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关系初探

2013-08-1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职能辅导员服务

刘 鹄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

当前,学界对辅导员工作职能的探究已基本明晰,即确立了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三项职能形成历史如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主要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增加了管理学生的功能;90年代后期开始,强调指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功能,由此形成了教育、管理、服务的基本内涵。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却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该以服务为中心,但也有人认为应该以教育为中心。总之,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还有探讨的空间,甚至,对三项职能的概念探讨,也还有进一步明确的必要。

1 教育、管理、服务的概念

1.1 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教育?翻看文献资料,浏览百家学说,得到的答案可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顾明远先生在回顾了历史上各种界说和诠释的基础上,希望通过“教育的基本要素和教育的价值功能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价值有两个维度,即社会维度与个人维度。

关于教育,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维基百科)。辅导员的教育职能,明显属于狭义的制度化教育,但是,他又与讲台上的专职老师不同,专职老师通过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实施教育过程,而辅导员的教育大多是在课堂外实施的。

1.2 管理的概念

关于管理的定义也是很多,不过争议没有教育那么大。“所谓管理就是通过资源配置,经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反馈系统,建立起组织文化和组织技术平台,以实现目标的过程。”维基百科对管理的阐述是“‘管理’一词在古老法文的解释是‘领导、执行的艺术’;在拉丁文解释里是‘以手领导’。在现代,‘管理’可被定义为领导和管理所有组织;透过组织、调度和运用各种人力、财务、原料、实体、知识、资产或其他无形资源的活动(包含规划、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有效率且有效用的方式达成组织目标。”透过管理的定义,可以知道管理仅仅是一个过程,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综合,而绝不是目的。

1.3 服务的概念

在日常理解中,服务指的是为他人提供的劳务,如“为人民服务”。“服务在字意上来说是履行某一项任务或任职某种职务,在中文地区以及法国等,也将它当作为公众做事,替他人劳动的涵义。”这种定义是将服务等同于劳动的视角,此外还有其他的视角,如“将服务看成是导致服务接受者或其所有物产生变化的外在原因”和“服务是某种使用价值发挥效用,而不管其是商品还是劳动。”最后一种是马克思关于服务的定义,“马克思此时对服务的定义,不但是明确了‘服务是效用’这一关键点,而且还明确了服务不止包括劳动作为使用价值所发挥的效用,也包括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所发挥的效用。这也说明将服务等同于劳务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根据马克思对服务的解释,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学生所发挥的效用,都可算作是服务,而不单单指劳务。

2 三项职能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偏差

在明晰了教育、管理、服务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审视辅导员履行这三项职能的现状,便会发现以下三点偏差。

2.1 将教育当枝节,教育职能弱化

教育是教师的天职,辅导员具有教师与干部的双重角色,也理应履行好教育的职能。可是,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辅导员的教师职能有弱化的倾向,将教育当作可有可无的枝节。其主要表现为,内容上,忽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淡化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将德育边缘化;形式上,显性的课堂教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也很弱,而发挥着隐性教育功能的各种学生文化活动,则常常有着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忽视了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也将辅导员应该发挥的教育功能消解殆尽。究其原因,客观上,高等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高校的扩招,一是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而辅导员的数量实际上却没有同比增长,使得辅导员工作量大大加大。二是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增加了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如贫困补助、就业指导等。主观上,教育在短期内很难看到实际的情况,也缺乏精确的评估依据,使得辅导员对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积极性。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得辅导员教育职能不断弱化,教育变成了枝节。

2.2 将管理当作目的,管理职能倒置

管理的定义揭示,管理只是达到目的手段,是一个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辅导员却将管理作为了目的本身。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无的放矢”。管理的前提是目标明确 ,但是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建立,管理机制的运行,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出现为管而管的情况。另一方面是“管”而不“理”,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讲究事实求是,讲的正是一个“理”字,这个“理”是“理性”的“理”,要求按规律办事,不要情绪化;这个“理”也是“梳理”的“理”,要求具体分析各要素,理清楚各个要素的关系;这个 “理”还是 “理解”的“理”,“理解万岁”,理解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但在实际情况中,却是不见“理”,只有“管”,不按规律办事,常常出现情绪化的运动式管理;不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做具体分析,常常做出一刀切的决定;不理解学生,不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缺乏人文关怀。

2.3 将服务等同于劳务,服务职能窄化

研究辅导员服务的职能现状,会发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极端是对服务抱有轻视的态度,缺乏服务意识,不认同服务的职能,认为自己是老师,是管理者和教育者,不应该做“低端”的服务工作;另外一种极端是抱着一种“奉献”精神,事无巨细,事事亲历亲为,“两眼一睁,忙到天黑”,是对这种现象的真实反映。而人的精力和激情都是有限的,过分的付出,迟早也会影响到服务功能的发挥,物极必反,可能也会导致对服务的排斥。出现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症状,都是将服务等同于劳务,服务职能窄化的结果。前者认为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干的是高贵的工作,而对于低微的劳务(服务)不屑一顾;后者认为,服务就是劳务,所以任劳任怨,一味付出自己的体力和精力。事实上,马克思早就阐明了服务不单指劳务这样一个观点。在辅导员的工作中,辅导员所做的一切,在学生身上产生了理想的效用,都可算作是服务。

