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航海教育现状刍议

2013-08-15金松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海员航海院校

金松鹤

高职院校航海教育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航海教育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主要区别点在于其职教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航运经济对航运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就我国高职院校海员教育情况看,应该将海员人才培养定位于掌握基本航海业务知识、具备岗位操作能力、能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航海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国际海员研究中心预测,2012年全球高级海员的需求量为63万人,而市场供给量为54.6万人。08年高级海员市场缺口为3万多人,目前市场缺口为8万多人。截至2011年底,我国高级海员不到10万人,占我国注册的远洋海员的比率不到三分之一。海员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前景看好。2012年2月,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航海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培养航海类专门人才。在航运业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航海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开发和利用海洋、巩固海防,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而航海教育应优先发展。

当前现实情况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船员在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方面都差强人意。总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实际操作水平与所持证书不相符;工作积极性不高,敬业精神等有待加强。据了解,国际船东认为中国海员能吃苦耐劳,头脑聪明,但英语表达能力差,忠诚度不够等。更好地适应航运事业的发展、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海运人才是摆在航海院校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过去的几年,由于航海人才的紧缺,各航海院校的培训任务非常繁重,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培养对象综合素质下降,办学单位定位不清,投入不足。高职学生素质整体上不高,随着近年的不断扩招,生源素质呈下降趋势。尤其在英语水平方面,基础较差,在整个考证过程中造成很大的瓶颈。据了解,多数学生考证被拦在《英语听力与会话》等语言科目上,而这又非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较大提高。而有的学校定位不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盲目办理海员培训业务,而在师资设备上投入明显不足,培训质量较差,过关率较低。

2.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存在漏洞,实操实训投入不够。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制定的培训计划不够科学。有的项目培训在结束半年甚至近一年以后才开始安排考试,而有的项目安排时间上显得比较紧张,考试前两天还在进行培训,缺乏时间上的保障。而有的学生在管理不力、考勤不严的情况下,同时参加了二项甚至多项培训,将较多时间花在理论考试上,在实操实训方面投入明显不够;有的项目培训甚至被擅自缩短了培训时间等。

3.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对航海类学生实行半军事管理。但是半军事化管理落实存在应付现象,没有严格落实,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不大。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不完善,对航海类学生管理队伍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提升计划,晋升空间狭小,致使辅导员工作热情不高,对学生管理工作表面化。另一方面,一线辅导员大多没有相应专业背景,对航海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了解不深,其业务水平与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日常事务琐碎,对航海类学生管理工作投入精力有限。

4.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学手段多数还是沿袭的传统教学,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较少,没有有效发挥新的教学手段的优势,理论教学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与培训主管机关和船员的要求也不相适应。有的高职院校的硬件教学设备和师资等资源匮乏,达不到相关要求,不能及时更新补充相关实验实训器材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显得较为随意,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培训效果不太理想。

5.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的不足。多数航海院校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方面缺乏经验。有的院校送往海事机构培训学习的教师不具备相关资质;有的是持有船员适任证书的教师数量较少,有的虽持有船员适任证书,但其实际上船的海上资历太浅;有的航海院校的师资较为丰富,在引进教师方面投入较大,引进的教师一般都在大副或大管轮以上,但教育学方面的理论不足,在教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欠缺等。

二、提高高职院校航海教育质量的对策

1.深入调查研究,调整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注重航海高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目前,由于2年制培养模式对培训院校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缓解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局面,高职普遍办理2年制委托培养班,大有代替高职学历班的趋势。因而,高职院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船员教育与培训,不应局限于眼前利益,要从长远打算,提高培训质量,打造航海品牌,将培养重点放在高职学历班上面,适度合理培训2年制学员。这一点值得重视。

在合理制定培训方案过程中,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模式;钻研吃透《STCW78/10公约》相关要求和规定,把握航运人才培养在船员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需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船员培训规划,保证船员培训工作正常有序地推进。

2.重视航海教育与培训内容的及时更新,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准确把握航海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及及时更新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航海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应尽可能推广示范教材,重视教材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手段上,要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多媒体教学,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适应现代教学规律,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除专业内容外,还需要加强英语口语、职业道德、航海心理等非专业知识教育内容的训练和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海员岗位的需要。

3.打造一支专业的航海教学团队,加大力度建设航海教育师资队伍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高职院校应该按照实际需要和主管机关规定的相应标准组建航海教育队伍。既要重视学历和职称上的要求,更要重视其相应职务的海上资历。人事、教务等职能部门要适时出台优惠政策,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鼓励教师上船,获得更高的船上职务,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船舶工作经验,了解专业前沿信息,从而胜任航海教学工作。海事部门应对海上专业教师换证给予特殊政策,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航海教育质量。

在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上也要加强,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奖惩机制和晋升机制,鼓励和引导辅导员加强对航海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协助做好专业建设方面的管理工作,尽量减少事务性工作,加强学生管理力度。

4.加强学生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建设,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根据海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管理需要,各航海院校大多是参照军事管理的方法实施的半军事化管理的学生管理制度。具体制度有《一日生活制度》、统一着装制度等,设立有执勤队等组织,负责对航海类学生的日常督察,开展自我管理活动,如早锻炼情况、课间考勤检查、晚自习检查、宿舍内务检查评比等工作。引导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此外,高职院校要做好服务工作,及时发布关于航海行业的最新动态,通过各类前沿信息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对国内外的航海行业动态了然于胸。这样也便于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

5.加强与航运企业的合作,开展合作培养新模式。目前,世界航海语言是英语,海员日常业务操作、航海海图、国际航运法规等以及都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高职院校通过与知名航运公司签订培养协议,可以在学生语言培训方面获得支持,一面开展学校考证,一面参加企业培养模式,加强培训质量,这在实践中也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航海教育是高投入行业,与当地航运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也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就业。

与此同时,有效整合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能提高航海类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师资团队整体素质。

[1]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解读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解读[J].航海教育研究,2011,(1)

[2]杨金龙.航海院校对海员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J].航海教育研究,2002,(4):47-48

猜你喜欢

海员航海院校
2022年世界海员日主题正式发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盼望
大航海争霸
盼 望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海事知识小学堂
航海博物馆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