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共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

2013-08-15浙江省淳安县图书馆余韶军陈华东

电子世界 2013年3期
关键词:纸质图书数字

浙江省淳安县图书馆 余韶军 陈华东

今天,移动阅读不再是一个概念,一种时尚,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阅读方式。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学习、生活,也许是今后最主要的获取资源方式之一。

1.概念

移动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模式,是指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可移动电子阅读设备进行信息阅读,如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纸书等数码产品,实现资源可实时在线更新的阅读方式,简单说,就是利用了资源数字化和资源传输网络化的阅读方式,移动阅读与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数字化技术息息相关。

移动阅读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认同。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以网络销售图书起家,它研制的使用kindle的电子书销量2010年在美国首次超过纸质图书,成为电子书成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Kindle是专门为阅读设计的,而以苹果公司Iphone、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阅读功能并不是主要功能,但现在无论是苹果系统还是安卓系统,都能提供很好的阅读功能。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迅速热销,移动阅读软件日新月异,庞大的用户群无意中将移动阅读带入了一个新天地,使移动阅读成了今天图书馆人不能回避的话题。图书馆如何面对移动阅读?图书馆如何适应阅读移动化?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图书馆人思考。

2.矛盾

从亚马逊2012年年中提供的数据看,纸质图书虽还在增长,但电子图书增长更快一点,显示出电子图书美好的前景[1]。一种产品的生命力更多的是技术的发展,比如当年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的竞争,当数码显影技术全面超越银盐显影技术时,传统照相技术完全失去了市场,最后退出了市场。同样,纸质图书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现在的印刷技术很难有新突破,而数字技术似乎才刚刚开始,电子书的技术现在正一日千里,今天的电子书虽然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阅读习惯,但已具备许多超越传统纸质图书的性能,理论上有全面超越纸质图书的可能。但是,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出现了纸质时代不曾有的新矛盾。

纸质时代,图书馆由于担心图书的损坏而产生了“藏和用”矛盾;信息化时代,由于版权保护方式变化了,就有了“无偿使用和保护版权”的矛盾。[4]

公共图书馆无偿服务的特性和电子资源的易复制、传输、存贮的特性是一对矛盾。传统时代,图书馆采购图书就拥有了这本书的物权,可借给不同读者,共享文献的读者数量是有限的,并不会产生侵权行为。而数字时代,数字资源采购以后,图书馆也应无偿提供读者,但数字资源有易传播、易复制、易存贮的性质,特别是放到网络化数字图书馆,理论上共享读者的数量是无限的。购置的书和借来的书有差别,并且读者一定要还借来的书,但是下载来的数字资源和购买的会有差别吗?这么方便下载,还会有读者花钱去买电子图书吗?如何保障作者的利益?如何保护社会的创新力?这时,过分强调资源的共享,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创作激情,影响精品资源的产生,反过来阻碍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3.探讨

3.1 图书馆还没有从理论上解决建立移动数字图书馆问题

资源的数字化让图书馆感到了危机。人们越来越关注纸质图书的不足,纸张印制成本的上升,纸张对环境的影响,为传统纸质图书的发展蒙上阴影。而电子书的数字化、互动化、移动化的新特点,加上低成本、便利性等优势,[2]使电子书的形态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状态在发展,移动阅读越来越多,对传统纸质图书产生了强烈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移动电子阅读,为了适应形势,一些图书馆通过网站提供移动资源或增加手机版网站等方式,以此来建立移动数字图书馆。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新资源都有版权,图书馆没有资源的版权,不可能建立自己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还没有从理论上解决建立移动数字图书馆问题。

3.2 图书馆不具备拥有数字资源版权的优势

纸质图书是传统图书馆最主要的核心之一,数字资源理应是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核心,但是,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不同特性,使图书馆对待它们的方式必须不一样。纸质时代,图书的出版是一种复制技术,出版社利用资源的可复制特性,大量传播自己拥有的资源,通过传播得到回报,进行再生产。而图书馆采购了某种图书,就有这本图书的物权,就拥有了这本书的使用权,就可以让许多读者共享这个资源。但是,数字时代,由于网络的发展,复制资源本质上就是一个电子文件在网络上的传送,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本开支。图书馆这时如果采购资源放到网络,等于将这种资源无偿提供社会,必然侵害了作者的利益,是一种盗版行为,必然受到作者反对。[4]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如果没有得到资源的版权就等于没有这种资源,也就难以建立真正的移动数字图书馆,这似乎说明图书馆需要自己建立资源,但是,目前图书馆能做的就是数字化已出版资源,但数字化资源并不等于拥有这个资源的版权,图书馆没有任何拥有数字资源版权的优势。

