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伤杂病从肝防治探析

2013-08-15郝翠梅

世界中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杂病内伤气机

郝翠梅

(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三医院中医科,大同,037017)

内伤杂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先天不足、七情、饮食、劳逸失调等,其中除先天因素外,其他后天因素都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肝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兹就肝的生理、病理及肝与各种内伤杂病之间的关系分述于下。

1 肝的生理功能——主疏泄,调节气血情志

1.1 调节气机 气机是气的运动变化,升降出入是其基本形式。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是维持体内气血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肝位居中州,灌及四旁。肝主疏泄,调畅一身之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促进胆汁分泌;使心火、肺气下降于肾,肾水上济于心。这样则中州安泰、三焦通调,脏腑气机升降出入有序。如清代医家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说:“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以鼓舞。”

1.2 调节血液 肝疏泄还能调节其藏血。当人安静情绪稳定机体外周需血量少时,血液就归藏于肝,故有“人卧则血归于肝”。当机体活动和情绪激动时,肝将所藏之血输布全身。由此可见,肝气舒展则全身气血活动出入有序,五脏六腑、四肢百壑、五官九窍得以濡养。故《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木德敷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

1.3 调节情志 肝气机调畅,人才能气血平和心情舒畅,保持活泼生机;既不亢奋急躁,也不抑郁消沉,保持柔和舒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所谓将军者,安内攘外之武官;谋虑者,神志活动也。

综上所述,肝体阴用阳,刚柔相济;既调气也调血,有疏泄也收藏,可升可降,能上能下,连接内外,身心并调。所以肝为调节一身气血水火之枢纽,维护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2 肝的病理——内伤杂病,首责于肝

肝病最杂,范围广,危害大。肝性刚烈,体柔用刚;阳气有余,阴血不足;为罢极之本,开阖之枢。气贯三焦,横窜经络,中犯脾胃,上冲巅顶下流阴股,深入血分旁及奇经。上应君火下通肾水,是阴阳气血水火寒热俱备之脏。气应春生,性如风木,木易生火。风性主动,善行数变而为百病之长。故清·魏之秀《续名医类案·疡症》中言:“肝为万病之贼”。《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皆生于气。”气血淤滞,肝先受之。其为将军之官,情志致病,首必犯肝。唯肝一病即延及它脏,故临证病变丛生:如气滞血瘀作胀作痛,气化障碍生湿生痰,为积为聚;血随气逆,痰随气动,化风化火,耗液动血。易郁易怒,亦寒亦热,或虚或实;气、血、风、火、情志、痰湿,可单独为病或互生互化,狼败为奸。故任应秋说:“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浮肿、腹帐、痉厥、癫狂、积聚、痞满、眩晕、呕吐、哕呃、咳嗽、哮喘、血痹、虚损等,都和肝气不舒有关。”故有肝主一身之里,内伤杂病首责于肝之说。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其经、带、胎产、乳病,都和肝之气血失调有关。肝郁所致瘀血、湿浊、痰饮等有形之邪,既是病理产物,又可随肝之气、火、风无处不到,加重病情或引发它病。故久病怪病之湿痰死血,其根源在肝。

3 治肝之法

治肝总的原则以和为贵,宜顺不宜逆。但由于肝病之杂,辩证颇为精细,治法亦广,王旭高曾有治肝三十法之多。具体治法如:疏、调、平、抑、镇、伐、清、暖、养、补、柔等。和解枢机,凉血止血,行气活血,升清降浊,清利湿热,化痰利浊,解郁开窍,熄风止痉,缓急止痛,消痞散满,化气行水,软坚散结,滋阴潜阳,通经活络。协调诸脏:疏肝利胆,调和肝脾,疏肝和胃,滋水涵木,清肝宁肺。归肝经中药众多,如行气、活血、凉血、止血、滋阴、补血、软坚散结等药物,通过入肝经而发挥作用。

4 古今医家对从肝防治疾病重要性的认识

张仲景小柴胡汤不仅治少阳症,后世经化裁治疗种多内伤杂病。张仲景曾强调:“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形容小柴胡汤对气机调畅为: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充分说明不管症状如何纷繁复杂,抓住疏肝气、利枢机,所有问题就迎韧而解。我省名医刘绍武以小柴胡汤疏利三焦、调和上下、宣通内外,加减治疗各系统疾病而创《三部六病》。历代医家不断探索。朱丹溪提出:“气血冲和则百病不生;一有怫郁则百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创六郁汤、越鞠丸;木郁一解,诸郁皆解。庞安常指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乃顺矣。”陈士铎《石室秘禄》中倡导:诸痛治肝、诸火治肝。王清任从气及血,定各种逐瘀汤,被后辈广为传用。这都是从肝治诸多疾病的发挥。现在越来越多的医家发现,从肝治一些疑难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吴周选[1]何永葆[2]等以疏肝治疗顽固性水肿。王晖[3]等认为肝为糖尿病的病变中心,推动气化功能是其根本方法;祛除痰浊瘀毒[4]是防治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变的基本大法。近年来从肝治疗男、女疾病的报道越来越多。故临床若能透过表象,抓住肝的发病本质,就能执简驭繁,纲举目张。

5 内伤杂病从肝防治的现实意义

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提高,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从而使疾病谱发生变化,从感染性疾病转化为以心脑血管、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为主。医学模式也从以生物为主的模式,转化为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新模式。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代谢紊乱、精神疾病、亚健康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些不是因生物因素患病或致命的,而是因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体内部的平衡被打破。从而气机失调、气血不和,伤肝动气,引发各种内伤杂病。如有言:被气死、被吓死、过劳死,或吃出来、坐出来的疾病。所以,现代医学将成为以治疗、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健康医学。医务工作者除了宣讲教育,呼吁人们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管住嘴、多动腿、平常心以外;在治疗角度要注重从肝调理,以望最大限度地延缓、阻断或逆转多种内伤杂病。这样亦防亦治,防治结合,或未雨绸缪或防微杜渐;充分体现中医以人为本、整体观念、身心合一及“上工治未病”的优势和前景。为合理利用和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及构建和谐社会,愿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1]吴周选,陈壮忠,王梅.水肿病从肝论治浅析[J].光明中医,2007,22(6):21-23.

[2]何永葆,阎峰.疏肝理气法治疗水肿初探[J].光明中医,2007,22(12):16-17.

[3]龚文波,陈霞波,周开.王晖运用《内经》气病理论治疗糖尿病的经验[J].中医杂志,2006,47(11):818 -820.

[4]季长春,郭俊杰,董志,等.再论痰浊瘀血与糖尿病血管病变[J].光明中医,2007,22(6):13 -16.

猜你喜欢

杂病内伤气机
内伤内服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思虑过度所致失眠症
廖志峰运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杂病经验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妇人杂病乳结核候”导引法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
憋出内伤
《杂病心法要诀》对《金匮要略》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