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培训模式初探

2013-08-15锐,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岗位培训心理健康培训

张 锐,李 涛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日益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已不再是新名词,确切地说,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逐渐升温,发展到90年代即得到了各界的关注与认可,目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一股热浪。在这一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地位显得极为重要;但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亟待提高。根据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2][3]的指导思想,以及长教发(2011)119号文件《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培训及认证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实际现状及专业发展的需要,市教育局决定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岗位资格培训和认证,培训认证工作由长春市教育局统一领导,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组织培训、考核等具体工作。本文立足于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教育的现状,结合已有的培训模式,进一步探讨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及在岗培训的有效途径。

研究者使用自编的开放式问卷普查了长春市区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教育的情况。问卷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然情况;二是关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设施情况;三是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在岗培训的需求情况。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SPSS15.0进行问卷的统计分析。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93份。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然情况

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到,长春市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基础薄弱、专业化水平低、角色定位不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性别失衡、年龄偏大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限较短等突出问题。统计结果如下: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占18.3%,教育学专业毕业占12.9%,心理学与教育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也仅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31.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68.8%的教师均为兼职,由行政人员或是班主任或是科任教师来担任,而纯粹的专职心理教师仅为31.2%,而且这部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兼职学校的德育、思想品德等课程。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男女比例上达到1:9;20-30岁的教师占19.2%,30-40岁的教师占52.7%,40岁以上的教师占27.9%;而其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限不足1年的占27%,1-3年的占44.1%,4-6年的占16.1%,7-9年的占9.5%,10年以上的仅占6.5%。

二、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设施情况

关于长春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已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比例已经达到65.6%,其中10%的学校不仅有心理咨询室,还专门设立了心理测量室、心理宣泄室等,为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了保健、预防、干预的作用;剩下的34.4%的学校虽还没有心理咨询室,但都已在筹备中。从数据上看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是令人乐观的,但进一步的调查访谈发现大部分心理咨询室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79.3%的教师反映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的,平日里很少使用,学校也没有做学生心理咨询方面的宣传活动,咨询室形同虚设。

在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中,80%以上的学校都是按照市教育局新课程的要求,两周一次课,统一教材进行授课;47%的学校会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及要求执行,定期开展一些心理活动,如心理展板、每周演讲、每日广播、心理主题班会等。这些活动在最初阶段均有良好的反馈,但随着频数的增多,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使心理活动的价值呈现下坡趋势。由于中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厌倦机械单一的身心特点,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具备灵活性、实效性、趣味性、意义性。这就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增加了一个新的难度。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岗位培训的需求情况

关于中小学教师的岗位培训一直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则更需提高专业化水平、业务能力;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岗位培训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增强实践操作的能力。此次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反映由于自身理论层次不足,且欠缺实践的经验,以至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束手无策。工作实践中的问题促使心理健康教师迫切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或短期培训来提升自我,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大多数教师希望培训内容能以自身缺少的理论为主、以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辅,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学以致用,回到工作岗位就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培训经费的问题。参加培训的心理教师反映,由于心理不是主科,在学校很不受重视,因此很难申请出来培训的经费,如果能够解决好经费问题,大家都期望有机会出来多学习、多交流。

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上呈现着一种积极的趋势,但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学校上级领导的重视不够、资金不足;心理健康教师意识不清、定位不准、专业化水平低、业务能力差、心理落差大等问题;基于诸多问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培训成为工作成败的关键。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做好培训工作有两点亟待解决:首先要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意识形态的转变,培养他们在工作上从依赖走向独立[4]。对于绝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工作就是依赖上级的要求,上面要求做什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做什么,工作的推进逐步抹杀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因此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培训的首要症结就需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实现自我价值;第二,要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的真实需求,让教师从被动走向主动,过往的培训呈现着诸多的矛盾,如需与求的矛盾、工与学的矛盾、学与评的矛盾等,因此,在开展岗位培训的同时我们要从一线教师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心理的需求,通过岗位培训给予满足;美国研究者Vallerand[5]表明个体心理需求的满足会积极促进个体事业的成功。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满足感则直接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所以在培训阶段如何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则迫在眉睫。

