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校本课程开发问题检视与对策

2013-08-15罗平云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校本学校课程

罗平云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通过查阅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论文和书籍,发现大量的文章是对校本课程理论的介绍,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很少涉猎,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无法回避且必须面对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一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以致造成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思想混乱,不能达成预期的效果,致使一些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流于形式。鉴于此,不少人对校本课程开发有无存在的必要性,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何解决等提出质疑。

1 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及问题检视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开发权利下放的结果,有其必然性。传统上,我国课程开发的权利集中在国家手中,课本高度统一,不能体现地区间的差异性,也不符合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当今已进入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要求课程开发者提供各式各样的课程,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要求有不同的开发者进入课程开发队伍,也使得课程的开发主体不应限定在国家层面,地方和学校也应积极参与课程开发。所以,针对一些人提出的“校本课程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的疑问,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现实的问题是不少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动机不纯。为装潢门面的需要,大搞形式主义,有的人受“人有我必有”的从众心理影响,也匆忙“上阵”。其结果是,全国开发了众多校本课程,课程内容五花八门,形式各异。许多课程开发者不甚了解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价值,不知道如何挖掘课程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并没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鉴于此,有必要对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视与反思。概括起来,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种。

1.1 理念上存在认识的局限性

理念是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否顺利进行,与校长和教师所持的理念是分不开的。在校本课程向全国推进的时候,仍然有一部分校长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观念停留在狭义的课程开发上。认为校本课程是除了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课程之外,由学校自主决定开发的那部分课程。在课程的呈现形式上,把校本课程限定在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其实校本课程的空间极为广阔,校本课程既有活动课程也有学科课程,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1]。

1.2 课程开发内容或过于肤浅或过于深奥,模式化、雷同现象严重

一方面,不少校本课程是对学习科目的深化,过于深奥,多数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更多的校本课程内容过于肤浅,形式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师生并不看重校本课程。结果校本课程成为可有可无的“豆芽课”,教师想上就上,学生想跑就跑,最终不能达到最初开发校本课程的初衷。

1.3 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欠缺

首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致使学校和教师依赖和顺从,学校和教师缺乏对课程发展的独立判断,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萎缩。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我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着“重教育,轻课程”的现象,导致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都缺少应有的课程知识和培训,教师接受培训的目标只是完成教学[2]。其次,教师在尝试推行新的课程时,往往忽略其他教师的工作经验,或忘记复查有关的教育研究文献,以致胡乱尝试而令自己筋疲力尽。

1.4 校本课程开发加速了农村教育的边缘化,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与城镇相比,农村师资原本就不具可比性,由于农村教师理论研究贫乏和实际经验不足,校本课程作为新生事物,对农村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从整体上说,农村教师普遍教学负担重,让他们参与课程开发,无疑是让他们挑战工作。结果农村教师既没有开发好校本课程,也没搞好教学活动,进一步拉大了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差距。

1.5 校本开发过程中乱象丛生,存在虚假研究和急功近利的现象

有的教师编造研究材料和研究数据,有的学校为了达到符合实验假设的研究目的,在实验报告中编造数据,隐瞒真实的调查材料。通过调查发现,有不少“研究成果”都是抄袭来的。教师不愿付出代价、不付出心血,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实际研究,只想走“捷径”,“急功近利”。

1.6 不重视研究本校的实际问题

有些学校教师只是为了校本开发而开发,通常把研究项目挂靠在高校的课题下,以此来达到提升自己学校知名度的目的。学校和教师不愿意就本校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既没有解决本校的任何问题,也没能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

2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应然对策

2.1 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实施校本课程要求学校应有自己的思路,校本课程建设要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传统及文化底蕴,体现校长的办学理念,体现学校课程建设的积淀。校本课程建设要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乃至从优到精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付出巨大努力。诚然,开发校本课程无论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对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学校特色的形成都大有益处。课程开发者应该明白,教材不是一个科目建设的终结,不要误认为课程开发是一种产物,一个结果,或者说,就是教科书和文本化材料。相对教材而言,拓展该科目的教学资源才更重要。转变课程开发的理念,能更好地撰写教材,整理相关教学材料,稳定地传承学校优质课程。

2.2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不少课题都需要学校合作研究,以提高研究成果的价值、水平和推广范围,以实现研究资料共享、研究成果共享和研究团队共享的目的。所以开发校际合作资源,与兄弟学校搞好协作,对顺利实施校本研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对一些规模小和师资水平低的学校尤其重要。首先,要开发专家资源。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本校教师主体进行的,但并不排斥教育专家和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帮助。相反,由于学校师资,特别是乡村学校教师研究能力存在局限性,更需要专家和研究人员帮助。这些专家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项目研究意见。其次,开发家长资源。家长是影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推动课程改革深入进行,搞好校本研究的资源。之所以是资源,在于家长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学校应对家长开放,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家长中有各行各业的专家,邀请他们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做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以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2.3 建立健全课程开发保障制度

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开发制度,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凭一己之力,一时之性开发课程资源。学校要从选送教师进修、购买书籍资料等多方面给予教师支持。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应负起总的责任。在管理上赋权与问责并行,谁分管谁负责,重在服务、协调、指导和管理,制定课程管理制度,包括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资源共享制度,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行为。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健康、顺利地进行,就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校本课程才富有个性,特色鲜明。

2.4 实行城乡学校互动机制

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都有他们各自的优势,实行城乡学校互动机制,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3]。城乡学校互动由政府进行总体规划,分析每所学校的优劣,进行合理组合,做到优势互补,学校定期举行互访,不仅包括教师之间互访,还包括学生之间互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双方可以派出教师长期驻扎在对方学校,确保沟通渠道畅通。

2.5 筹建课程审议委员会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保障课程得以顺利地实施,还要在课程开发前后,对课程开发进行审议。课程开发前,审议委员会需对课程开发存在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估计其价值所在。课程开发后,需对课程开发达到的程度予以奖励或惩罚。课程审议委员会由专家、教师、校长、家长、学生等代表组成,由其制定具体的奖惩制度,这些具体的规则需经过专家组审议,教师、家长等审阅过后方能生效,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委员会对其进行审议,并做好书面记录。审议要做到公开、民主、达成共识,审议后当众宣布结果。

2.6 打造学生的兴趣所在

对校本课程开发与设置的选择首要考虑的就是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基于此,应邀请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中来,校本课程最大的生命力是学生的兴趣,有兴趣就会有需求,而需求是研究、开发的前提和价值所在。因此找准学生的兴趣所在显得特别重要。

3 结语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不能因一时受阻,就否认它,校本课程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从教育发展趋势来说,以学校作为主体进行课程开发将成为主流。我们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同时还需关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所在,才能很好地去解决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成功能帮助学校形成自身的特色,必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及时转变观念,提高各方面的素质,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为国家教育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要走出“校本教材”的误区[J].上海教育科研,2005(8).

[2]郭翠兰.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J].中国教育学刊,2008(9).

[3]王倩.农村校本课程开发与新型农民的培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猜你喜欢

校本学校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