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学经典阅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2013-08-15王秀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幸福感文学精神

王秀杰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文学经典是经过历史的检验、选择和沉淀,在历代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具有较为深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生命力的文学作品。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学资源、大学语文等人文课程的开设,为大学生走进文学经典、阅读品味文学经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青年人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也促使大学生主动从文学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文学经典因其跨越时空而稳定存在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不断散发着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对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知与体验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内在情感需求入手,探析文学经典阅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一、文学经典的“育人”功能

文学经典作品中彰显的精神从来都是庄严的、崇高的。经过历史淘洗而沉淀下来的文学经典,无疑有着深远的“育人”意义,该意义甚至超越时代、超越国界。大学生在阅读文学经典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自身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而且可以在对不同人物命运的心理体验中,通过共鸣或对比的方式不断地了解自身,在文字力量的熏染下,提高面对生活的信心以及对抗世界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文学经典是能影响人、感化人、教育人的。

兼具思想教育、精神教育和美学教育的“文学教育”在大学生成长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大学生对幸福的感知也具有较大影响。对大学生而言,幸福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追求与满意感,即是否具有追求未来的积极心态以及目前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其次是把握现在和赢得未来,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当下有意愿的快乐与未来的幸福能够实现统一,既活在当下也期盼自己的理想目标通过当下的奋斗在未来得到实现。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西方实用主义思潮向各个方面不断渗入,再加上教育体制、专业设置等等现实问题的影响,文学经典的“育人”事业还未走远,反而逐渐被“实用主义”搁浅,而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更是受其影响,变得更加功利和浮躁。日前央视亲民栏目《你幸福吗?》的强档播出,在大学校园里也掀起了一股“追寻幸福”的浪潮,然而“务实”的思想观念使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崇尚实实在在的物质,越来越远离精神家园,在追寻幸福感的路上陷入误区。而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并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有学者说:“幸福感的形成离不开积极的生命情感,消极的生命情感意味着对生命的否定和沉沦。真正的教育是对个体生命的肯定、激励,要帮助学生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心态,为他们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1]因此,本文认为具有“育人”功能的文学经典在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道路上无疑会彰显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二、阅读文学经典对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诸维度分析

“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2]而“阅读文学经典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也是一种感情和智慧的积累,从审美出发进入到发展知识,从发展知识到丰富精神世界,阅读它是与伟大灵魂、不朽思想的交流,是与哲人的对话,是找回精神的栖息地,它可以涵养人文素养,丰富人生经验,充实精神世界,纯净辽阔心灵,饱满人之精神,呵护健康成长,构建一个诗意的精神家园。”可见,阅读文学经典能够不断地丰富、充实学生的知识架构,陶冶、优化学生情操,强化其内心积极向上的动机,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树立科学幸福观念、培育积极人生态度、丰富内在精神与情感,使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幸福,领悟生活和幸福的真正涵义。

1.知识与力量:从文学经典阅读中丰富知识,获取力量

知识即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它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人追求前进和光明。经过历史淘洗而沉淀下来的文学经典,无论是国外名著还是民族文学,无论是古代典籍还是现代佳作,其经久不衰之魅力无疑包含着多方面、多层次的价值和内涵,而学生阅读文学经典所得到的最直观的收获又无疑是知识的积累和丰富。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作家以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带学生去观察和洞悉中华民族这一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以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向他们展现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敦煌的千年变迁,江南小镇的行走历程,柳侯祠背后的文化内涵……跟随作家的步履行走其中、感悟其中、收获其中,让学生知晓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的背后竟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同时得以在有限的时光里体验不同的人生阅历,这本身又是一种幸福。收获知识是使个人富足的过程,而知识本身又会带给学生继续前行的资本和力量,收获是幸福,得到追求幸福的力量是更大的幸福。

