影帝国提出了挑战。”[9](P196)各国民族电影的崛起无疑将打破好莱坞电影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世界电影多元鼎立的文化景观。

同时还要把握当前跨文化传播中文化共生与文化融合的新动向和机遇,学习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的视野和开放的生产机制,积极吸纳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将现代创意与先进的技术手段、传播手段融于电影的生产制作和推广中,使传统文化资源与世界文化资源彼此融合,与现代时尚流行文化完美对接,提高本国电影的生命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世界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的电影同台竞技,在相互的接触、交流、碰撞中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英国著名制片人大卫·普特南说过:“处于巅峰状态的电影永远是属于全世界的,是向大众开放的”。[9](P197)因此,各国电影只有积极参与到世界的文化共享中,与多元文化形态进行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生共存,才能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实现真正的崛起和发展。

[1] 尹鸿,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J].当代电影,2001,(4):36-49.

[2] 肖诗逸.论美国的文化霸权思想——基于好莱坞影视[J].现代商贸工业,2012,(4):81-84.

[3] 张莉.后殖民话语与文化霸权——美国电影《Mulan》解读[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4):53-56.

[4] 李怀亮,刘悦笛.美国的文化霸权[EB/OL].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16994,2009-1-13/2013-2-5.

[5] 肖华锋.从“文化帝国主义”看美国的文化扩张[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1):107-113.

[6] 芦世玲.帝国神话——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文化传播[J].新西部,2009,(7):135-136.

[7] 赵小侠.伊朗官员称好莱坞电影系美霸权主义传声筒[N].环球时报,2012-02-03(06).

[8] 徐海娜.电影的力量——好莱坞与美国软权力[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4):44-50.

[9] 何群.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霸权好莱坞世界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量子霸权”之谜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