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潼南在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2013-08-15王凡伟

重庆行政 2013年1期
关键词:区域规划潼南成渝

□ 王凡伟

潼南地处成渝经济区成南(遂)渝发展带,到成都主城和重庆主城都是约一个小时距离,战略节点地位十分突出,找到一个杠杆,就可以撬动潼南经济,使潼南经济驶入快速发展的通道。这就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区域经济规律,深入分析潼南在成渝经济区面临的环境,研究潼南在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地位,找准潼南在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实现潼南战略定位的路径,潼南才能完成国家赋予其在成渝经济区的历史重任,推动潼南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潼南在成渝经济区中的环境分析

(一)潼南在成渝经济区面临的主要机遇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台,给潼南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要抓住它、利用它,我们必须加以深入分析。通过认真梳理,潼南主要面临如下机遇:

1.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

国家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未来十年要上大台阶”,必将在政策、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向西部地区给予最大倾斜,为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新兴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了条件。新出台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指出: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成渝经济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2.国家在重庆、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机遇

国家在重庆、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重庆成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为城乡统筹示范探路、形成东西联合开发开放新格局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为重庆、成都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指出:国家在重庆、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成渝经济区优化产业布局与资源整合的现实机遇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对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及产业布局作出明确的安排,其战略定位是:把成渝经济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产业布局是:现代农业方面,重点突出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林果花卉业的生产基地建设;工业方面,强化装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民用航空航天产业,冶金和材料产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医药产业8个产业的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方面,以物流、金融、科技服务、商贸会展、旅游、休闲娱乐为主要发展方向。上述战略定位与产业布局必将带来区域内产业重组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为潼南调整战略定位和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4.潼南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重庆发展战略的独特机遇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在川渝毗邻的潼南、广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并制定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这标志着潼南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极大提升了潼南在成渝经济区乃至更大范围的战略地位,为潼南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200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动潼南加快发展的意见》(42号)文件,将潼南发展战略上升为重庆发展战略,为潼南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提供了强大政治支持。潼南发展战略国家化、重庆化为潼南长足发展提供了独特机遇。

(二)潼南在成渝经济区面临的重大挑战

机遇与挑战共存,潼南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为应对挑战,我们必须分析了解我们面临的挑战。仔细分析,我们面临以下重大挑战:

1.区域机制不够完善挑战政府协调力

《成渝经济区域规划》指出:区域发展机制不完善,严重制约着成渝经济区发展。从全国各经济区加快发展的大背景来观察,成渝经济区进一步发展面临许多制约,经济区的发展面临着行政壁垒的阻碍,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市场分割、产业同构等现象,其本质是区域共增强机制、动力机制、传递机制、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发展机制不健全、发展关系紊乱。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发挥市场、政府、组织三方面的共同力量,构建和完善经济区发展的协调机制。就潼南而言,清除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的地域和体制障碍,构建合作机制,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考验政府的协调力。

2.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挑战政府统筹力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指出:成渝经济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相对于成渝经济区成南(遂)渝发展带遂宁、合川而言,潼南城乡二元结构特别突出,而且传统的二元结构还发生了变异,演变成了具有“叠加”现象的新型二元结构。变异了的城乡二元结构其构成更为复杂,表现为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新产生的二元结构叠加在一起。在城市,出现了“农转城”与原有城市社区并存的新二元结构;在农村,出现了“明星村”、“样板村”与落后村的新二元结构;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演进中,传统的行政主导型二元结构与新的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叠加在一起;政治二元、经济二元、文化教育二元、社会管理二元、生活方式二元等“亚二元结构”相叠加。这些给政府城乡协调发展带来难度,挑战政府的统筹能力。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挑战政府保障力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指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制约着成渝经济区发展。就潼南而言,由于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创新人才缺乏,创新环境较差,创新投入不足,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改变这一现象,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建设技术创新环境、供给技术创新制度、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构建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及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打造技术创新平台以及直接投入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重任,这就决定政府必须有较大投入,有相应财力来保障,这对于一个财政相对困难的潼南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挑战。

4.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挑战政府决策力

新出台《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对成渝经济区战略定位与产业布局,给成渝经济区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成渝经济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区域内资金竞争、人才竞争、技术竞争、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各种抢夺赛将轮番上演,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将成为常态。就潼南而言,要在区域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综合考虑发展资源(人才源、自然资源)、发展环境、发展战略、政府效率、政府领导人的观念、能力、素质等因素作用的发挥。这些因素作用发挥大小,又主要取决于政府效率、政府领导人的观念、能力、素质及决策执行力。因而,在激烈区域竞争中将比较优势转化竞争优势,将考验政府决策执行力。

