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 品读经典——《唐宋散文选读》教学体会

2013-08-15谭娟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散文

谭娟子

自主学习 品读经典
——《唐宋散文选读》教学体会

谭娟子

谭娟子/中山市横栏中学教师(广东中山528478)。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主要内容之一。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从探究的角度来赏析、感悟课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很多老师根据今年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特点,紧紧抓住考试常规来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教学上基本是“疏通文意”加“字词句梳理”教学法。疏通文意就是带领学生翻译课文,字词句梳理就是讲解常用的实词、虚词及考纲要求的此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知识。

疏通文意、字词整理是深入理解文本和联系现实的基础,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在两个月的集中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篇篇如此,老师和学生都会产生倦怠心理,而且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丧失,同时也把学生欣赏、品味文学作品的权利剥夺了。如《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这么讲,就完全破坏了文章的诗意与美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显然是主体,而学生则无可争辩地成了客体,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致使教学过程失去生机和活力。钱梦龙说过:“他们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在他们自己头脑进行,别人谁也替代不了。”

也有一部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强调“人文性”,撇开文言字、词、句及基本文言语法的学习,把文言文当成现代文来分析,表面上师生很多交流、互动,但实际上学生收效甚微,没有打下扎实的文言基础,没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提倡文言文的教学应该一多一少:一多,即文言文的学习要重视多读,扩大阅读量,多积累文言词汇;一少,即少做脱离了课文语境的、所谓梳理规律的、机械操练性的客观化、标准化的练习。于是,我以学生“自主学习,品读经典”为指导思想进行《唐宋散文选读》的教学。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始终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的动力,结果是,教师与学生都陷入了被知识奴役的处境。化被动为主动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每班设立九个小组,一个语文组长,每组都有自定的组名,一切的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上课的发言从不点学生的名字,只点组名,小组中会推荐一名他们认为答案最精彩的同学来发言。既然是小组推荐的,发言的同学自然就充满信心,不会因为怕出错而畏畏缩缩。平时很多学生其实都可以发言的,但因为怕出错受到同学的耻笑,所以,传统的课堂极少学生愿意举手发言。如今以小组的形式而发言,说明他发言的内容是得到小组认可的,即使出错了也能得到全组成员的理解,而答对了就能为小组加分,为小组争光。其次,缺交作业或分配给小组的工作未能完成,扣的也是小组的分数。最后,小组统计出来的总分,就是该小组每一位同学平时表现的分数,这一个分数占了这学期学分的20%。我的学分是按考试成绩占50%,测验成绩的30%,加上平时表现的20%计算出来的。所以,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如课件的制作、小组作业的整合、学习内容的展示等,组员之间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组员之间能相互支持、配合。如此,就可以把学生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进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唐宋散文选读》的教学很适合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既有必修1-5文言文的学习基础,又有课文下的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帮助,完全可以粗略地读懂《唐宋散文选读》中的文言课文。所以,在教《唐宋散文选读》时,教师可以放手,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节省逐字逐句串讲的时间,让学生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读懂课文,并养成自觉积累文言词汇的习惯。

著名古汉语专家王力先生说:“我们在研究古代汉语的时候,对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应该首先抓哪一方面呢?我想应该先抓词汇方面。”所以,积累文言词汇,我认为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

二、优化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角度,将篇章进行勾连

《唐宋散文选读》在编排体例上以文体为经,以主题为纬。如第一单元的《小石城山记》、《黄州快哉亭记》等都是“山水游记”,而第二单元的《<张中丞>后续》和《六一居士传》等都是“人物传记”,第三单元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和《与尹师鲁第一书》等都是“书信”,第四单元的《秋日登洪府腾王阁别序》和《后赤壁赋》等都是“赋和骈文”。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文体的特点,通过学过的课文,温故知新,以“读”带“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学习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时,可以让学生重温学过的《小石潭记》,有助于学生体会柳宗元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又如在学习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时,可先联系王维的诗歌《积雨辋川庄作》、《山居秋暝》体会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会更容易领会王维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很多文章都会用到相同的表现手法或表现同一主题,这也是进行勾连的一个角度。例如在学习《<张中丞>后续》的细节描写时,就可以联系必修时学过的《项脊轩志》,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细节描写的体会。在学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写景部分时,就可以在所学的现代散文中找一段文字与其参照、比较,通过比较体会不同的美,掌握写景的方法等。

三、联系现实,弘扬民族精神

文言文学习除了在内容要读懂之外,还要挖掘文本的现实意义,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感受唐宋散文家们展现出来的气度,思索等。否则,继承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弘扬民族的文化和经典方面,《唐宋散文选读》中的很多篇目都具有代表性。例如结合《<张中丞>后续》就可以探讨历史人物在国家存亡关头的生死抉择,《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主要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可以以“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为主题进行演讲,对生活进行反思。《黄州快哉亭记》的最后一道思考题:课文中作者的这种观点或心态你赞同吗?请结合课文及现实生活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此题可让学生结合当今社会当中的人和事来谈看法,从而达到拓展的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大收获应是学习了古人的高洁情操,并能对人生具有了哲理性的思考,让古人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明灯,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四、归纳整理,古为今用

学习文言文的另一个收获是丰富了我们的写作素材。我让学生在品读经典的时候,把文本内容或作者本人作为一个例证,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之后,再归纳整理。因为文言文段中的人物都是真实可信、有史可查的,人物形象丰满真实。而这些人物大都具有高尚的情操,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例如:2009年安徽卷高考文言试题中乐观豁达、淡泊名利的隐溪先生,福建卷高考文言试题中坚持不懈、勤奋好学的张自新、广东卷中胆量非凡的李迪、海南宁夏卷中忠君爱国、英勇抗敌的朱昭……

这些事例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时,既可以从人物所体现的精神入手,也可以从选文中摘引警醒世人、发人深思的文句入手,学会“活用素材,多层面挖掘。”

事实证明了,只要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能有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做好文言文的归纳整理,在议论文的写作时,将会游刃有余,何愁没有材料可写呢?

从现在古文教学的一般情况看,大多数老师仍然采用串讲法,逐字逐句地讲解,不敢丢下任何一个古文的语法知识,经常在一个“而”字是表修饰还是表承接的问题上讨论半天。我们讲了一课又一课,有的一篇文言文就花去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然而就“词类活用”而言,到了高三,大部分的学生除了死记硬背下来的某些字词,基本上不会判断课外文言文段中的词类活用。所以,我认为《唐宋散文选读》的教学,教师可以尝试一下,不要把古汉语语法看得那么重,相信我们的学生,放开我们的双手,让学生在探索中前行,让他们会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郭一鹤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