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2013-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生活化政治

吴 娇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长久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倾向。以至于当前,许多学生谈到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条件反射,产生厌恶感。这种现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是我们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含义界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克服单向灌输教育模式抽象化、理想化的弊端,以受教育者为根本、以生活为基础,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传输和表达的思想及内容,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在具体生活中领悟教育的真谛,才能真正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认识,可能会存在以下三个误区:(1)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等同于不再需要课堂教学;(2)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被日常生活彻底取代;(3)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等同于日常生活知识或日常习惯的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的内在联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在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提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因而就不能离开大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与生活存在着本质的联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2]即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实现人们生活的价值。教育不仅要引导人们适应当前的生活,而且还要创造更好的未来生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当前生活,切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归到生活中去,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否则该目标只会是流于形式,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只能见于课堂上和某些特定的需要表现的场合中。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目标的重要理念

在十八大报告中,已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需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核心的位置,以学生为本,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着学生展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目标的重要理念。

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尚未普遍确立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3]长久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倡注重集体主义时,有时将集体主义片面理解为反个性、反个人利益的整体主义,甚至贬斥个人的正常欲望、个人的正当利益、个性的合理自由。因此,一旦个体与整体价值取向出现了矛盾,就一味地提倡要以牺牲个体价值为代价去迎合整体需要,抑制了人的自主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现实生活,出现虚假化、形式化现象。当心中已失去了对“人”的关爱,不注意人的多方面要求时,就会使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感到厌烦和抵触,失去学习兴趣,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从而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教育内容理想化、创新性不足

一方面,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远离真实的生活实践,始终把自己关在书屋里,这样研究出的理论难免趋于理想化,缺乏生活气息,较难以让受教育者所接受。另一方面,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的创新上与实践发展的需要仍有一定距离,部分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显得与时代脱节。因此,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努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切实走进学生,贴近学生,既要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也要在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上进行创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五、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一)从教育主体上进一步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好主体间性,体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尊重彼此的人格,尤其是教育者要抛弃在教育过程中的那副高高在上、过于严肃的形象,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实际”的原则,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受教育者在愉快轻松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从教学要求上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之间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要保持适度张力”。[4]这就需要抛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过于理想化、可望不可及的渺茫状态,也要抛弃过于平庸化,唾手可得的局面。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时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与规律,做到因材施教。既体现理想性和先进性、又要体现现实性和普遍性;既要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国家利益,又要考虑人的现实生活利益,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从教学方式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资源的同时,更要积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资源。我们把高校里除“两课”课程教学外的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积极影响的种种要素统称为“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隐性教育资源往往以间接的、内隐的形式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要求,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心理上的影响。比如,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熟练巧妙的运用学科知识,诲人不倦、开拓创新,以及教育者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于接受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体人格、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还有,课堂内学生合作和相互帮助的氛围,或者是充满环保意识的高校自然环境、良好的人文氛围,培养认真负责、刻苦耐劳精神的课外实践活动,融洽、互助的宿舍生活等等。 这些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显性资源相比,隐性资源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作用方式是间接的和潜在的,可以避免直接的、显性的德育课程可能导致的逆反心理。

(四)从教学内容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教育既要重点宣传我们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又要强调生活常识、为人处事道理,只有做到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可感可知可践。如:加强高校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容易考虑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同样也更能够为承担责任和完成义务而努力。让学生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进而主动去帮助别人,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具体表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经验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克服思想品德教育过于知识化的倾向,增强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比例,避免教育过程的教条化灌输和技术化。

(三)有利于扩大思想教育的渠道,挖掘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增强思想品德与生活的内在联系。

七、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一定社会、阶级对人们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期望,就必须要立足于一定社会、阶级影响制约人们思想观念的现实生活。一旦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现实生活,离开了人的实际生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在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价值关系中,生活具有本然性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现实生活的视域中,才能找到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刘戈,詹健.高校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生活化政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