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设置有效问题的方法研究

2013-08-1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设置思维

周 继

(重庆市北碚田家炳中学,重庆 400700)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准确、科学的学科。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然而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演算、数学证明枯燥乏味,不少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地影响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提出灵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师向学生提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这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但是,数学教师所提问题的有效性是能否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有效的问题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促进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研究数学教师所提问题的方式具有现实的意义。

1 设置数学问题的基本要求

数学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解答问题贯穿了数学教学的全部过程,数学教学应围绕问题来组织教学活动。数学教师提问题的技巧和方式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数学教师应该以提数学问题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1 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数学问题

数学教师提问是为了刺激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基础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忌晦涩难懂;关键性问题要抓住重点,切忌偏离核心;重点性问题要深入浅出,切忌避重就轻;巩固性问题要归纳整理,切忌杂乱无章;复习性问题要举一反三,做到温故而知新;理解性问题要抓住关键,理清关系;应用性问题要探究规律,活学活用。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要设置不同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才更加清晰。

1.2 面向全部学生设置数学问题

数学教师提问题,刺激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数学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要求所有的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而不只是向少数优秀学生提数学问题。所有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推理和数学运算,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活动。

1.3 设置的数学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方面,数学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要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知能力。教师必须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地设置数学问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熟悉问题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数学教师随意提出问题,缺乏逻辑性,前后颠倒,不仅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还会导致学生思维紊乱。另一方面,按照学生数学水平分类提问。对于那些较复杂的问题,先要求成绩好的学生思考和回答,再要求其他学生复述。对于那些基础性问题或综合性问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但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数学问题。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设置数学问题,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只提某些方面的问题。

2 数学教师提问技巧

数学和其他的学科相比较,知识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强,数学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才能达到提问和教学的效果。

2.1 情景提问

情景提问是运用设悬念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困惑,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景,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回答问题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效的数学信息设置问题情景。一位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广东状元伦文叙给苏轼画《百鸟归巢图》题的诗:“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啄尽人间千万石。”然后问学生谁能读出这首诗的节奏,老师提的这个问题是一个语文问题。如果老师捕捉到情景中的数学信息,问学生凤凰为何少,鸟为何多,就容易激发学生探索这个问题的兴趣。

2.2 根据教学需要设置问题

开展问题式教学,并非只是改变一言堂教学模式,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需要设置数学问题。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泛滥,与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关系或者达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偏离教学目标,课堂表面热闹,实则空洞。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设置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并利用所学知识深入地思考问题,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3 创造性地设置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无论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都应该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由于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局限性,对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提问方式、提问内容、解题要求等都不能流于俗套,要有创新性,才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教师只是提一些“老调重弹”的问题,平淡无味,学生首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兴趣,他们就没有兴趣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新颖独特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新奇感,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内心,才能激发他们思考和研究问题。归纳法是一种普遍的数学研究方法,教师机械地讲授它的原理和例题,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讲了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后,要求学生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数学归纳法必须要有两步证明过程,二是证明过程中的“假设”永远是假设吗?如果学生能很好地回答这两个问题,学生肯定已经清楚地理解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运用方法。

2.4 灵活地设置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发生一些让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的预期目标和设想的问题来组织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活动,灵活设置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思考。课堂教学既要根据事先教学方案组织教学,也要灵活机动地调整课堂教学,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2.5 设置启发性的数学问题

数学提问不仅要刺激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把所学习的知识内化于心,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师所提的问题既不要太复杂,但也不要太简单,这些问题必需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才能回答。学生通过思考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2.6 设置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

设置的数学问题和提问方式要科学性,必须准确、清晰,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答案。即使是发散性数学问题,它的答案内容应在教师的预设之中,避免设置无法得到明确答案或者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2.7 设置的数学问题具有激发性

最突出的数学教学特点是设疑、释疑和质疑。孔子说:“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学生有疑,才能产生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碰撞。数学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刺激思维,激发求知兴趣。学生在“问”中“疑”,在“疑”中“思”,在“思”中“学”。 这就是由“问”为起点,创新激励学生的学习模式。

总之,无论设置什么数学问题,提问的内容和提问的方式都要具有艺术性,要有一定的技巧,才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1]杨春.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宁夏教育,1999(5).

[2]罗祥静.中学数学“问题”教学初探[J].新课程(初中版),2006(8).

[3]熊艳蓉.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8).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设置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