三、潼南在成渝经济区战略定位的考究

根据上述比较分析,结合潼南发展实际,对潼南的战略定位我们既要考虑现实的客观性,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的战略定位可行、科学、前瞻,富有挑战性。按照这一要求,我们把潼南的战略定位主动放在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中加以考究。

(一)中国西部绿色菜都

该战略定位源于潼南“十一五”规划,经过五年建设,西部蔬菜之都基本建成。潼南“十二规划”继续强化中国西部绿色蔬都定位,着力打造西部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尽快建成西部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东寿光、西潼南”的格局。作为国家战略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从国家层面支持潼南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池塘优质高产养鱼示范基地和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潼南地理条件、农业发展基础、区位优势、政策支持都有利于该定位的实现。

(二)川渝合作示范区

该定位源于国家新出台的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规划》提出,在川渝毗邻的潼南、广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并制定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这既是国家对潼南的重大政策支持,也是国家赋予潼南人民的重大历史使命。潼南地处成渝结合部、川渝连接点、成南(遂)渝发展带战略节点,到两核的时空距离都只有一小时,加之潼南是红色文化故乡、杨闇公烈士及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出生之地。理应承担国家使命,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途径、新模式,破解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难题,为川渝合作示范探路。

(三)新型工业基地

该定位源于潼南“十一五规划”。其要求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渝经济带的新兴工业基地。国家新出台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成南(遂)渝发展带,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轻纺食品、油气和精细化工。优化化学工业布局,在资源富集的潼南等地发展特色化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工业布局和发展重点符合潼南发展实际,与现有工业发展方向高度一致,有利于潼南战略定位的实现。但我们也看到《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工业布局和发展重点更有利于遂宁、合川,潼南实现该战略定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成渝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该定位源于对《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和潼南的地理位置而提出,是对潼南交通发展目标的展望。《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重点建设成都-重庆、重庆-广安、广安-潼南-荣昌-泸州等公路通道,加强潼南等与重庆主城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高效便捷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区域内区市县出境公路、断头路建设和农村公路改造,完善等级公路网等。拟建广安-潼南-荣昌泸州高速公路,将与渝武、渝广、遂渝、成渝及成渝复线、渝泸等六条高速公路相串联,打通川渝毗邻地区交通大动脉,形成潼南与重庆和成都两个特大城市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和“1小时潼南”、“1小时周边”的交通网络格局,成为成渝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该定位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五)成南(遂)渝发展带三色旅游高地

该定位源于对《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分析与潼南旅游资源优势而提出,具有客观可行性。《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构建以重庆-江津-铜梁-潼南-广安-南充 (仪陇)-达州-开县为主的红色精品旅游带,以重庆-合川-潼南-遂宁-南充(阆中)为主的人文遗迹旅游带。“两带”都将潼南置于中心节点,潼南只要将三色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开展跨区域旅游合作,潼南红色、绿色、金色“三色”旅游将大放光彩,成为成南(遂)渝发展带三色旅游高地。

(六)成渝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生态文化名城

潼南“十二五”规划指出: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指导,用好潼南“名人”牌、“民居”牌、“金佛”牌、“琼江”牌、“美食”牌效应,着力培育“一心三点多极”的空间开发格局和 “一江两岸三大片”的城市开发格局,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市形态。建设全国红色教育基地、渝蓉旅游节点和渝西旅游“金三角”重要目的地,打造成渝经济区的休闲度假胜地,使潼南成为成渝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生态文化名城。

(七)水经济高地

该定位源于潼南水资源优势而提出。潼南不仅有贯穿潼南全境涪江、琼江,而且还有青云水库、鹭鸶溪水库、大石桥水库等大型水库和众多的小型水库、塘堰,水资源极其丰富,水电资源储量14万千瓦,可开发12万千瓦。保护开发利用好水资源,使水利大县转化水经济大县是潼南现实的迫切要求,也是《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要求,更是潼南的智慧抉择。

三、推进潼南在成渝经济区中战略定位实现的政策建议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对潼南战略定位产生重大积极影响。潼南机遇集存、挑战叠加,优势明显、劣势突出。总体上看潼南正面临着发展的黄金时机,必须抢抓《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发挥优势,化解劣势,主动融入成渝、连接成渝、对接成渝、借势成渝,加快潼南发展。鉴于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区域经济协调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

根据《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潼南被列为川渝合作示范区,肩负着探索区域合作、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新路径的使命。潼南必须解放思想、革新理念,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立足重庆,融入四川,发挥优势,集成政策,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创新。第一,争取国家在潼南设立川渝合作协调机构。集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区县层面协调职责于一体,负责成渝经济区行政体制创新和区域内政府间的协调,以保证各功能区、各行政区发展相互借力,相互助力,融合共生,整体推进,破解行政壁垒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第二,积极探索川渝合作新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合作平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合作,力争在区域金融、区域旅游、区域交通、区域环保、区域会展、区域能源等重点领域合作有所突破。第三,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力争在动力机制、分配机制、保障机制、开放机制、传导机制、规划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城市互动、生态环保、机制体制创新、合作共赢的示范区。

