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创新途径研究

2013-08-1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体系职业

王 微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高校能否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再到社会角色的转变,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创新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对于大学生顺利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基础性建设

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对于保障和助推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科学化管理、有效引导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具有管理、指导、教育、服务等综合职能的就业指导体系,是助推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性保障。

1.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切实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首先需要做好组织机构建设。完备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应当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制定就业指导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全面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其次,在高校的二级学院成立“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职的就业联络员,各个班级设置就业委员。就业联络员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做好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沟通工作。就业联络员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就业委员进行培训,收集学生就业信息,保障就业通道畅通。

1.2 明确任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的任务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明确的任务就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具体来说,就业指导任务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以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二是宣传就业政策,使大学生能够了解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关于就业的各项政策,结合自身的条件做好应对措施;三是提供就业信息,及时把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发布给大学生,增加他们就业的针对性、选择性;四是培养学生的就业技巧,帮助大学生掌握简历撰写、面试、着装等基本技巧;五就业指导。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套用通用的方法和规则,必须结合大学的专业特点,分析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一对一地指导学生。

1.3 建立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他们不仅要掌握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咨询方法和技巧,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职业发展前景做出科学的预测和研究,才能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教师应该深入企业,了解生产一线工作,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行业发展等趋势有所把握。二是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举办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座谈会和交流会等。三是做好就业指导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毕业班辅导员沟通交流工作。

2 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配套建设

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就业载体的建设,以更好地助推大学生就业。

2.1 加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针对专业特色,建立扩大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以“基地”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就业”。 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就业。

2.2 加强网络建设,搭建就业网络信息平台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大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力度,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实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

2.3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积极、健康的就业氛围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积极地做好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要让大学生认识到,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号召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勇于到艰苦地区、西部地区等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建功立业。

3 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3.1 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立足于社会对于人才的现实需求和知识技能要求,结合自身的理想和现实,制定阶段性职业目标构建。让学生在不断成长中充分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推动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就是一种“全程式的就业指导”。(1)针对一年级学生,着重进行心理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进而明确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2)针对二年级学生,着重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开展职业测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3)针对三年级学生,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将来的职业岗位,结合自身的特长和能力,培养和发展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4)针对四年级学生,在就业形势、政策咨询、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指导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为顺利求职做好充足的准备。

3.2 将就业指导与社团活动相结合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一个引导大学生成长的平台。应充分利用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把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其中,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让他们增长了就业技能,一举多得。譬如: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创业就业大赛、创业论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思维,激发潜能,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就业时需要的技能。

3.3 开展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实际能力和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理论不精,动手能力不足。针对这一现象,在校期间应该让学生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学生通过组建科研团队的形式参与活动,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实际运用能力。增加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让学生的能力贴近企业的要求,助推学生就业。

3.4 通过产学研平台助推大学生就业

产学研合作是近年来不断推行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在产学研活动中,主要是学校教师参与。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参观、实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学习目的和未来的就业方向。学校要与一些有实力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同时也能给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更加有效地助推大学生就业。

[1]陈韩梅,司学红,方芳,王梁雨生.高效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4).

[2]张建和.构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长效机制的探索[J].当代经济,2006(6).

[3]陈学诚.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J].学海,2008(6).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体系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