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歌声中成长——歌曲《中学时代》的教学及反思

2013-08-15韩英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学时代情感

韩英柏

在歌声中成长
——歌曲《中学时代》的教学及反思

韩英柏

韩英柏/长春市第七十中学音乐教师,中教一级(吉林长春130051)。

“什么时光最值得真爱?是这幸福的中学时代/什么时光最难以忘怀?是这美好的中学时代/友谊的阳光在心灵照耀,知识的泉水把心田灌溉。”

每当我站在讲台上,听到学生演唱这首《中学时代》,看到他们渴望知识的双眼时,身为音乐教师的我真正地感到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它源源不断地流淌在我们的生活里,浸润着我们的心田。对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讲,一首好的歌曲能把他们带入到歌曲所表现的艺术情景中,使他们在思想、情感上受到良好的教育。

一、歌曲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1]音乐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音乐教育中对美感的培养是学校实施情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中学音乐教育要舍弃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接受音乐教育。歌曲《中学时代》用音乐旋律的美使学生在歌声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起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渴望。

二、歌曲《中学时代》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中学时代》这首歌曲的传统教学单纯地讲解歌曲中的换气,在教学方法上简单沿用单调枯燥的训练,甚至把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看成是音乐教学的全部,这在课堂上是没有“市场”的。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采用教师问与学生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句与句的间断,再与歌曲中的换气相结合,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另外,当教师重复问话时,学生的回答往往声音高出一倍,教师再将这一高音与歌曲中的乐句相结合来说明:重复的乐句只有改变其音高和变化其力度才能起到强调突出这个乐句的作用。由于歌曲在不同的节奏、力度、速度的变化下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于是,两个乐句的变化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感受中表现出来了,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使学生能够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和热爱艺术。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这时,教师再创设一种教学情景,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以达到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音乐的美、音乐的魅力。

2.情感式教学法。“友谊的阳光在心灵照耀”,从歌词中进一步感受同学间的友谊。在有困难时,同学们会伸出援助之手;有烦恼时,他们会为我们开导解闷;高兴时,他们会分享我们的快乐;痛苦时,他们也会分担我们的忧愁。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那浓浓的书香气息,它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一步一步走向美丽辉煌的人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投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2]情感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音乐是美好的、圣洁的,它表达人间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理解美、向往美、拥抱美。美丽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在。

3.想象式教学法。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想象。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和演唱演奏的情感美等,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音乐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熏陶,使音乐既能陶冶情操、丰富联想、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学习斗志,激发出创造力。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要用一切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塑造美。中学音乐教育正是通过美妙的音乐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注重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特别注重通过艺术实践,对学生实施美育和德育,陶冶其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通过前面的启发式教学,学生自然会运用力度来表现这一乐句,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讲解音乐知识——“切分音”以及它的特点。“切分音”作为一个乐理知识点,讲解起来会非常枯燥,所以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准备了三角铁、沙锤等道具,这样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还可以请同学徒手做“切分音”,使同学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切分音”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什么时候懂得了人生?是在求知的中学时代/什么时候认识了世界,是在这探索的中学时代。”当耳边再次想起这首歌时,我感到新时期音乐教师的重任,决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一首歌曲,而是通过演唱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形成一首歌曲从思想到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

三、歌曲《中学时代》的教学反思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的意愿。”兴趣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兴趣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动力。音乐教育要关注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符合中学教育阶段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目的、意志和兴趣是相辅相成、彼此统一的。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也是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重要诱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推动力。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表现。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因此丧失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心理。“音乐教学的情绪性就是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形式多样,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就体现为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相结合。”[3]通过学生的独唱、合唱以及音乐知识的比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并能充分地展示自己,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激发培和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是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但能使学生积极能动的学习,更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重点着眼于对音乐情感素质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音乐感人至深的力量,从而促进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高和谐社会的文明程度。让学生在歌声中成长,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可以说,中学时代是美丽的,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歌曲《中学时代》用音乐旋律的美使学生在歌声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渴望。只要我们从各个角度去体验和品味,就会让我们的中学时代变成一幅带有阳光、青山和绿水的风景画。好歌伴着他们成长,好歌伴着他们走向未来。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

[3]高伟丽,王翠萍.有效上课[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3

姚 旺

猜你喜欢

中学时代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在多解中学创新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