(二)抓紧制定各项战略定位专项规划,着力促进战略定位的实现

按照潼南战略定位制定专项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它既是战略思路的创新,也是对潼南“十二五”规划的强化与深化,更是推进潼南战略定位实施的重要举措,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一是决策层应站在战略高度来谋划该项工作。按照战略定位制定专项规划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决策层应用新理念、大智慧加以谋划,并把它纳入实施潼南“十二五”规划战略部署的范畴;二是组织专门力量研究潼南在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成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一线工作人员、企业管理者组成的潼南战略定位研究机构,将潼南置身于成渝经济区的大背景下,结合潼南“十二五”规划,研究潼南的战略定位;三是借力借智制定潼南的战略定位专项规划。可由成立的战略定位研究机构负责完成,也可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借力借智来完成;四是对各专项战略定位规划的实施进行项目管理。将各项战略定位专项规划实施作为一个项目,按照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要求来组织实施。五是加强对战略定位专项规划制定实施过程的监管与动态控制。战略定位专项规划制定与实施本身就是潼南战略定位的推进过程,因而可以促进潼南战略定位的实现。

(三)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区

任何区域的战略定位都离不开产业支撑,作为县域战略定位更是离不开特色产业的支撑,因为县域经济本身就是特色经济。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第一要务,把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构建特色产业聚居区作为推进潼南在成渝经济区战略定位实现进程的重要支撑。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构建特色产业聚集区,最重要的是立足潼南比较优势和特色资源,创新发展路径。一是在发展思路上有所创新。认真研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产业布局,盯住成渝两核主导产业,结合自身特色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按照“差异引路、特色定业,唱响主角、当好配角”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区;二是特色园区平台建设有所进展。在布局上,围绕“两高”布局,双江——装备制造基地,梓潼桂林——化妆品制造基地、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田家——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基地。在基础设施上,加大建设力度。在服务平台上,加快融资、用工、产权交易、研发、信息咨讯、商贸、法律等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在集聚发展、规模发展、创新发展、高端发展、融合发展方面有所突破;三是投资环境有所重大改善。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法治意识、履约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强化开放意识,树立开放、诚信、公平潼南新形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投资环境,以投资环境大改善促进对外开放合作的全面突破;四是在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结合《规划》提出的汽车摩托车制造、电子信息、轻纺工业和医药等主导产业,利用东部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面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及邻近的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努力引进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力争实现招商引资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五是在产业发展上有所突破。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产业整合重组力度,实现优化配置,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围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打造若干大型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业聚集区,在集聚产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布局一批中药、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力争新兴产业等方面有所突破,从根本上改变潼南工业“散、小、乱、弱”的局面,为实现潼南战略定位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推进蔬菜生产产业化进程,着力打造中国西部绿色菜都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潼南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蔬菜大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应放在蔬菜产业化上。推进蔬菜产业化必须围绕“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战略定位的要求加以展开,大力实施两大创新、四大战略。第一,两大创新,即创新蔬菜产业发展理念和创新蔬菜经纪人制度。创新蔬菜发展理念,要求解放思想,刷新观念,树立蔬菜工业化经营理念、优势产业带主导产业链理念、蔬菜也能做大做强理念等发展新理念,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经纪人制度,经纪人是菜农与蔬菜采购商、批发商连接的桥梁,实施经纪人制度能有力促进蔬菜发展。目前,经纪人制度无论是经纪人素质、经纪方式、信息分析、价格谈判等不够成熟或完善,需要加以扶持和创新。第二、四大战略,即基地建设战略、龙头公司培育战略、品牌建设战略、科技支撑战略。大力实施蔬菜基地建设战略,建议围绕涪江、琼江两江流域布局蔬菜基地,重点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池塘优质高产养鱼示范基地、绿色蔬菜基地、优质生猪基地、特色畜产品基地、食用菌基地、工业林及经济林基地,积极建设西部蔬菜交易中心。大力实施龙头公司培育战略,建议采取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才支持、科技注入、管理协助等手段,加大对农龙公司、潼古酒公司、三鑫林业、巨森林业、生态林业等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以提升他们的核心能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开拓市场、组织生产、加工增值、科技创新、带动农户的作用。大力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建议结合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充分运用《成渝经济经济区域规划》政策支持,大力实施自主高端农产品品牌战略,以品牌建设,建基地、调结构,着力打造“中国西部绿色菜都”、“菜博会”和“菜花节”等国家级会展品牌,提升包装“潼南绿”罗盘山生姜、三鑫林业竹笋、桂花蒜、黄桃罐头、太安鱼、涪江酒、七彩山鸡等品牌。大力实施科技支撑战略,蔬菜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的投入,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院校合作,建立蔬菜产业科技试验与科技创新中心,为促进蔬菜产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实施两大创新、四大战略,加快推进中国西部绿色菜都建设进程。

