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性空间的构建与生产——大连城市文化建设的美学维度

2013-08-15韩传喜韩模永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诗性空间生产

韩传喜,韩模永

(东北财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走进城市,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和穿透,尤其是在物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文化的构建也如影随形。关注城市文化,其实就是在关注一座城市本身;体味城市,本质上正是体味一种精神和灵魂,而这种精神和灵魂正是文化所赋予的。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它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它仅仅是一个“死的存在”。作为一种存在,在过去的经验中,城市文化通常是与物质依附在一起的,即所谓的城市物质文化,也就是融入在建筑、公共设施、景观、绿化等物质实体中的文化;而作为一种纯粹的城市精神文化,即融铸在文学、艺术、思想、行为准则等非物质层面的文化,则因难以在城市规划中迅即地凸现效果而常常被忽略或漠视。今天,我们重拾它,主张从一种诗性的美学维度来思考、构建大连城市文化,或许能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何谓诗性文化

近年来,大连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如火如荼,各种文化活动应接不暇,并在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面貌。如大连西岗区以文化惠民为宗旨,以建设品质城区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整体布局,全面推进,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双管齐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彰显了大连文化建设的优势和特点。但是,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是至善至美,追求永无止境。因此,大连城市文化的建设尤其在精神层面上仍然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我们知道,大连素以“浪漫”著称,被誉为“集北国雄伟与南国秀丽于一身的城市”,事实上,这种“浪漫”更多侧重于风景的秀美,精神的诗性略有不足,从美学的角度来构建城市文化仍存在可能和空间。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如果要充分实现浪漫大连,诗性是不可缺少的。大连的城市文化建设,似乎也可从这样一个维度来做些文章。也就是在城市空间的生产当中,更多地融入中国的诗性智慧和文化,从而提供与今天的物质性、功利性相对抗的美学因素,真正实现“北方明珠”“浪漫之都”。那么,诗性文化是什么?我们如何去实现这样一种空间的生产?下面笔者想结合大连的城市文化建设简单谈谈一些粗略的想法。

众所周知,今天的都市生态并不完美,极度的功利化和物质化也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而急剧膨胀,城市的生存空间非常逼仄,消费主义、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主导城市的流行意识,城市在五彩缤纷的面孔之下,普遍表现出虚空的“内心”、“单向度”的价值取向,身居其中人们的精神无疑是紧张的、压抑的。这也是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带来的极大破坏,值得我们反思。对一种诗性的、不夹杂着物质利益的纯文化的疏离似乎是我们当下城市的一大弊病,中国诗性文化有其漫长的传统,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复”这种真、善、美的缺失。因此,简单而言,所谓诗性文化其实正是对这种物质化的对抗和拯救,而中国文化本身也正充满了诗性精神,这为我们的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积淀。正如著名学者莫砺锋认为:“以人为本的中华精英文化充满了诗性精神,所谓‘孔颜乐处’‘天地大美’‘逍遥物外’正是诗化哲学与诗化生活追求的表征。中国诗歌与中华文化相一致,一开始就充满了人间性,充满对生命的慰护与关怀,‘诗言志’‘诗缘情’‘诗史’等命题皆本乎此。诗是中国文学的灵魂,诗性特征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甚至可以说,诗性的生活方式正是中国古人最高的生存智慧。

诗性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融入既是中国文化的特质使然,又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诗性文化是一种可以实现“孔颜乐处”的文化。即可以形成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处世态度与人生境界,这是一种诗化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最高的生活哲学。学者刘士林认为,在中国传统城市空间中,政治中心与四周不是对立的,而是有序的和谐的整体,这一特点集中体现了诗性文化的理念与需要,这样的格局直到现代以来才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具体到中国当代都市空间生产,最典型的是把高楼大厦看作是城市空间现代化的标志,并以迫不及待的焦虑心态加入“高度竞赛”中,而不再尊重城市的自然与传统[2]。人处于城市之中应该是安然的、惬意的,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和谐的、亲和的,这应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其次,诗性文化是一种重视“天地大美”的文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方面,城市自然景观的建设是迫切需要的,摩天大楼、精致设施等只能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而绿色自然才真正是我们可以亲近的美感,这种美才是“无言之大美”;另一方面,对“天地大美”的建设也要依赖自然,而不是控制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的城市习惯于对“天地“的掌控,表现出强有力的占有欲,如此,“天地”同样会发出默默的反抗和怨恨,这种情绪会散布在城市的空气之中,让身处其中的人产生对抗和不满,顺应自然、回归自然才能真正地与自然共处。