3 教育、服务、管理的辩证关系及其启示

3.1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阐述辅导员三项职能的辩证关系之前,需要区分两个概念,即职责与职能的区别。职责:职务上应尽的责任;职能:人和事物以及机构所能发挥的作用与功能。从字面意思看出,职责是一种责任,是外在赋予的,职能则是一种作用与功能,是自身存在的。因此,人们可以说一个人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发挥了他的职能。

具体到辅导员的职责与职能而言,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职责有八条。通过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与专家的总结归纳,基本形成辅导员“教育、管理、服务”的职能定位。辅导员在履行职责的时候发挥着自己应有的职能,在履行某个职责的时候,可能同时发挥着两项或多项职能,这些职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辅导员职责第四条为例,“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既发挥了为经济困难学生服务的职能,又通过组织学生勤工助学,发挥管理的职能。再以第六条为例,“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发挥组织的力量,就离不开管理,要发挥好组织的力量,更离不开管理的艺术,而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教育。

3.2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这三项职能不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再好的管理、服务也不能代替教育,只管不教或以罚代教,不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水平。没有一定思想基础的管理,其必然结果是管不了、管不好。没有服务的教育、管理,因其缺少人性关怀,拉开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理距离,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而失去效力。因而要将三者有机融为一体,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严格缜密的管理、周到贴心的服务三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才能发挥思想教育的强大功能。”所以,一项职能发挥的情况会影响到其他职能的发挥,一项职能发挥好了,也会促进其他职能的发挥。

以第八条职责为例,“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条职责需要发挥辅导员的管理职能,组织领导学生搞好党支部与班委建设,同时也发挥了教育职能,对学生骨干进行必要的教育。如果学生党支部和班委建设好了,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了,那么,辅导员在发挥自己的服务职能时,便可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样也就促进了服务职能的发挥。

3.3 三位一体,各尽其能

在弄清了三项职能相互关系后,还需弄清他们在整体中的定位。笔者认为,三项职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项职能中,教育是目的,管理是手段和过程,服务作为精神与理念。

高校辅导员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其工作是全校学生工作乃至全部工作的基础。正因为高校辅导员有着培育学生的重要职责,教育也就成了辅导员发挥其职能的根本目的,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和手段,都应该围绕教育来开展。

我国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职能主要表现在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日常事务管理、操行评定、宿舍安全与卫生管理、课外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学生违纪行为的处理与惩戒、特困生资助与管理等。但是,这些职能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辅导员通过对学校资源配置,经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反馈系统,建立起学生组织文化和组织技术平台,实现教育目标 。

当前,教育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者(辅导员)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带有了消费的意味,学生是消费者,辅导员是提供消费的人员。当然,学校教育与纯粹的商业行为还是有巨大的差别,但是,既然是带有了消费的色彩,那么也应该遵循商业规律与遵守职业操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将服务作为一种理念和精神。

3.4 三项职能辩证关系的启示

一方面,工作中要体现渗透原则。三者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不要人为地将其割裂,而要体现相互融会贯通。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可以通过举行各种党团活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辅导员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尽职尽责、公平公正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看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纪律意识,也有利于管理职能的实现。而管理的优化,则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利于教育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发挥。

另一方面,要注意度的把握。服务的时候,不一定都要事事亲力亲为,哪些事该自己做,哪些事可以交给学生去做,辅导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服务一定要有度。管理过于严格,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磨灭他们的创造性,会影响教育的实效性;而过于宽松,则会降低学生的纪律性,消解他们的集体意识,教育也将迷失方向,这会影响教育的针对性。所以,管理也要有度,服务周到,管理得当,辅导员工作才会卓有成效。

[1]潘世墨.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的辩证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2]杨耀稳.论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职能[J].教育与职业,2009(6)

[3]顾明远.对教育定义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4]维基百科.教育[EB/OL].http://zh.wikipedia.org/zh/%E6%95%99%E8%82%B2,2012-11-08.

[5]鲍卫东.浅议管理定义[J].现代企业教育,2009(9).

[6]维基百科.管理学[EB/OL].http://zh.wikipedia.org/zh-cn/%E7%AE%A1%E7%90%86,2012-11-08.

[7]维基百科.服务[EB/OL].http://zh.wikipedia.org/zh/%E6%9C%8D%E5%8A%A1,2012-11-08.

[8]孟旭,张树青.关于服务定义研究视角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9(15).

[9]漆小萍.学生工作的设计与评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76-177.

猜你喜欢

职能辅导员服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能与功能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