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3-08-15林锦芯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助学金贫困生资助

林锦芯

(福州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并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党和国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国家和地方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资助体系越来越丰富,但困扰在高校贫困生资助认定工作难题也越来越凸显,就必然会影响资助资金发放的公正性,也浪费了有限的社会资源。因此加强对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筛选真正贫困的对象,予以有效资助,是体现教育公平,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

一、认清高校贫困学生认定的现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需要申请程序以民主评议方式认定。先在所属高中学校拿《××毕业班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新生)或《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中高年级大学生)到父母单位或村委会(社区)、乡镇政府(街道)加盖公章,然后再送至县(市)、区民政局加盖公章,证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由于家庭情况是会动态变化,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每年一认定。但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想换新手机吗?想换新衣服吗?担心家里没钱?没关系,申请贫困生助学金吧,这个比一般奖学金好拿多了……只要填一张表,就会得到啦,大家赶快行动吧……”这是近日南京某高校论坛上出现了一篇质疑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发放的帖子,并直指助学金发放混乱。一方面,一些真正的贫困生,申请到了助学金却没有好好珍惜,反而会过度消费;另一方面,一些不是贫困生的同学,也厚颜无耻地申请贫困生助学金。把助学金当成免费的零花钱,觉得不拿白不拿。笔者也密切关注这样的报道,经过走访、座谈、调研本院辅导员、学生干部、受助同学以及普通同学,大家表示对本院资助工作总体比较满意,基本能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但也对资助认定的困难原因进行调研分析。

1.认定标准不容易统一

由于学生生源地域分布不平衡,家庭收入、地区差异较大,难以建立统一的贫困生量化指标。由于地方乡政府、村委会、社区或企业单位本位维护思想,给学生出具困难证明把关不严,学校又不可能走访每一个家庭调查落实,这些客观原因增加了贫困生确认的难度。仅凭一张《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说明不了问题,缺乏说服力。

2.班级推荐随意性大

在现阶段,学生之间推举评选与相互监督是资助工作顺利开展、公正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作为班级的资助评审小组,主要是来自班级的老师、主要干部、宿舍舍长,往往容易以传统经验、个人喜好主观判断。有的甚至对贫困生认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敷衍了事。特别是在对新生入校后第一次的认定中,由于大家入校不久,学生之间了解不深,受到同学的外表打扮和性格特征干扰判断,这样容易造成一些家庭经济较好却不善打扮或性格特别内向的同学被误认为家庭贫困,相反一些真正家庭贫困,却平时穿着整洁性格活泼阳光的同学却没被关注。

3.公示反馈效果不会太明显

我院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面较大,但相互之间的贫困差别不是很明显,除了个别特困生之外,其他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差异不大,而且区分起来难度非常大,造成贫困生认定中取舍难度大。公示期间,往往部分同等条件没评上的学生心理容易失衡,又不找辅导员反馈,会通过QQ个签、微博发牢骚。对有些家庭不是太贫困反而评上的学生,碍于同学情面也不检举,只会认为认定不公正,而忽略认定公示反馈的意义所在。而学生信息不能实现动态管理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症结所在。

二、提出逐步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建议

1.完善学生资助认定工作的机构,建立学院、年级、班级三级认定评议小组

(1)学院学生资助工作评审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审工作。下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办公室,挂靠学生处,具体负责组织全院的资助管理工作。

(2)各年级成立以辅导员为组长,年级两委和班级主要干部为成员的“认定工作组”,负责同年级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

(3)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辅导员任组长、学生代表为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学生代表合理配置,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求他们具有办事公正、认真负责的办事作风,人数一般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10%,实行参评人员回避制度。“认定评议小组”成立后,其成员名单应在本年级范围内公示。

2.辅导员组织评议小组,深入了解学生,收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信息,建立并动态完善贫困生档案

辅导员要加大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让每个人都能充分认识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辅导员通过找学生谈话,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工作情况、家庭收入、生活经历、之前受助情况等,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家庭经济调查表》中,村委会、民政部门留下的电话,进行回访,进一步核实申请学生的家庭情况。广泛开展“两访两创”活动,深入学生宿舍班级,在生活、学习、活动中注意观察学生日常各种表现。如日常消费是否大手大脚,是否存在挥霍浪费等现象。利用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以及春风送暖助学关爱活动机会,实地走访考察部分贫困生的家庭情况。辅导员带领资助评定小组,认真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评定小组在追求公平、公正、公开评选基础上,应该要考虑对家庭情况特殊和心理特别自卑的同学给予一定的隐私保护措施。经过评审公示,建立贫困生库。贫困生库是作为评选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享受医保、减免学费、困难补助等重要的依据,而杜绝了“人情助”。评审小组对贫困生库应该采取措施进行跟踪调查,定期维护,实施动态管理。

