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和价值干预问题探讨

2013-08-15王效广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咨询师来访者心理咨询

王效广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1 概念

在心理咨询中价值问题处理是一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不同的学者对价值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如有的学者主张价值中立,有的主张价值干预或价值参与。

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中立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为咨询原则,它坚持在咨询的过程中以来访者为中心,始终保持如一的客观中立态度,不对来访者及其个人思想、行为做出是非好坏的价值判断,不把外在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对方,由来访者自己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终自己解决问题[1]。目的是通过价值中立的手段,使来访者能够进行自我发现,自己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干预是在心理咨询或辅导过程中,咨询员将一定的价值观渗透于咨询过程中,并以此来影响来访者,帮助其澄清价值观,进行合理的价值评判,协调来访者的价值观冲突,引导其作出恰当的价值选择的过程。江光荣将价值干预区分为功能性干预和内容性干预两种[2]。功能性干预是指引导当事人把自我探索集中于个人选择与个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上;内容性干预则是由治疗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评判一个选择是否有价值,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加诸当事人。

价值参与和价值干预是相同还是不同?多数学者没有对此进行区分,但是在运用中是将它们作为同一概念的不同提法。根据价值参与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价值澄清、价值引导和价值评断(或价值灌输)[3]。价值澄清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帮助来访者澄清其价值追求,帮助来访者了解和体察自身价值观之间存在的矛盾及其行为的代价与后果;价值引导是指咨询师在必要的时候引导 (非代替)来访者做出选择;价值评断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价值观进行好坏是非判断,通过灌输或操纵的方式做价值的裁判,甚至替代来访者作出决定。

2 争论的焦点和意义

2.1 争论的缘起

对价值问题的处理,实质上是如何在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处理价值问题,是倡导价值中立或是赞同价值干预的问题。争论的存在,在个人层面上看,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涉及到研究者与实践者所遵循的理论流派和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取向;在学科层面上看,涉及到心理教育的哲学基础、目标取向、作用机制等核心问题,也反映着心理教育功能发挥的科学性与职业道德规范的伦理性之间的矛盾。心理学取向和教育学取向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对待价值的问题上,观念是不同的[4]。教育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认为教育本身就具有价值引导的功能,所以他们赞成对问题学生实行价值干预;而心理学取向的心理教育工作者除了有部分赞成完全的价值中立原则之外,赞成价值干预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在价值干预的方式、方法及程度上未必就和教育学取向的人持有相同的观点。

2.2 争论的焦点

价值中立是否是心理咨询的普遍原则?价值干预是否合乎道德的要求?怎样的价值干预是合适的和需要的?不同研究学者和咨询实践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价值干预和价值中立是否合法、必要、必然[5]。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少的研究者认为价值干预是必然的、必要的,但是笔者对他们的这些结论给出了在价值中立原则上的质疑,当然这并不代表笔者完全赞同价值中立的做法,而是试图启发读者,不要被价值干预提倡者的声音掩盖,认为学术领域在这一点上的结论已经统一。

2.2.1 合法性

价值中立的倡导者认为:(1)宏观上讲没有绝对价值的存在,即没有一套既定的标准是大家所公认的;而且即使存在绝对价值,也应该有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不受别人的控制和干预;(2)微观上讲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咨询师,咨询师个人总会有“未完成事件”,这些事件虽然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但对当事人来说并没有真正的完结,伴随的情绪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宣泄,于是这些没得到充分表达的情绪情感就可能会在相似的咨询室情景中引发出来,从而阻碍咨询的顺利开展[6]。

而价值干预的倡导者认为教师这一职业角色就赋予了他们可以进行价值干预的权利,因此对来访者进行价值干预在伦理上无可厚非,是有着其道德和法理基础的。

2.2.2 必要性

支持价值干预的学者认为,来访者最首要的改变便是价值观的转变,心理咨询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改变当事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心理咨询尤其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具有教育倾向性,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来访者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有倾向性地影响来访者选择符合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完全的不干预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就像舒尔茨批评人本主义“看来缺乏对他人的责任感和清楚明确的目标和目的。这一理论好像是鼓励个人过一种完全自私和率性而为的生活”[7]。

价值中立的支持者则认为,咨询应该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无论是有咨询师认为良好的咨访关系即是一种治疗,还是人本主义认为的这给来访者的自我成长创造了合适的环境,无疑价值中立都有助于良好关系的建立。另外,价值中立原则的确立,一个目的是出于咨询师自我保护的考虑,咨询师的建议是否适合来访者,咨询师是否能够承担起来访者改变带来的后果,这是咨询师时刻面临的问题甚至危险,而价值中立则有利于咨询师摆脱不必要的麻烦;对来访者建议不提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有可能造成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依赖,这在心理咨询中,对于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而言,同样是不利的。

