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2013-08-15庞艳玲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经验数学知识生活

庞艳玲

浅谈如何让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庞艳玲

庞艳玲/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镇中心小学校,小教一级(吉林吉林132206)。

新课标倡导数学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带进生活,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数学、用数学。是的,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教学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即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概念、定义法则等配上数学事实、数学现象,找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与运用知识的触发条件结合起来可以使其成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操作的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中通过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

笔者在教学中也不断尝试着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例如,在认识质量单位的知识中,我鼓励学生亲自到菜市场去看一看,买一些东西并了解相关的质量单位的信息,然后回到课堂中让学生谈谈买菜收获,再切入到课堂的知识中去,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自然有兴趣去学习,学后再到生活中去找一找这些单位的用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并真正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建立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为学生积累了生活经验。如果在孩子的生活中没有活动的经验积累,又怎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智慧呢?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实践体验,积累体验。在学生反复求识的过程中这种“再创造”的活动才能赋予知识以生命的活力。

学生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事物的支持,知识是学生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构建的,这种作用又是通过个体积极主动的活动而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与现实活动联系起来,既符合学生的年龄,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达到理解数学、活化知识的目的。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我们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充分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生活中寻找原型。学生的知识来自现实,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要注重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到他们的生活空间里。例如,在教学位置的知识点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座位找前后左右,结合上、下车的生活常识让学生体验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真正从生活中获得了知识。这样的教学将学生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以生活原型作为思维的材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原创作思维。

第二,获取素材后的再创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对知识原发现过程进行教学法加工后获得的,这种系统的知识学习必然表现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相对脱离,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真正复制,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走一条“再创造”的捷径。根据弗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生活、工作、思考的特定环境以及反映这个世界的各种数学现实,数学教学是从学生具有的数学客观现实直接出发,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把经验材料与生活素材有机地结合进行加工。例如,我在教学体积这一知识点中,先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个石块,学生发现水溢了出来,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石块占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间,把水挤了出来,感受到物体占有一部分空间;我又再次把稍大的石块放进去,学生看到溢出的水更多,从而体会到物体不仅占有一部分空间,占有空间的大小也不相同,这样对体积的定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比起来直接给出体积定义,学生枯燥、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水到渠成,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一个生活现实,学生看的见、摸的着。

第三,调用生活经验。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而且必须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所以教师应该为“再发现”创造条件,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数学配置一个原型,提供给学生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调用学生储备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将“再发现”的过程“缩短”从而找到再创造的捷径。例如,在认识元、角、分以及价钱的计算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会算一支笔的价钱,再会如何计算两支三支的价钱。这样设计学习活动,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只是同学们没有认识到就是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提供与课题相联系的实际模型让学生观察、思考,创设切合学生的心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创造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简单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发掘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改变呆板、枯燥的数学课堂,让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树春,赵建国.小学数学说课百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姚 旺

猜你喜欢

经验数学知识生活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