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材评述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教程编者大学

梁 艳

《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材评述

梁 艳

我校自2011年9月起开始使用外研社的《新标准大学英语》教材,结合这一年来的教师使用情况和学生反馈信息,本文将对这套教材综合教程的第一、第二册进行整体评述。

《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评述;教学改革

梁艳/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湖北咸宁437100)。

《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是外研社与英国麦克米伦教育集团根据我国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变化与发展合作出版的一套新型大学英语教材,2009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这套教材以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充分考虑与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衔接,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新标准大学英语》编委会指出,这套教材诞生于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将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思考、探索新的标准。

一、选材内涵丰富,语言鲜活地道,体现社会发展与时代特色

教材从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新生日记开始,内容就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主题内容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涉及食物、环境问题、家庭生活、体育、战争、动物保护、大学文化、思维方法、犯罪、诗歌小说等主题,内容丰富多彩、与时俱进。从《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所涉及的10多年前的电信革命演化为对“Can we live withoutourmobile phones?”的思考,从10多年前一直在宣讲的环境保护到“Green Fatigue”,无不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社会的发展。在语言方面,文章的内容基本取材于近十年一些热点话题的报刊杂志节选和英国文学原著,编者特别注意保持语言的真实性和时代特征。体现人与人关系的Mixed Feelings探讨了复杂的人类情感;EnvironmentalMatters激励人们为保护自然继续努力;College Culture缅怀了60年代大学生对于社会和政治的激情,从另一方面提出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的质疑。课文的选择有层次,有深度,与时俱进。

二、融合多种技能,培养综合素质,提高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

在练习与活动设计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和《同步测试》主题呼应,相互配合,训练听、说、读、写、译多种技能;同时,每一单元内各版块环环相扣,内容彼此联系,技能互为补充。每单元从Starting Point一直到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Reading and Interpreting、Talking Point、Language in use、Translation、Guided Writing,涵盖所有的语言技能,设计合理、重点突出,丰富的语言材料、形式多样的活动、具有启发性的训练(如 Reading and Interpreting,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等)。这套教材亮点在于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批评性思考)这个环节的设置。发展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比如在英国和新加坡。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批评性思维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基本。信息时代,思考在一个人的成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语言教学方面,认知心理学家强调学习者需要用他们的头脑去观察、思考、分类和假设,在一个重视质询的环境里,通过有效地使用提问和批评性讨论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批评性思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每个单元的文章后都设置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的环节,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结合课文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这也给教师的课堂讨论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以第二册UnitOne Active Reading 1的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为例,其问题如下:1.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purpos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Should it be an end in itself or amean to an end?2.What factors influence your choice of university and the course you are doing?3.If you had the chance to continue your studies abroad,what factors would influence your choice of destination?4.Why do young people protestmore than old people?5.Do you think today’s young people in China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generation?从这五个问题的设计上看,首先是与课文的主题“College Culture”密切相关的;其次,与当今的社会现象和大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上大学,大学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现代的大学生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问题有一定深度,但是学生绝对应该有话可说。从问题设计的数量上来说,如果五个问题全部要求回答显得过多,时间也不允许。在2011年外研社暑期培训中,此套教材的编者之一金立贤博士在上公开课时对这类问题做了说明,她提出的观点和方法是:不需要每个学生针对所有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可以采用分组分配任务的方式。每个组只需要讨论其中的二个或一个问题就可以,并且要明确分配任务。

三、展示多元文化,探讨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

从《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编者团队来看,几乎一半是英国的教授和学者,一半是中国的专家教授。此套教材的编者充分发挥了中西文化背景结合的优势,在教材中融入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探讨和鉴别中西文化差异。每单元课文来自真实英语语料,具有强烈的文化冲击力;language and culture这一板块的设计无疑是把英语文化提炼得更加深入;最具特色的是每单元的Reading across culture里的文章,在提供写作范本的同时,给学生介绍了别样的异域文化。这一特色在笔者一年的教学中体会最深,以第一册为例,UnitOne重点介绍了英国大学文化,如,gap year、freshers’fair、coffeemorning 等,这些校园文化差异让学生十分感兴趣。Unit 2的Reading Across Culture为学生展示了世界各地的街边小吃,如中东的falafel、日本的bento box、东南亚的satay、印度的chaat等,令人耳目一新。而Unit4则在Starting Point中专门介绍了不同文化下人们交际中存在的差异,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第一次见面、求职、打电话、时间观念等。Unit5直接节取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呼啸山庄》小说原文和著名英国诗歌供学生欣赏。可见这套教材的编者想方设法、独出心裁地让跨文化意识深入到教材的每个角落,充分体现了学语言就是学文化的理念。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当前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形势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与其它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相比较《新标准大学英语》是最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材,大量丰富的素材相互补充,给教师提供了不少便利,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可以随意选取自己所需要的素材来讲解。

四、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创建轻松学习环境

《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通过对内容与形式的精心设计为学生与教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新颖的语言材料让很多学生耳目一新,再加上编者独到的版面和图片设计更加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很多学生反应,一拿到该教材就被那些生动的图片所吸引,感觉是在看杂志一样。一本好的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喜欢看,而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容易教了。在我校大学英语的教研活动中,不少老师反应《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语料丰富、取材新颖,给老师提供了多样化的课堂活动的选择,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英语水平来取舍。例如第一册第一单元关于新生入学的主题,可让学生课前拍摄校园掠影结合Starting Point的导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做介绍。第二单元的食物主题可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或讨厌的食物。第五单元关于爱情的主题学生有很多话题可说,可在欣赏《呼啸山庄》的电影片段之后,结合主角Catherine这个人物谈自己的爱情观。总之,此套教材让老师觉得容易上手,不需要花太大的精力去寻找导入的素材。每个单元三篇阅读文章的设计围绕主题区分了难易程度,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进行精讲和泛读。课后练习的设计十分有针对性,既是一种复习也增加了Collocation环节的拓展语料。

结合上述的这些特色,笔者认为《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编者借鉴与采纳了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与教学实践的成果,用心良苦、别出心裁。这套教材也是当下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要充分发挥它的特色和教学理念还需要教师们的进一步实践、探索和总结。

[1]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Simon Greenall,文秋芳.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G642

B

1671-6531(2013)07-0077-01

贺春健

猜你喜欢

教程编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挽碧制作教程
编者语
编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