四、深入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培训模式

1.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教育是一项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教师充当主导者,对于实施教育的教师参加培训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即由教育者转变为受教育者。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而言,他们对培训的形式要求很高,仅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教师的需求,因此培训选择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为了实现双赢,在培训过程中要以参加培训的教师为主体,以参加、互动、交流为主导,以情感共鸣为主线。现今的网络互动培训、现场小组讨论、参与体验是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6]。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三期的培训中发现,教师较为喜欢的方式为互动式讲座、小组讨论、个案分析、现场模拟等。因此,在培训形式上就要克服单一的理论讲解,而应贯穿互动、个案分析、参与体验式[7][8]等多样的形式,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2.调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时间,从僵化走向灵活。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以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大家各出奇招,心理与身体倍感疲倦;学科不受重视及身兼数职的压力,更增添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在这样的环境下,组织参加岗位培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免怨声连连,因此在确定培训时间上要全面衡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工作,切实解决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把僵化转变为灵活。例如网络授课、切割培训时间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的需求,解决时间紧的难题[8],实施这一方式只要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期限内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可获得结业证书,同时,短期培训也应尽可能不影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时间尽量压缩短、内容尽量压缩到精,实现一种人文服务管理与速效教育的价值。

3.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从枯燥走向生动。现有的培训均是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缺少理论基础的特点,而在培训中设置了大篇幅的理论讲授课,使得岗位培训的学习成了教师的一种负担,学员普遍反映知识生涩难记、很难操作。由于个体间的差异性,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时要抓住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实施培训。因此,在培训之初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受培训者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她们的层次水平、探求他们的需求,以便设计相宜的培训内容。例如培训内容尽量做到难易比例不同、讲解深度不同,以达到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均衡受益的效果。

4.改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考核机制,从传统走向科学。考核机制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习态度的关键,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结业考试,通过了即是合格、学的好;不通过即是不合格、学的差。针对这样的传统方式,教师作为受教育者在考核时心理也有一定的负荷,以至部分教师不敢参加培训学习,以减少考核不合格的风险。针对此情况,要改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考核机制的完善成为关键。现代较为常用的一种考核方式即为“四层评价法”,由柯克帕特理克提出,他认为一个全面的教师培训评价过程应涵盖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方面。反应层是指参培教师在培训前的基础水平;学习层是指在培训过程中对参培教师的各项考核,如出勤、论文、考试等;行为层是指培训结束后检查参培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运用程度;结果层是指参培教师培训后对学生的成绩的影响程度[6];依托该理论,传统的考核即是学习层的单一测评,而忽视了其他三个方面。因此科学的评价方式最好能够全面的从教师的最初水平测试入手、关注培训中的变化、获取培训后的改变等几个环节入手,抛弃试卷分数片面考核的传统方式。

5.创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网络平台,从平面走向立体。网络平台不仅是培训的一种方式,更是教师培训中的一个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让受培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回顾课程内容,获得直观性信息,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群体的需求。与此同时,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师课后交流与讨论的空间,大家可以在网上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表达个人的观点,分享学习心得;同时网络平台也方便了培训者与受培训者间的互动,及时传递信息、调整培训内容,真正实现由平面教育到立体教育的转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培训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跟随时代的脚步,承载网络时代的冲击,我们要全面地考虑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需求、关注现阶段教师继续教育或在岗培训的发展动态,从实地调研中不断发现问题,并立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需求,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业务性能力,做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真正达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培训的目的与意义。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令第7号,1999,9

[2]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2003,9

[3]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

[4]王娟.有效中小学教师培训:从依赖走向独立[J].新课程研究,2010,(12R)

[5]Vallerand,R.J.Toward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J].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97,29(C):271-360

[6]周玉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与现行培训矛盾的调查与建议[J].思政视线,2011,(3)

[7]毛淑芳,李伟健.“参与-体验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

[8]郭绍青,金彦红.基于网络的分级分层混合式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师发展论坛,2011,(1)

猜你喜欢

岗位培训心理健康培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分析影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相关因素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中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
编辑有感——基于岗位培训和编辑实践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