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经病理论与临床的中西结合研究述评

2013-08-15

世界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月经周期子宫出血性激素

简 晓 春

(湖北省当阳市中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当阳,444100)

近年来,中西妇科理论与临床的结合研究已形成了一个有一定特色的新型领域,尤其是对月经病的研究在临床实践上形成了可靠有效的新思路和治疗手段。

1 基础理论上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首先是对月经周期的阴阳学说之研究。根据月经周期的人体阴阳变化规律,把月经周期分为经后期、真机期、经前期、月经期,使之与现代妇科理论上的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和月经期相统一。认为每一月经周期的生理状态是阴阳相互对立、依存、消长、转化的循环演变。在经后期(卵泡期)肾阴增长,阴中有阳;真机期(排卵期)重阴必阳,由阴转阳;经前期(黄体期)肾阳增长,阳中有阴;月经期重阳必阴,由阳转阴[1-2]。这种理论将中西医学对月经生理形成的认识统一在共同的基础上,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思路来指导临床,为中药人工周期治疗月经病奠定了基础。

“肾主生殖”是中医妇科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理论,上海医科大学首先提出,将中医肾的脏腑理论与现代医学生殖分泌功能由中枢-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反馈调节的理论密切结合起来,探索女子一生的生殖生命周期:生长、发育、衰老及生殖。在“肾主生殖”的理论指导下,补肾法在治疗排卵功能障碍和黄体功能不足等生殖功能障碍的疾病方面,尤其是对月经病的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妇产科用补肾法诱导排卵,在225个周期中恢复排卵功能的达51.5%[3]。正常的月经正是由正常的排卵所决定的。研究表明:补肾的中药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而促进排卵的,其促排卵作用环节主要在下丘脑。首先使下丘脑功能恢复,进而促进血液中FSH 和E2的水平升高,从而恢复排卵功能。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节月经。现代研究发现,肝郁证月经病患者存在垂体与卵巢功能异常:PRL、FSH 和LH 水平升高,E/P 比值上升,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代谢增强。经疏肝解郁治疗后,首先是NE 水平下降,垂体与卵巢功能随之恢复正常。因此认为,肝郁证月经病主要是因为中枢NE 水平升高而影响垂体及卵巢功能[4]。

2 临床运用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2.1 中西医结合诊治月经病的模式 传统中医诊断疾病以临床表现为依据,以四诊为手段,用直观观察获得资料;现代中医则采用中西结合手段借助现代先进的诊断技术,对人体内部的征象进行分析,从更深层次上认识疾病,提供一些对辨证论治有参考意义的科学指标,使辨证与辨病有机的结合为一体。

在月经病的诊治上,主要采取如下模式:通过传统的四诊收集病史及疾病征象,结合常规妇科检查、BBT测定、宫颈黏液检查、性激素测定、B 超图像及内窥镜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等方式获得的资料来明确病因,找出病与症之间的相关性,以相应的治疗原则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例如对出血性月经病,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用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来区分是有排卵性出血还是无排卵性出血。据临床总结:无排卵性子宫出血即为传统意义上的“崩漏”证,中医辨证以肾虚为根本,以血热、气虚为主证型,治疗上遵循止血、澄源、复旧三大步骤[5]。有排卵性子宫出血多表现为中医所称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过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类型,其辨证或为热、挟瘀、或瘀热互结、或肝经瘀热等,治疗时当辨证论治并结合月经四期的内源性性激素水平的特点或补肾阴、或补肾阳,临床疗效显著。

临床实践证明:由于性激素分泌异常,子宫发育不良引起的月经病及无排卵性月经病等,中医辨证以肾虚为主[6]。补肾是调节性腺轴,促进子宫发育和促进排卵的重要措施。补肾就是根据月经四期的阴阳互根互长,相互转化的特点来因势利导,进行调节。例如黄体功能不健,就根据黄体期表现为阴充阳盛的特点,以滋肾助阳为治;雌激素水平不足者根据卵泡期肾阴增长,阴中有阳的特点,治以滋补肾阴为主,兼补肾阳[7]。

2.2 中西结合治疗月经病方案的选择

2.2.1 中西药合用和手术方案的选择 中西药联合应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作用,明显增强疗效或缩短疗程,或减少某些西药的不良反应,故临床多选用此方案。例如,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大量出血时要求在治疗6 h 内见效,此时若单选中药则有可能达不到止血的要求,那么就要选用性激素和其他止血药快速止血治疗,同时服用中药调整月经周期,以减少患者对性激素的依赖性,并达到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的目的。对于首次功血患者也可以采用诊断性刮宫术,既有可能快速止血,又能排查出内膜病变的个案。止血后着重中药调周以复其旧,恢复月经周期中应有的阴阳消长转化规律[8]。闭经泌乳综合征属肝郁气滞血瘀为患,多以理气解郁、活血调经为法,早期可加用溴隐亭治疗,疗效显著。有人对60例闭经泌乳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三组,中西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组[9]。

2.2.2 中药人工周期治疗方法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月经内分泌周期调节理论,按月经周期变化规律,分期拟用相应方药,以模仿正常月经周期进行调治的一种方法。其治疗各种女性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较传统的辨证论治法有更好的疗效;与性激素治疗相比较,在远期疗效方面具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优点,是典型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治疗方法。本法以肾为中心,以补肾为重点,以肾的阴阳转化为依据,调整其生理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一般来说,在卵泡发育期以滋肾养血调冲为主,促进卵泡发育;排卵前期在滋养精血的基础上,辅以助阳调气活血之品,以促发排卵;黄体期以温补肾阳为主,维持正常的黄体功能;月经期宜活血化瘀,以促使正常行经。本法中使用的中药具有小剂量雌激素样作用,能兴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诱发血清黄体生成高峰,促进月经恢复及排卵[10]。

3 小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确切的疗效。同样妇科领域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近年取得了大幅度的进展。要保持和发展这种优势,我们必须拥有新理论、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中西医结合思想指导下不断发展与改进,创出新中医的特色。

[1]夏桂成.月经病中医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54.

[2]孙宁铨.论月经病的脏腑学说[J].新中医,1985,17(5):1-3.

[3]葛秦生,张以文,沈龙珠.中医补肾法诱导排卵——附95例病例分析[J].中医杂志,1982,23(5):19-22.

[4]李大金.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3):235-236.

[5]李若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34-36.

[6]王东红.肖承悰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62-69.

[7]刘婷.基于META分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文献评价及临床研究试验方案建立[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8-10.

[8]刁军成.从肝论治月经病的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法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22-30.

[9]王燕.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文献研究及情志致病病因探讨[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71-81.

[10]吴蓉茹.中医诊治闭经的学术源流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34-43.

猜你喜欢

月经周期子宫出血性激素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慢性焦虑刺激对成年雌性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62例
固冲止血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