2.目标与方向:从文学经典阅读中确认自我,明确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的讲座中曾经谈到读书在这个时代“除了应对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确认自我”。一部优秀的著作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更能启迪智慧、引领思想,教人们正确认识自身、认识世界,在前行的路上不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指引其人生的道路和前行的方向。文学经典的审美特质能够带给大学生的独特心理体验,如《梵高的坟茔》,讲梵高的作品在生前怎样不受重视,梵高是在怎样痛苦的生活中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以及在梵高死后他的作品是如何被人们大为推崇的故事。这篇文章在精彩的艺术表现背后更能让学生领会到在坚持梦想、奋斗拼搏的历程中,从来都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但是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总有一天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同时使他们明白,像梵高这样伟大的人都会有不被认可的时候,而当自身遇到挫折时更应该坚持梦想,加强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此外,像《简爱》可以启发学生要有坚持正义、挣脱束缚、追求光明的信心和勇气;《傅雷家书二则》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身边具有诱惑力的现象和事物,加强自身的定力和判断力,从而理性判断前行方向;《平凡的世界》更是让学生看到艰苦岁月中的斗志、贫苦生活中的真情,在对比中明白幸福的真谛和努力的方向等等。所有这些文学经典,无不将学生带进一种洞悉自身、洞悉世界的文学殿堂,无不透过典型形象向学生表达一种情怀、传递一种力量。观念指导行为,行为反过来影响情绪和心态,阅读文学经典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念,从而更好地指导其追求幸福的方式方法。

3.价值与情感:从文学经典阅读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

知识是前进的准备功课,追求目标的过程是人生阅历的长途跋涉,然而实现灵魂的洗涤、思想的升华、信仰的纯净,并最终实现生命质量和价值的提高,或许才是生命的最终归宿。“作为传世华章的文学经典,它们既是人类文明史、精神史、审美史、奋进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求诚的生动展示。”[3]无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经典还是外国文学经典,当学生置身其中尽情徜徉,无疑都会使他们从喧哗走向平静,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浮躁走向沉淀,从支离破碎走向完整统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实更会让处在复杂的社会大潮中不知所措的他们相信:在物欲横流、扑朔迷离的现实中至少还有文学可以信,而所有这些无疑会安抚他们浮躁的心态,锤炼其感性的思维。沉浸其中品味文学的魅力、感悟人生的真谛,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乐、一种对追求幸福感的满足、一种思想的升华。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和网民互动的时候曾提到“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处在信仰危机、精神危机时代中的青年大学生,需要文学经典的指引,需要精神营养的滋润,如此才能以更加理性、更加积极的心态看待幸福、追求幸福。

三、文学经典的阅读现状及相应教学策略

随着大众文化的盛行和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文学经典越来越被边缘化,代之而起的是网络文学、影视剧作、图像文学等等。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网络和读图时代,文学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文学经典的地位也逐渐面临尴尬的局面。笔者通过对大一新生的课堂调查了解到,受高考压力的影响,120人的班级中,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超过30部的人数少之又少。面对大学生存在的生命焦虑、目标迷茫、幸福感的降低与缺失等现象,如何继承、保护和利用文学经典这一宝贵财富,进而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在文学经典的阅读和体验中增强幸福感,是教学工作者亟需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作为一种艺术存在,文学经典始终用丰富的、形象的情感方式感染读者,让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接受高品位文化濡染,从而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心灵成长,构建学生个体的精神大厦。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大学生文学经典教学:第一,根据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选择能够滋养大学生心灵的文学经典作品,经讨论和认证后确定为“大学生成长书目”,引导学生积极广泛阅读,在阅读中认知世界,确立自我,丰盈心灵;第二,利用信息化优势,打造新媒体平台,利用微博等开辟文学经典阅读、讨论网络专栏,引导学生在思想和艺术的交流中品味经典文化,陶冶思想情操,增加幸福体验;第三,依托高校图书馆,办校园书屋,营造经典阅读氛围,为大学生阅读经典营造良好的环境;第四,打造“经典阅读”特色学生活动品牌,比如,通过办特色讲座,邀请知名作家面对面讲述、交流文学经典作品,利用“4·23世界读书日”开展读书讨论会或者征文比赛,结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契机掀起莫言作品读书热等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经典,在经典中体悟文化,在文化中提升素养,从而在素养中提升感受幸福、营造幸福的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与社会压力的增大,作为青年主流群体的当代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更是成为教育者积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解读文学经典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助推青年大学生的心灵成长,培育健康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利用青年大学生渴望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独特优势,引导大学生走进经典、品味经典,从经典中汲取力量,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进而培养更好的幸福感知能力,唤起追求幸福的源动力,提升营造幸福的能力。

[1]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S1).

[2]罗增让,王佳利.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0).

[3]许军娥.从阅读文学经典的视角关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8(2).

猜你喜欢

幸福感文学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们需要文学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拿出精神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