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美术教育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作用

2013-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桃花坞木刻年画

赵 潇

(新乡学院 艺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必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发展趋向,深深受到本国的政治经济、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民族艺术及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随着消费人群、社会思维、当代艺术思想的改变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界。

现代社会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民族艺术渐渐在现实生活中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在工业文明的激烈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突围”,凸显自身价值,摆脱标本化的存在,成为现代艺术中的“活”的部分,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1.当代国人审美趣味的转变

当前的大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随着现代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变换,大众文化的形式还将不断衍生。周宪在《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中指出,中国当代城市生活呈现出明显的消费社会特征,强调视觉快感,专注于感性愉快和形象刺激,这就是的视觉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传播手段与接受方式的特殊性,导致了全新的审美欣赏方式。保持一定距离的静观,在想象中进行情感体验,这是传统审美欣赏方式的根本特征和价值。而大众文化的发展却为人类的感觉世界拉开了闸门。几乎所有的在现代科技基础上产生的艺术形式,如影视、广告、MTV,都具有取消审美距离,体现现场感和运动感,追求感官刺激和视听愉悦的特征。

由于大众文化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大众文化审美欣赏方式的全新化。我国的审美群体,特别是关乎到国家发展的青年一代的审美需求与审美趣味也同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集中体现在现代性和丰富性上,传统的民族艺术所呈现出的欣赏方式的相对单一化,形式的少量化在当前的背景下就面临了困境。审美趣味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既关系到民族艺术的生存,又关系到其发展。因此,具有强烈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这种背景下获得良性的、不失主动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故步自封不可取,只求外在表现形式的花样变化也无关根本,都是不可能实现持续的发展和增值。

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现实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和活态性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有其自身的细胞、动态、能量和控制系统,只有在特定的系统完整的地域空间和文化环境内才能有效传承和保护。但是,社会生产和生活内容发生了变化,来自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民间艺术受到城市文明的挤压,乡民生活被城市同化,乡民意识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都足以让源自乡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重大的打击。具有强烈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这种背景下获得良性的、不失主动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应是简单的沿袭,在其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性的发展,做到既尊重规律,又与时俱进。

二、高校美术教育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作用

1.高校美术教育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方面的优势

(1)思维意识敏锐

高等院校本身是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的聚集之地,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者。高校美术教育在这其中,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美术教育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事美术工作的教师队伍或者学生都有着多年的美术学习与实践的经历,造就了他们对于大众文化、大众审美偏好以及大众的消费心理等方面有着超越一般专业的意识敏锐。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高校都能重视整合本土文化艺术资源,把为本土文化建设服务作为自己办学的定位之一,比如我省的郑州轻工业学院就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并且结合专业发展的需要完成了一大批对于民俗艺术的收集和保护工作。

(2)学术理论研究深入

高等学校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上显示出很强的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行传承和创新,不仅仅是进行一般的整理考察等基础工作,而是要对被保护对象做全面深入的研究,探究其特性、传承价值和规律等。高校美术教育在此基础上要更加深入,使艺术学生把握其精神内核,继而借此进行新的,相适于当代人审美趣味的创造,即做到民族性、地域性与现代性完美融合,又形成有创新、高品格的艺术样式。只有这样才可能使之不断焕发生机。

(3)宣传优势

由于高校美术教育的学科方面的优势,可以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展示、宣传、交流等活动能更加生动的开展起来。通过这些交流平台,更好的教育提高全民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高校美术教育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若干方面

在新时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创新。比如题材方面,由于社会风俗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题材在今天已经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上,题材的可变性最大,其发展的空间也是最广阔的。同时,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材料、传统技艺等方面都有变革创新的可能,当然这些也必须要通过对传统的技艺进行记载和整理,并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充分收集吸收后,以此基础上来创造新的技艺,运用新的材料。高校美术师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师傅传授的技艺相结合,对传统的工艺作品进行这些方面的尝试,使作品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需求等,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而带动经济发展。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保护和继承无疑给了我们启示。2001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呗划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几年间,先后编写出版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画册、《国内桃花坞木板年画收藏目录》和《桃花坞木刻年画》两套书籍,很好的对桃花坞年画的印务内容进行了记录和整理。又于2002年开始开办:“桃花坞木刻年画研修班”,招手培养桃花坞木刻年画传人,迄今为止开设了三届,而且还将开办下去。同时,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为题材,用不同的载体开发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礼品、旅游纪念品等。2003年还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为主题结合现代审美眼光将桃花坞木刻年画融入到以丝绸为载体的服装设计之中。同年,还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代表作的形象注册了商标,并发行了一组以传统年画为题材的纪念性邮票。到现在为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发出了几十种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为题材的产品并取得了市场的好评,也让更多人关注这一传统文化,也使得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重新获得生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是很紧迫的,目前我国多所高校都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事业中,发挥着高校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职能、人才培训职能和重要的文化创新作用。但同时,我们清醒的看到,取得的成果还远远不够。应该积极发挥高校在信息型实践及社会参与中的很大潜力,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努力创新,从而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与此同时也是大学在文化领域内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职能的一个体现。

[1]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朱万曙.高校与人类口传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抢救与研究[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桃花坞木刻年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牛年画牛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当浮世绘遇上桃花坞
木刻年画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桃花坞与梅花岭
寻梦桃花坞一晌清欢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