3.完善资助认定条件,规范认定程序,体现人文关怀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学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规范认定程序,增强认定的透明度。认定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时应着重考虑孤残学生、烈士子女,来自老少偏穷地区,经济条件差,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不能认定为经济困难学生,已认定的取消资格:拥有或使用高档通讯工具,高档服装或高级化妆品等奢侈品的;抽烟、经常饮酒的;实际生活费用明显高于普通同学的平均生活水平的;违反校规校纪受处分的;因个人不努力在一年内有两门以上必修课程不及格的;不参加学校组织活动或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其他高档消费行为或奢侈消费行为的。坚持公示制度,认真对待同学的公示反馈意见。辅导员要找每个申请的同学谈话,特别是没有在公示名单中申请同学,更应该关注他们,说明没有被认定的理由,鼓励他们采取其他的方式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4.完善资助工作监督管理,发挥引导与检查的功能

在助学金发放之后,学校还要定期组织回访、座谈,并对助学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健全、畅通学生意见反馈渠道,利用飞信、QQ等信息技术拓建网络工作平台,便于学生及时反映意见建议。重点核查已经认定为贫困生,并且享受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接受困难补助的对象,落实学生资助金实际流向,如发现贫困生以不正当手段骗取资助金,或者把资金用于奢侈生活的,资助资金将全部追回,并给予相应处罚。如发现家庭情况发生变化的要进行调整。档案调整包括提高档次、降低档次、撤档三种情况。档案调整主要依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已经建立贫困生档案的学生若违反认定文件中规定,应撤销其贫困生档案,即撤档。对未建立贫困生档案的学生若出现符合建立贫困生档案条件的情况,应增补为相应档次的贫困生档案。贫困生档案调整主要采取班级民主评议的方式。对需要进行档次升降或撤档的学生由年级“认定工作组”审核确定,记录在案,并报学生资助认定委员会备案。

三、发挥资助认定的育人功能,健全学生资助体系,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实现高校学生资助认定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充分发挥经济资助的基础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

1.完善资助体系,鼓励贫困生自强自立,开展励志教育与勤俭教育

学院可以通过拓展勤工助学渠道,让贫困生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解决学习费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同时勤工助学也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帮助他们从“他助”走向“自助”再到“助人”,要让贫困生在实践中磨练成长,通过开展成功校友、知名人士励志讲座奋斗经历讲座及优秀贫困生励志事迹的学习讨论等系列活动,从舆论上支持和鼓励贫困生通过自身的劳动收益来解决经济困难,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2.大力推进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在对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发现,一方面,一些贫困生主观依赖性较大,自己不想办法,只依靠学校解决困难,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思进取,一旦被认定为贫困生,就觉得是理所当然,没有建立通过自身努力,自强自立,改变命运的决心,也不会懂得感恩和回馈。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缺乏必要的诚信意识,自己家庭并不贫困,却提供虚假情况,谎称“贫困”,希望学校给予资助。展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既是高校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贫困生资助工作顺利完成措施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诚信教育,要求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证明材料学院和各年级每学年应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贫困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学院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并在其档案中记载不诚信纪录。同时还要对贫困进行感恩教育,要正确看待得到的各种资助,这是党和政府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怀,需要学生们获得资助以后要学会感恩,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立志奉献回报社会。

3.切实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人们都只关注到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困难,但由于多数贫困生存在自卑心理,内心比较封闭,需要学校、特别是辅导员多主动了解、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思想、人格、心理上的困惑。平时要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心理咨询,亲切关怀,悉心鼓励,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但我们不能有心理、文化基础的贫困。要将帮助贫困生把“心理脱贫”放到“经济脱贫”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心理教育与经济帮困相结合,才能使贫困生真正“脱贫致富”。

资助工作是个暖心工程,需要我们热心、细心、耐心去操作,提高贫困生认定的准确度,使贫困生资助资金发挥效率,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入挖掘资助工作内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猜你喜欢

助学金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