再次,诗性文化是一种可以让人持有一份“逍遥物外”的洒脱和超然的文化,是对功利化现实的一种抵抗和救赎,可以通达人内心的和谐。一个中国古代书生如果科场失意,他往往用诗歌来排忧解愁,并对山水田园无比留恋。但是今天,生活在高度现代化的都市中,我们用什么来排遣呢?这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一个城市如果是诗性的,它对个体的感化也一定是有效的,它甚至由一种文化精神上升到一种艺术精神,由一种艺术精神达至生活的智慧。

二、诗性文化如何融入空间生产

那么,诗性文化如何融入到大连城市空间的生产之中?这可能是最棘手的问题。北京的大气、南京的厚重、杭州的缠绵都有其漫长的历史积淀,身处其中自然能感同身受,而大连的浪漫似乎仍显不足。大连被誉为“浪漫之都”“北方香港”,后者是对物质经济发展的肯定,而前者则是对文化的一种期许,风景秀美只是浪漫形成的可能性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何谓“浪漫”,富有诗意的东西才叫浪漫。因此,诗性文化的融入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特色,而且也与大连的“浪漫”定位正一脉相承。那么,如何实现这样一种空间生产?大连其实已经做出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作出进一步的思考和努力。

首先,在观念变革方面,要把城市文化建设从一种个别的有意识行为变成一种集体的自觉行为,“现代城市社会的解体与危机,根源就在于文化灵魂的隐匿;要拯救当今正在沉溺的城市精神,首先要拯救的是城市文化。”[3]切实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改变现代以来形成的以理性文化为主,强调人对自然的掌控的空间生产观念,回到中国诗性文化当中,不追求城市的“过度规划”,不追求“物质上的最高成就”,从强调城市GDP的建设到“城市幸福感”的营造,让精神诗性生产出“幸福指数”。

其次,在城市建设上,可以把诗性文化理念、要素融入到城市规划和设计当中去,从而开拓出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甚至是人自我内心深处和谐共生的新空间,这也是在城市化背景之下重建中国诗性文化的最大意义所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现代化,追求城市的“高度竞赛”和奢侈竞赛。人身处其中并不会感到压抑,不会发出在“这个城市里,没有我的家”的陌生感、漂泊感与悬浮感。应该说,大连在物质文化方面有着自身诸多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资源优势,除了滨海山水之外,在广场和建筑方面,也极为明显。广场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又是通过建筑来撰写它的自传。广场不仅可以满足市民们大型集会的要求,还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塑造城市景观的空间。作为大连最具影响力的广场之一,位于西岗区的人民广场,从广场的空间设计以及周边风格各异的建筑来看,充分体现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建筑景观与异域文化的交融,展现了城市的活力、魅力与无限诗意,成为大连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此外,星海广场、中山广场等都别具风采。大连正是充分利用这些物质形态的文化优势,以广场文化为载体,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极大地繁荣了城市文化,将海洋文化、移民文化、时尚休闲文化等诸多文化因素融汇成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在城市文化空间生产中营造了浓郁的诗意氛围。当然,在空间设计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比如步行街,影剧院,广告站牌,甚至商场环境、未来地铁空间的设计,都可以散发出一种诗性的意味,形成一种浪漫的氛围。

再次,在一些具体的文化活动中,增添一些中国传统诗性文化的因素。比如大连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文化系列活动,包括文化创意、文化讲堂、创建特色文艺基地和数字图书馆等,不但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同时在文化传承中也将诗性文化沉淀下来。在具体的文化活动中,在城市文化的空间生产中,我们还可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东西,比如加强对孝的重视,对唐诗宋词的融入等,从而克服大城市中“人心涣散”“品牌低俗”等现代都市病。在精神上我们可以回归传统,与自然亲近。诗性浪漫还有一些可以尝试实现的途径,借助一些文化载体和传播方式,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沉淀诗性。如可以建立一个城市文化名人馆,这里面可以包含曾经生活在大连的,足迹到达过大连的,为大连做出重要贡献的文化名人;我们也可以提取大连历史或现实中极为重要的人与事为题材,拍成电影、电视剧或创作成话剧,借助影视和戏剧高影响力的传播方式,凝聚大连的集体文化身份认同;也可以打造一支文化批评家队伍,这对于城市文化的生产、宣传、传播等都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诗性空间意义何在