3.3 资源的集聚效应要求区域图书馆必须共建共享

公共图书馆在发展数字图书馆时就有这样的教训。公共图书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采购设施、设备来建立数字图书馆,可到最后,即便是大型图书馆,拥有的主要资源是自己数字的旧图书、老报刊和一些二次开发的数据库,新数字资源还是以外购为主。而小图书馆只有少量为装点门面购置的数字资源,甚至只是一些镜像,一旦没有购置、租赁的经费,也就一无所有。区域内被读者利用最多的还是省、市级的大图书馆,一般的读者使用数字资源,肯定还是去上大型图书馆建立的数字图书馆,小图书馆如果不是去链接大图书馆的资源,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会很低,甚至没人用。这证明,数字资源具有跨空间、网络化特性,资源聚集效应在数字资源无空间概念的情况下更需要资源的集中,网络化的特性决定一定的区域内只需一个数字图书馆,其它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共享资源成果,区域内图书馆一定要共享资源。

4.建议

4.1 图书馆的本质职能是收藏、整理资源

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是收集、整理、开发、利用资源,数字时代图书馆也应不跳出这个框架。因为,图书馆公益服务的性质和追求投入效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规律完全相背,这决定了图书馆不可能成为资源的生产者。资源的生产,要体现出生产者劳动的价值,必然是需要市场化运作,它秉承的是“投入更少,产出更多”商业化价值理念。而图书馆的公益性本质,讲究的是满足读者需求,只会更多的考虑投入的社会影响,不关注投入的价值回报,不可能成为资源的生产者。因此,图书馆是资源的使用者,在信息爆炸的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最主要任务还是解决如何让读者在浩瀚的数据资源中便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出版社出版的资源紧跟社会热点,而图书馆的职责是收集、整理、保存信息资源。在这样的模式下,图书馆和商业公司就各司其职,都有各自服务的重点,既保障了作者利益,又满足了读者需求,共同推动信息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5]

4.2 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最重要的是区域内建有统一的服务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很重要。区域内图书馆共享平台,区域间图书馆交流资源,让供货商按服务平台的要求提供文献资源,各图书馆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己开发数字资源添加入库,或者通过添加其它区域图书馆自建的资源丰富藏量。

移动资源的利用离不开客户终端,区域内图书馆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应当有统一的客户终端软件,读者需要在客户终端实名注册,登录后才能使用资源,不同需要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服务。从移动阅读角度考虑,图书馆的客户终端软件应当简便实用,有各种系统的版本,方便各类系统手机、平板电脑使用,这样的终端软件突出阅读功能,界面友好,方便的让读者搜索本区域资源,针对不同读者群,可以有不同的界面。

4.3 其它建议

考虑版权问题,图书馆购置的资源必须付费。图书馆付费可以采取二种方式,一种是图书馆采购时只付基本使用费,以后根据平台中统计的有效读者使用量,再追加付费给商业公司。另一种是图书馆根据专业公司销售定价(规范的商业公司定价也是有定价原则的)一次性付费采购。图书馆的读者,可以是本区域的,也可以是跨区域的,注册成为图书馆用户以后,每天只可下载一定量资源(比如每天5册),这样,即方便读者,又保证了需求的有效性,避免恶意下载。

除了前面谈到的移动阅读最重要的资源和平台二个问题,笔者认为,图书馆要做好移动阅读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图书馆必须在自己图书馆里建立良好的无线网络环境。虽然现在社会网络非常发达,但没有条件上无线网的读者还是有的,图书馆有良好的无线网络环境才能满足读者来馆使用移动阅读。

二是必须提供终端设备外借服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很普及,但没有条件的人也是有的,图书馆应当提供相关设备终端,让所有读者都能体验到移动阅读的便利。同时,图书馆出借的移动设备完全可以专门订制,这样可以固化专门的软件,相信在保障资源更丰富的情况下,也能避免移动阅读版权问题。

三是对大容量的资源(如电影等)可以来图书馆接受拷贝服务。图书馆的网络带宽资源是有限的,大容量的资源对网络速度影响很大,对大容量的资源,图书馆应当提供来馆拷贝服务。

四是移动阅读不只是电子资源,图书馆的移动阅读一定要和纸质资源相关联,移动平台上可以查寻图书馆纸质资源收藏情况,对喜爱纸质图书资源的读者,提供区域内所拥有的纸质图书资源情况,方便读者随时、随地查找需要的资源。

总之,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不是单纯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通过采购、制作一些移动资源提供读者就算完成,而是要将传统服务和现代移动互联网数字资源结合起来,从无线环境、远程搜索、数字资源、使用终端等几个方面考虑,加强区域间图书馆协作,充分发挥图书馆拥有专项资金和庞大读者队伍的优势,利用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区域内统一的移动数字图书馆,依靠先进的终端服务平台,向读者提供纸质和数字资源信息,公共图书馆才真正建立起了自己的移动阅读服务网络。

[1]孙进.亚马逊英国电子书销售量已超印刷版图书[OL].腾迅网,2010-1-7.http://tech.qq.com/a/20100107/000008.htm.

[2]贾佳.信息时代电子图书对图书馆的挑战[J].信息化纵横,2009(15):28.

[3]周建强.数字图书馆发展与版权保护的若干途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24.

[4]秦珂,赵宾.图书馆版权危机的特点、诱因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10):71.

[5](美)达思顿.熊祥译.阅读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4).

猜你喜欢

纸质图书数字
图书推荐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答数字
班里有个图书角
数字看G20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