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歧路灯》看句末语气词“也罢”的形成

2013-08-15孔冬梅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歧路谓词句末

孔冬梅,唐 韵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歧路灯》是十八世纪李绿园所著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也罢”在《歧路灯》一书中使用频繁,可以说这本书较完备地反映了清时期人们对“也罢”的使用情况。关于“也罢”的词性,在《歧路灯》一书中“也罢”既有作为连词使用的,也有作为语气词使用的。本文主要结合《歧路灯》一书中“也罢”的相关用法,试分析“也罢”作为句末语气词使用的来源途径。

最初的“也罢”,“也”为语气副词,表委婉语气,“罢”为动词,是“罢休、算了”的意思,“也罢”是两个词的组合。[1]也就是说,句末语气词“也罢”的形成,是由副词“也”跟动词“罢”的组合形式虚化而来。一个词语的虚化要满足两个条件:语义的变化和语法的变化。只有这两个条件共同起作用才能完成一个词语的虚化。下面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句末语气词“也罢”的形成。

一、语义变化

句末语气词“也罢”是由副词“也”和“罢”的组合虚化而来,因此,“也罢”的词义变化和“罢”的词义变化密切相关。在《歧路灯》中“罢”的词义发生了一系列的虚化,举例如下:

1、单单只等弄到这个田地,才是罢手,想是两口子把福享足了。(32·299)①括号内注明所引例句出处,“·”前的32为《歧路灯》一书的章节,“·”后299表示页码。以下例句均采用此种方式标明。

2、过午席罢,将原仪璧回。(15·160)

3、点罢名,就在大堂上看一张,批一张。(71·678)

4、今日不得闲,明日也罢。(43·393)

在例 1中,“罢”表示“停止”;在例 2中“罢”表示“事情的结束”;在例3中“罢”表示“完了、完成”;在例4中“罢”表示“算了”,并且出现了“也”和“罢”的共现形式,但此时的“也”是副词,对“罢”起修饰作用,“罢”主要表示“算了”这样一种动作行为方式。

5、只要你的病好了,就分了也罢。(41·384)

在例5中,“也”和“罢”已经凝固成一个词,“也罢”这个词的意义主要用来表示容忍语气,但尚有陈述意思的存留。

从以上例句来看,“罢”的词义变化表现为:“罢”由“停止”引申为“事情的结束”,再引申为“完了、完成”,并进一步引申为“算了”。动词“罢”的词义变化为副词“也”和“罢”组合形式的虚化提供了可能。副词“也”和动词“罢”组合形式进一步虚化,虚化的同时,“也罢”逐渐凝固成词,“也罢”词义进一步虚化,虚化为表示容忍义。

二、语法的变化

语法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句法结构的变化。在《歧路灯》一书中,“也罢”以整体形式出现后,根据其在句中的句法位置和使用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N/N P+ 也罢

1、绍闻道:“一碟也罢。”(73·709)

在例1中“也罢”前的成分是名词性成分,“也罢”在句中作谓语,“也”和“罢”之间界限分明,是状中结构的短语,还没有凝固成词,我们记作也罢1。位于句末的“也罢1”虽然还不是语气词,但已经成为语气词“也罢”形成的前提。

(二)只要、若是、只……,就……+V P+也罢/就……+V P+也罢

2、只要你的病好了,就分了也罢。(41·384)

3、如今做官,逢着月课,只出《四书》题,经题随秀才们自己拣着做,就没有经文也罢。(7·79)

4、若是少爷爱赏他吃,就叫他吃两盅也罢。(18·190)

5、可惜他两下俱留我,我就住下也罢,为甚的一定要走?(70·667)

在例句 2、3、4、5中,“也罢”前的成分由名词性成分变成谓词性的成分,并且和关联词语联系在一起,构成“只要……,就……+VP+也罢”“只……,就……+VP+也罢”“若是……,就……+VP+也罢”“就……+VP+也罢”句式。“也罢”前的成分由名词性成分变为谓词性成分,这是“也罢”由结构向语气词转变的重要阶段。[2]“也罢”是对前面整个事件的主观决断,但前提是假设条件的存在,如果丧失了这一条件,说话者本身就不会作出“也罢”这一相关论断,因此“也罢”和关联词语紧密联系,此类例把“也罢”归为句末语气词尚存疑,但值得肯定的是,此时的“也罢”已经凝固成为一个固定的词。我们将这一用法的“也罢”,记作“也罢2”。在 VP后的“也罢”是对说话人所说的VP的主观判断,语义重心已经前移到VP上,“也罢”的谓语功能丧失,走上了向语气词转变的道路。

