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013-08-15宋玉红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城镇化音乐

宋玉红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对于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原经济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亟待解决问题,但也面临有利的机遇。作为地方高校的音乐院系无论是历史沿革、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服务面向,都打有深深的“地方属性”的烙印。都应为所属区域的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服务。它拥有着雄厚的音乐教育资源,具有人才、知识和技术优势,是推动城镇化音乐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音乐教育资源成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加快构建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加强城镇化音乐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升全民整体素质等各项事业的协调与持续发展。因此,高度重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是当前较为重要的工作,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发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音乐资源优势,提升百姓音乐素养是城镇化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修养是一个人文化艺术素养的重要体现,音乐生活也是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起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它不仅贴近百姓,而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净化人的心灵,是实施美育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提升人全面素质、唤醒人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与情感行之有效的方法”。[1]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提出了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实现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素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切实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开展了文化惠民或艺术惠民活动,这无疑是不断提高人们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的重要举措与方式。但要使音乐艺术惠民与提升百姓音乐素养能够在城镇化进程中在各地广泛开展起来,使之长期有效的得以巩固和发展,依托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使高校音乐教师、学生走进机关、走进社区,面向广大群众开展高层次、专业化、多门类、公益性的艺术活动、培训等是发展公益文化建设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包括有音乐教师的资源、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的资源、音乐文化环境资源、音乐文化的课程资源等。在城镇化文化建设中若能有效利用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不仅能保障这些活动的开展所需要的各种音乐艺术专业人员,而且还能使培训基地、设备条件、演出团体等得以保证和合理运用,同时,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来说也是音乐艺术实践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对于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实践应用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可以说依托、发挥本地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优势,推进音乐艺术惠民提升百姓音乐素养是双赢。

二、依托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优势,是不断推进和深化城镇化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1.开发和利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可以为城镇化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注重引进、培养一批既懂音乐创作、又有文化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文化创新人才,进一步加大音乐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公共音乐文化建设。可以尝试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举措。比如,充分调动地方高校音乐院系专业教师主动性和能动性,到地方各级的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城乡社区等基层挂职锻炼或担任兼职音乐教员,担当培训、组织、策划、参与多种文艺活动等,促进地方音乐文化建设,还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地方高校音乐院系学生积极参加有关演出并开展相关音乐文化活动,通过这些艺术实践活动拉近了高校与社会的距离,延伸了课堂教学,加强了实践能力,也强化了服务意识。同时,又为城镇化文化建设培养了高素质、应用型的音乐文化人才。

2.开发和利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可以更好的推动城镇化进程中音乐文化市场发展,活跃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消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 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2]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人民的创造主体作用,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发挥本地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优势,推进音乐艺术惠民的活动开展,不断提升百姓音乐素养,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过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如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举办的多种文艺演出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节目的最高标准,不断推进内容形式创新、增强文艺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创造出富于时代精神的中原文化音乐精品与力作。同时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体系过程中,让人民群众共享我们的文化发展成果。

3.开发和利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可以创设良好的城镇化人文生态环境,不断促进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和谐。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与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音乐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文化与环境的整合、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地方高校音乐教师、学生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进行相关的音乐素养的培训和提高使人们感受到对文化需求的渴望,把目标统一于群众的文化生活,目的统一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素质,宗旨在于对人精神境界的提高与升华。从我们日常生活细节中的音乐着手,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它分布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音乐的起源入手让人们感受到音乐是由人心中的情感由然而生,抚慰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思想,传达人的情感,诉说生活的酸甜苦辣。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讲座的开展以及音乐艺术活动的实践,从而揭开音乐神秘面纱,使得人们深切感受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使人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得到升华,使个人感性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推动了社会良好感性环境的形成,以点带面最终达到了全面提高百姓音乐素养的目标,从而实现提升人全面素质、唤醒人内心情感、塑造人高尚品格的自我意识。让全社会都来重视音乐艺术,重视音乐教育,重视个人的音乐素养;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文化民生建设,为城镇化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找到了一个有力突破口。

4.开发和利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创新地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各地丰富的文化资源,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先天优势”,许多地方的民族民间音乐、民间歌舞、地方戏曲、民间乐器等,都是不乏有价值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保护好地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地方的传统文化及其历史文脉,就是在促使地方的文化基因得以延续、发展并不断走向繁荣,使文化充满传统神韵和魅力。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前沿研究方面,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应以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为己任,发挥自身优势,建立文化基地观测点,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依托自身资源,依据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民俗等,利用良好的办学条件,运用已有的学术积累及科研成果,广纳人才,让音乐创作、地方戏曲、民俗活动与学校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化、动态化和大众化建设,建立健全地方音乐类文化基地,使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和利用,成为各地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应用、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音乐文化核心基地。

三、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于城镇化音乐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启示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已经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社会服务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地方高等院校因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科研人才优势,必然成为该地区教育、科技和信息中心。”[3]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以自身社会服务职能服务于城镇化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院系要依据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文化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文化需求、保障文化权益,立足于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进行调查研究,分组分批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工地,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了解群众喜好,探寻百姓“口味”,把预设的演出形式、演出内容、节目策划讲给他们听,征求意见,搜集建议。根据群众的“口味”要求,确定演出的主要形式。从小事做起,就近就便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让群众享受得了、消费得起,丰富生活,愉悦身心。

(二)要立足资源,突出特色。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一定区域有一定区域的特色。文化资源是文化发展的根基,也是文化产品开发的“富矿”。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区域优势、学术优势、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并通过挖掘整理、整合创新,使古的新起来,静的动起来,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度,增强当地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实践证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要立足资源特色,挖掘群众耳熟能详的“草根”文化,展示当地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做到雅俗共赏、喜闻乐看。依托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崛起优势,紧密结合实际,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创新品牌。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真正使文化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引擎、重要支撑。

(三)要多方参与,互利共赢。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院系要开放办学,坚持产、学、研,积极参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体系,争取政府的扶持,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使之广泛参与形成文化建设持久动力和强大合力。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联姻,与文艺团体、专业人才签约以及志愿者招募,建立起了专业与业余、民间艺人与专业人才相结合的音乐人才队伍,通过社会化运作等手段,可使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丰富,文艺工作者拥有平台,宣传文化部门的公信力明显提升,联姻企业和商家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只有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互利多赢的运作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不断为中原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1]刘丽.依托本地高校资源提高公务员音乐素养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12,(2).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李莉.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2,(2).

[4]宋艳玲,马达.社区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艺术研究,2012,(6).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城镇化音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家乡的城镇化
音乐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