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易县现代农业蔬菜基地建设模式

2013-08-15□唐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米易县早市蔬菜基地

□唐 燕

一、现代农业蔬菜基地建设成效

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属攀西资源开发腹心地带。早市蔬菜是其农业支柱产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成为该内陆小县的一张名片。蔬菜基地有国家级南菜北运基地、四川省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蔬菜基地等牌子,面积虽小,且总量不大,但特色鲜明。2012年全年种植面积达6.9735万亩,新增4770亩,同比增长7.34%。全年产量25.2205万吨,增19249t,同比增长8.26%。全年产值达6.8亿元。其中:早春蔬菜种植(10月至翌年5月)面积达到5.5635万亩,同比增长6.1%,产量19.3万吨,同比增长9.8%,早春季瓜类、豆类、茄果类等喜温蔬菜外调量达17.7万吨,外销均价达3元/kg以上,较2011年同期增长25%以上,早春蔬菜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21%。全县40%的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于蔬菜产业,安宁河谷85%的农户种植早春蔬菜,收入的70%依靠早春蔬菜产业。

1.错季优势明显 我县早春蔬菜集中上市时间为2月下旬至5月,上市季节恰逢全国春淡时期,滇、桂、琼等地早春蔬菜销售结束,其它区域产品尚未上市。市场总体上呈供不应求或供求平衡状态,生产者在交易中占据主动,效益能得到保障。

2.单位效益显著 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技术措施到位,我县早春蔬菜单产较高,平均单产4000kg/亩,在省内居最高水平。加之价格的错季优势,亩产值也较高,平均亩收入1.5万元,部份品种大棚蔬菜亩收入高达5~6万元。单位面积的高效益弥补面积较小劣势,若在此基础上深化提升,蔬菜产业势必进一步做大、做强。

3.粮菜同步推进 我县蔬菜产区实行稻菜水旱轮作,这种模式延缓了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发生,降低了病虫发生危害程度,确保了蔬菜生产的可持续性和产品质量。同时,因种植蔬菜提高了土壤肥力,水稻单产高而稳,生产能力达800kg/亩,粮菜生产得以同步推进。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又稳定了粮食生产,十分适宜第二轮建设要求的“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打造提升。

4.种养循环互动 我县部分早春豆类产区实行“畜—沼—菜(豆)”循环生产模式,基本上采用畜粪、沼液、沼渣为蔬菜用肥,切实解决了长期施用化肥带来的诸多问题,提高了蔬菜品质,促进了家畜标准化养殖和农村能源开发。

二、基地建设模式

1.强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栽培 新世纪以来,我县利用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国家现代农业项目有利时机,大力规划完善早市蔬菜基地田间基础设施,全县5万亩早市蔬菜基地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治理,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米易县委、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县政府先后通过出台《米易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补助办法》、《米易县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办法》、《米易县乡(镇)及县属部门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米易县专业合作社发展实施意见》、《米易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引导政策》等政策文件,鼓励推进蔬菜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生产进程。从2010年起,县财政将全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专项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每年计划10万元。据统计,近3年每年整合投入蔬菜产业的建设资金近4亿元,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确保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政策措施和科技措施的共同推动,设施蔬菜栽培得到快速发展,高峰年份新增设施规模5400亩。目前全县大棚蔬菜规模达2.6万亩,占早市蔬菜种植面积的46.73%;中棚栽培规模达1.2万亩,占早市蔬菜栽培面积的21.57%;小拱棚栽培规模为0.9万亩,占早市蔬菜栽培面积的16.18%。全县蔬菜设施栽培规模达4.7万亩,占早市蔬菜栽培面积的84.48%。

2.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2002年农业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以来,米易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早市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是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县农牧局成立早市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指导组,服务组人员实行包乡包片负责,在早市蔬菜生产期间蹲乡驻点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真正将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提高菜农标准化生产水平。二是出台《米易县农村专业合作社扶持意见》,大力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县有从事蔬菜生产组织服务的专业合作社8家,农户参社4500多户,占早春蔬菜种植户的28%左右。三是强化基地物理杀虫防治措施应用。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在主要基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建立完善的田间物理防虫系统,有效降低杀虫剂的施用量。四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从源头控制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投入品进入生产环节。2000年县政府出台高毒高残留农药禁用公告,全面禁止各类高残毒农药在蔬菜生产上应用。县农牧局成立农业生产执法检查大队,定期对农资市场开展清理检查,杜绝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品进入生产环节。五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县农产品检验检测站定期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对全县蔬菜基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坚持例行监测,确保农产品入市安全。

3.狠抓市场培育,搞活流通渠道 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是发展现代商品农业的前提条件,多年来我县非常重视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培育。一是按照企业化运作模式建立攀西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丙谷蔬菜批发市场。目前两大交易市场规模10000m2左右,市场周边配套建设蔬菜保鲜处理冷库17家,日处理能力达1000t。二是培育各类农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等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农民经纪人不仅大量组织外销蔬菜产品,而且自身转租农民土地建设蔬菜基地,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按随行就市原则与农民签定收购合约。目前我县有当地自身培育的农民经纪人队伍78家,蔬菜大量上市季节云集我县组织外销产品的商贩在300家左右。通过多年努力,我县早市蔬菜市场营销体系基本健全,蔬菜产品除销售成、渝地区外,还远销西安、乌鲁木齐、武汉、长沙、上海、北京、天津等国内西北、华北大中城市。2012年早市蔬菜外销量17.7万吨,外销率达92%以上。

三、全面提升我县特色优势效益蔬菜基地的重点工作

1.提升早市蔬菜设施栽培水平2012年前全县新增大棚蔬菜种植规模0.2万亩,全县规模达2.6万亩,其中钢架大棚比例达75%以上。

2.完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建设2011年前完成攀西农产品交易中心改扩建工程,完善冷链保鲜、信息网络、市场准入监测等服务功能,将攀西农产品交易中心建成国家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完善市场布局配置,完善丙谷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新建撒莲、白马农产品批发市场。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争取项目支持,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站。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管理。

4.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大力推广规范化设施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二是组织县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帮扶;三是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科技示范入户工程,举办多层次的蔬菜生产经营技术培训班。

5.强化品牌建设 进一步树立米易优质农产品的良好市场形象,县委、县政府决定统一打造“阳光米易”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全县早市蔬菜外销规范统一包装,提升米易早市蔬菜知名度。

猜你喜欢

米易县早市蔬菜基地
荷花镇的早市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乡村振兴背景下米易县特优农产品发展:成就、挑战与对策
米易县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发展浅析
早市上的歌手
汉区彝族汉化现象的探究
热闹的早市 等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千户苗寨的早市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