(三)V P+也罢

6、今晚住下也罢。(70·670)

7、你去写写也罢,范师傅这般央的么?(43·393)

8、不如回去,还到大街,不拘喊开谁家酒馆门,胡乱倒一夜也罢。(70·667)

在例6、7、8中,“也罢”出现在句中充当谓语中心的谓词性结构后,构成“VP+也罢”的句法格式。此种用法的“也罢”,不与假设连词一道出现,单独使用就能表假设意思。在例6、7、8中“今晚住下”“去写写”“不拘喊开谁家门,胡乱倒一夜”都是说话人希望发生但是还没有发生的事件。这一用法的“也罢”是对没有发生的动作所进行的主观判断,因此“也罢”的语气意义增强。用在句末的“也罢”似乎还能感觉到一些陈述意思的残留,因此,它应该说是准句末助词。[3]334太田辰夫认为,准句末助词虽然和句末助词相近,但也可以认为是虚词化不充分。因此,这类“也罢”尚不能归为语气词。我们将这一用法的“也罢”,记作“也罢3”。

9、谭孝移不觉笑道:“妇女上会,也不算他外公什么好家法,你不说也罢。”(3·20)

10、他忙着哩,不叫他也罢。(50·465)

11、他家没人在家,不去也罢。(74·716)

在例9、10、11中,“也罢”同样出现在句中充当谓语中心的谓词性结构后,构成“VP+也罢”的句法格式。此时“也罢”是“也就算了”的意思,表示做出某种处理、决断并不圆满,却只能如此。前面多是否定格式。[4]456出现的小分句多为否定性的,而且这里的VP所表示的是已经发生成为既定事实的事件。在例9、10、11中“你不说”表示的是受话人“已经说了”,“不叫他”表示的是受话人“真的没有叫他”,“不去”表示的是“真的没有去”。“也罢1”“也罢2”“也罢3”所表示的都是假设条件的“算了”,而此类例中的“也罢”表示的是真实条件下的“算了”。这类例的谓词性结构VP本身就含有“算了、罢了”义,而且对于这种既定事实,“也罢”已经成为纯粹性的主观评价,陈述性完全丧失了,语气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增强。在这种句式及语义基础之上,“也罢”又处于句末这样一种句子组合中的弱势地位,从而导致主要语法地位的丧失,沦为一个仅表语气的语气词。这一用法的“也罢”,我们记作“也罢4”。

综上,句末语气词“也罢”的形成途径可表示为:

也罢1→→也罢2→→也罢3→→也罢4

其中“也罢1”由副词“也”和动词“罢”组成,“也”和“罢”之间的界限分明;“也罢2”是和假设条件的连词共同使用,出现在VP短语的后面,构成“只要……,就……+VP+也罢”“只……,就……+VP+也罢”“若是……,就……+VP+也罢”“就……+VP+也罢”句式。此时的“也和“罢”经常连在一起单独使用,“也罢2”已经凝固成词,但是和关联词语联系紧密,不能离开一定的假设条件,尚不能列入语气词;“也罢3”虽然有了一定的语气功能,但陈述性仍占强势;“也罢4”已经成为一个句末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容忍语气。

[1]卢烈红.“也罢”源流考[J].苏州大学学报,2013,(3):125-132.

[2]石吉梦.“也罢”与“也好”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3](日)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清)李绿园.歧路灯[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0.

[6]翟燕.“也罢”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J].唐都学刊,2008,24(4):65-68.

猜你喜欢

歧路谓词句末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歧路亡①羊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无题(5)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句末“没”和“没有”的演变分析
夜路吟
也谈“语言是存在的家”——从语言的主词与谓词看存在的殊相与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