2.2.3 必然性

咨询室中能否做到完全的价值中立?质疑者认为一方面咨询师不可能完全摆脱、“悬置”个人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来访者也一直在观察咨询师的举动,期望找到咨询师的价值观念[6];价值中立也只是部分心理学派的观点,不一定具有普遍实用性。从支持价值干预的角度,有效心理咨询的机制之一就是改变当事人的价值观,价值中立很难保证这一点。

而价值中立的支持者认为做到下面几点咨询中立是可能的:一是咨询者充分的共情能力;二是相信来访者在良好环境下必定会选择积极的价值;三是咨询者有能力为来访者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持价值中立观点者对价值干预的批评是有效咨询即使是价值观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不一定就需要价值干预;另外的一点是心理咨询乃至心理教育都不等同于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进行价值观的引导甚至灌输、强制受教育者接受,但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在方法上以及在价值干预自身的认同上就有不同的观点。

2.3 争论的意义

总结十余年关于价值问题的争论发现,论战的双方并没有使对方放弃自己原有的观点。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论为大家所遵从,但是这些争议使得价值干预在实际的咨询应用中不至于走向价值灌输或者价值中立的任一种极端;争论也有助于促进咨询师的成长,帮助咨询师个人对自己所持有价值观保持警觉;而且争论的过程中已取得一些有意义的共识如咨访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对来访者应该给予接纳和尊重,适当的干预是可以的等等。

3 价值干预的策略和技术

因为价值中立在伦理学上的正当性,所以关于价值中立的策略不需要多做解释;价值干预则是整个价值讨论的核心问题,对于如何实施好价值干预、减少价值干预的不正当性,笔者总结以往研究者的结论并结合个人咨询经历,认为以下几点是在咨询中应给予注意的。

3.1 承认价值取向多样性,并在必要时采取必需的事后告知

咨询师应该能够理解不同价值观存在的合理性,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价值观而否定其他的价值观。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事后告知的策略,这些条件是指当来访者做出明显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背离、严重损害社会、他人或其自身利益的价值选择时,经咨询努力无效,咨询师有责任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情况告知相关的教育者或管理者,告知与来访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员。

3.2 优先处理情绪

在咨询过程中应该首先对来访者的情绪进行处理,诱导来访者进行发泄,当情绪被处理之后,才可以开展心理咨询的其他步骤。当然情绪处理可能伴随咨询的始终,但是一开始对情绪进行处理有助于来访者恢复理智,从而开展后续工作。

3.3 咨询的不同阶段、对象采用不同的价值干预程度

在咨询的初始阶段,价值中立应该作为首要考虑的原则,咨询师不应该对来访者的价值观进行评判,对来访者在价值观上的疑惑进行解答也是不明智的,这一阶段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而在咨询的中后期阶段,不反对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必要的价值干预。

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内容干预,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的正确价值观,摒弃的错误价值观,但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提倡进行价值干预。对于中学生则侧重于功能性干预,帮助他们厘清自己的价值观,获得自我成长的能力。

3.4 侧重功能性干预,避免内容干预

咨询师在价值干预时应该侧重于引导当事人自我选择能力的发展,能够发展出对自己的选择进行负责的能力,这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而不是由咨询师根据自己的价值来评判来访者的价值选择是否合适,然后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在此要极力避免做内容干预,避免粗暴地对当事人进行价值说教和价值观的灌输。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理解为什么会有价值中立和价值干预不同的主张,理解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争论比简单的记住这些原则更为重要。笔者相信只有对此有深刻的理解才有助于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并把这种原则作为我们行动的准则。

[1]张聪聪.关于高校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93-94.

[2]江光荣,朱建军,等.关于价值干预与价值中立的讨论(Ⅱ)[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5):363-366.

[3]叶一舵.论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价值参与”[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25-130.

[4]刘晓明,王丽荣.视域融合:心理教育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蕴涵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119-123.

[5]江光荣.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J].心理学动态,2001,(3):248-252.

[6]李强,吴晟.价值中立抑或价值参与:心理咨询师无法回避的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2):144-146.

[7]王丽荣.对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问题的理性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8):66-68.

猜你喜欢

咨询师来访者心理咨询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同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