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中融入诗性精神,最终目的是诗性空间的构建与生产。这里的诗性空间并非文学艺术中的想象性存在,而是依附于城市空间中各种物质载体之上的精神气候,它是诗意的、浪漫的、纯粹的客观存在,个体一旦置于其中,将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享受这种诗性的同时,并主动地维护这种诗性。尤其在当下,这种诗性空间的构建和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诗性空间的生产是对消费空间的一种反抗。消费主义,人们过多地用物质和商品来表现自己是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这种消费并非单纯地改变了人们的经济观念,“可以说,消费主义造就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社会结构的别样的社会形态。列斐伏尔更认为,对于空间的征服和整合,已经成为了消费主义赖以维持的主要手段。空间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所在地,因为空间带有消费主义的特征,所以空间把消费主义关系(如个人主义、商品化等)的形式投射到全部的日常生活之中。控制生产的群体也控制着空间的生产,并进而控制着社会关系的再生产。”[4]不无夸张地说,当下的空间特征尤其是城市空间实则被消费主义所支配,从而演变为消费空间。在这种空间之中,个体的情感、记忆、温情、美好的生命体验被摩天大楼、霓虹灯、购物中心等消费符号极大地湮没了,人们的追求变得单一、同质。概而言之,消费空间是缺失人文和诗性的,任由这种空间的肆意扩张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而诗性空间的生产也正是对消费空间的一种反抗,让城市少一些消费符号的营造,多一些诗性精神的展现。

其次,诗性空间的生产也是对同质空间的一种拯救。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之一便在于城市空间生产的趋同性和模式化,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本应是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异质空间走向了单一的同质空间。正如有论者所言:“城市的文化个性是城市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的沉淀表现。不同的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这种文化个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城市原有文化特色日渐逊色,城市风格的点睛之笔在日新月异的城市改造和新区发展中湮没;‘千城一面’现象有增无减,不论是在城市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意识方面,还是在城市建筑、形体风貌上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5]而诗性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拯救这种同质化、模式化的城市形态,原因在于不同的城市由于不同的文化积淀、历史元素和地域特征理应有不同的诗性文化,我们着重于发掘本地所特有的具有区域性的诗性文化,就一定能建设好富于个性的文化特征的诗性空间。如大连诗性空间的生产,我们可重点围绕海洋文化、浪漫文化、时尚文化等进行建设,提炼出不同于其他城市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体现在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各个方面,塑造出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文化空间。

再次,诗性空间的生产旨在构建一种良好的都市生态。空间理论的奠基人、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曾对空间生产理论作出创造性的解释,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他认为“所谓的空间生产不是指在空间内部的物质生产,而是指空间本身的生产,或者说,空间自身直接和生产相关,空间成为生产的对象……我们已经从‘空间中的生产’转向‘空间的生产’,区别在于前者指自然属性的空间,后者则指社会属性的空间。”[6]列斐伏尔的这一创见为城市空间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过多地强调自然属性的增长,而忽略了城市作为社会属性的一面,在社会属性中,文化空间生产是其中最隐性的、但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要素。要想构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都市环境和生态,仅依靠“空间内部的物质生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文化空间的生产,“都市文化空间生产和整个都市空间生产在都市化进程中应该是互补互惠的和谐融合关联,但当代都市空间生产逐渐被建筑空间生产、商业空间生产所把持,文化空间生产处于边缘化地带,商业经济逻辑成为主导当代都市空间生产的第一逻辑,空间生产包括文化空间生产全面消费化。”[7]而对抗这种“商业经济逻辑”的最好办法、最有利的资源便是诗性文化的融入,从而达到一份平衡与和谐,构建一种良好的都市生态。作为处于当下语境中的大连,同样超越不了“时代的规定”,商业性的高度生产必不可免,诗性空间的生产并非要放弃经济发展,而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平衡。选择诗性,一方面是对当下普遍流行的“城市病”的一种对抗和拯救;另一方面,也与大连城市文化的自身特质密切相关,秀美的风景、“浪漫之都”的定位等都可诱发我们诸多诗性的想象,如何在这些物质符号上生发出更多的诗性密码?这也许是大连城市诗性空间生产需要作出的更多思考。总而言之,在现代化的城市节奏和都市生活中,一方面我们要能够享受到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富足;另一方面,又能避免技术理性对个体的冲击和湮没,从而实现诗意的栖居。而要实现这样的都市生态,诗性空间的生产也许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尝试。

[1]莫砺锋.论中华文化的诗性特征[J].中国韵文学刊,1999,(1).

[2]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与都市空间生产[N].光明日报,2006-08-21.

[3]刘士林.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层问题与文化自觉[J].广西城镇建设,2012,(1).

[4]包亚明.消费文化与城市空间的生产[J].学术月刊,2006,(5).

[5]杨章贤,刘继生.城市文化与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J].人文地理,2002,(4).

[6]杨有庆.空间转向与新马克思主义都市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

[7]王俞波,李紫娟.论都市化进程中的都市文化理性[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猜你喜欢

诗性空间生产
空间是什么?
用旧的生产新的!
创享空间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