(五)讲好“五个故事”,助推形成成南渝发展带旅游高地

潼南有优质的旅游资源,但缺乏具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借《成渝经济区域规划》打造“重庆-江津-铜梁-潼南-广安-南充 (仪陇)-达州-开县为主的红色精品旅游带和重庆-合川-潼南-遂宁-南充(阆中)为主的人文遗迹旅游带”之机遇,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具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重点是讲好“五个故事”。第一故事——杨闇公与杨尚昆主席的故事。可喜的是潼南已取得杨闇公与杨尚昆主席故事的研究成果,建议加大对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使杨闇公烈士“人生如马掌铁精神和尚昆主席的”云水襟怀、松柏气节”深入人心,震撼人的心灵,成为红色文化精品,并将陵园、故事、旧居、爱国主义基地有机融合,使之成为红色旅游精品。第二故事——潼南金大佛故事。潼南金大佛是全国最大室内坐式穿金大佛,是宝贵的旅游资源。既要讲好金大佛历史文化,还要讲好大佛大仁也,更要讲好大佛菩萨的灵气与神奇,也要讲一点悬念与神秘。深度开发潼南金大佛,使之成为古色精品。第三故事——杨槐树的故事。在潼南双江古镇西南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里,紧挨内墙的一口古井顺壁生长出的一颗生命力极强的杨槐树,牵涉出一个悲惨凄凉的故事,据传说,居住在清代民居杨家,来一个军阀,军阀贪念杨家媳妇杨槐氏美貌,以加害杨氏全家性命相要挟,杨槐氏为保全杨家,便顺从了军阀,军阀走后,杨家逼迫杨槐氏跳井自尽,于是从井里长出一颗生命力极强杨槐树,这颗杨槐树让人产生许多联想。讲好该故事就会产生一个旅游精品。第四个故事——三块石精神的故事。在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潼南人民用智慧利用原始工具,采用原始办法修建了人工运河长15公里的三块石电站,创造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打总体战的协作精神、敢想敢干的时代精神为内涵的“三块石精神”。在人工运河沿线复原再现三块石修建过程历史片段和三块石精神形成过程,让沉睡的旅游资源醒醒,也应该算得上一个旅游精品吧。第五个故事——陈抟老祖与菜花节的故事。崇龛镇有山有水有花有灵气,再赋予文化就有生命力。把挖掘陈抟老祖的长寿秘诀、养生之道、道家文化与举办菜花节有机结合起来,集山的灵气、水的灵气、花的灵气和道家文化精髓于一体,才能使菜花节具有生命力,成为绿色旅游精品。只要五个故事讲好了,三大特色得以彰显,红色就会更加鲜艳育人、绿色就会更加生态醉人、古色就会更加璀璨迷人,三色旅游高地就有可能形成。

(六)加大涪江、琼江两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打造水经济高地

涪江、琼江两江水资源是潼南的宝贵财富,保护开发利用“她”,对于促进潼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用战略思维、全局眼光,着眼未来,保护开发利用两江水资源。第一,保护好两江水资源。淡水资源减少及水污染、饮水安全威胁着人类,保护好淡水资源就是保护好人类自己。从长远来看全球最缺的是什么,是清洁淡水。治理保护好两江水资源既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也是我们未来致胜的重要砝码。第二,开发好两江水资源。一是加强水与旅游业的结合。在崇龛镇白沙村琼江段修建湿地公园,与菜花节、陈抟老祖道家文化相整合;在县城涪江流域修建湿地公园,与潼南金大佛开发相配套;在人工运河段复原再现潼南人们修建三块石过程的历史片段,并将其打造成为旅游的一个亮点,让人们亲历体验感受“三块石精神”。二是加强水与城市的结合,从三块石拦河大坝修渠引水至双江两条河,环绕双江古镇从大佛坝流出,使城中有水水中有城,使潼南城市因为有水变得更美丽,更有灵气,更有活力,更有魅力,使水因为城市彰显价值,实现城市与水的完美结合。三是在米心至玉溪段修建水电站。四是加强饮用水开发保护,从长远看开发饮用水产品具有经济战略价值。五是把城市防洪与打造“十里滨江水岸”相结合,提升城市品质。第三利用好两江水资源。一是在不污染水质情况下进行绿色养殖。二是为农业服务。总之,只要保护开发利用好两江水资源,就能发挥水资源的示范效应。

猜你喜欢

区域规划潼南成渝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抗疫阻击战告捷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新区域主义理论:中国区域规划新视角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
新时期推进区域规划工作的若干建议
成渝两大经济新区区域规划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