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豆蛋白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2013-08-15飞,刘

大豆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肉制品大豆食品

韩 飞,刘 勇

(1.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2.北京安洁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71)

1 现状

我国是大豆原产国,也是大豆生产大国、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2012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1.42亿亩,总产量约1 300万吨,占全球大豆产量的4.7%;进口大豆5 838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当年实际消费大豆6 400万吨,占全球实际消费的25%。其中用于食品加工的国产大豆总量超过1 000万吨,其中30%用于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年产量达到70万吨,大豆蛋白加工在我国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出口量占世界食品大豆蛋白的50%[1-3]。

2 存在问题

产业迅猛发展展示繁荣的同时,大豆蛋白产品却面临产品单一、严重同质化问题,行业内价格战趋于白热化,以至于欧洲对华展开反倾销调查。

2.1 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1960年后,美国从大豆中提取蛋白质和其他成分,使大豆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4年日本不二制油株式会社在中国吉林投资建厂,生产肉制品用大豆分离蛋白;2001年杜邦与河南双汇合资,生产肉制品大豆分离蛋白。现在,大豆蛋白及其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肉制品、素肉食品、豆乳、冰淇淋、焙烤食品、巧克力、点心、调味料等多种食物中,美国有2 500余种食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日本每年消耗大豆蛋白约60万吨,几乎所有的预包装食品都添加大豆蛋白及其深加工产品。大豆蛋白市场被极度看好,吸引了大批投资进入,目前,国内大豆蛋白生产企业有6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0余家,产能70余万吨,但产品几乎是清一色的肉制品用凝胶型大豆蛋白。生产技术停留在90年代的水平[2,5]。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及人民消费意识的转变,大豆蛋白逐渐出现在保健、方便、休闲食品中,这些食品在注重产品风味、口感的同时,更加关注产品的功能特性,大豆分离蛋白质量的核心指标是其功能性质,如分散性、溶解性、乳化性、凝胶性、保水性、吸油性等[6],所以,不同产品对原料有不同的要求。面对庞大的食品工业多样化的需求,众多大豆蛋白生产企业驻足肉制品行业拼杀,无视产品的技改和升级,所以,根本拿不出方便、休闲、保健食品行业需求的功能突出的大豆蛋白产品。而美国的杜邦,日本的不二总是能不断推陈出新,丰富的大豆蛋白产品以其优越的性能,引领国际市场的消费走向。

纵观我国的大豆蛋白企业,在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下,利用政策的倾斜,迅速发展壮大,无论是生产商数量还是大豆蛋白的产量,均居全球第一。但着眼点仅停留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升级、设备改造、产业链的延伸方面,鲜有作为。大多生产企业仍然只有生产凝胶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

同一领域的竞争必然会导致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品价格的回归,但是很不幸,我们并没有看到代表国内生产企业技术进步的产品,但是价格竞争却趋于白热化。目前,大豆蛋白国内销售价格远低于出口价格,几乎是微利行业;即便是出口,国产大豆分离蛋白的价格每吨在2万左右,同期国际市场上大豆分离蛋白的价格每吨在3万元以上。行业认为也是企业间竞相杀价、恶性竞争所致,甚至引起了欧盟的反倾销调查[6]。

剥去价格竞争的外衣,找寻国产大豆分离蛋白产品与美、日产品之间的差异。国产大豆蛋白基本上是肉制品用凝胶型大豆蛋白;而国际上3万元以上的蛋白基本不会涉足肉制品领域,全部用作保健、休闲食品原料。近20年来,保健、方便、休闲食品快速兴起,需求膨胀,大豆分离蛋白以其优越的功能性质赋予食品健康概念的同时,满足了食品加工对原料特性选择性要求,被广泛地应用到上述食品领域中。美国舒莱公司、日本不二公司提供了品类丰富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不同型号的产品强调各自的功能特性,很好地满足了附加值更高的保健、休闲、方便食品对原料特定的要求。并迅速占领相关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厂家可以拿出手的仅仅是肉制品用凝胶型产品,没有更多的产品参与竞争。在细分市场严重缺位,间接导致进口大豆分离蛋白产品价格居高不下[7-9]。可以说,二者价格的差距反映终端市场利润的差距。

2.2 生产工艺陈旧,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竞争力

美国、日本两国处于大豆蛋白生产技术的垄断地位,各自开发不同工艺,生产多种型号、不同用途的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蛋白质改性技术,特别是酶制剂的运用,使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大大拓宽了其应用领域。舒莱推出的中性蛋白饮料用大豆蛋白,溶解性非常好,口感细腻,颜色纯白;酸性蛋白饮料用大豆分离蛋白的稳定性非常好,即使在等电点也不会发生絮凝;不二研发出乳粉专用大豆蛋白,无论从颜色、风味还是粒度都能与乳粉很好配伍,甚至开发出可以用于体系最为复杂、要求最为苛刻植脂奶油大豆分离蛋白,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国内企业目前无法企及。当然,此类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国产大豆蛋白。

目前,国内众多大豆蛋白生产企业的生产线及工艺路线基本沿袭了吉林不二90年代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我们很无奈。

2.3 短期利益优先,销售渠道建设、维护乏术

目前,国内大豆蛋白生产企业的销售模式基本上也沿袭了日本、美国的销售模式,即在各主要城市设立经销商或代理商,实行区域分销的策略。厂家只负责供货,并不参与买卖双方的实质性商务活动。给经销商或代理商很大的权利,包括定价权。这种模式极大地刺激了中间商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中间商在渠道方面的优势,显著改善了生产厂家的销售业绩,降低了销售、运营成本。

在CD阶段,釜内甲烷气体在高压和低温环境的双重作用不断成核、生长为水合物,釜内压力快速下降。并且在CD段不同体系的温度曲线均出现3~4个拐点,说明此阶段均出现了3~4次较快规模的水合物生成,反应过程中积聚的放热量使釜内温度出现了短暂的升高。随着反应的进行,釜内的实验曲线不断接近相平衡曲线,说明此时釜内的甲烷水合反应已经完成,反应体系为甲烷气-水-水合物三相状态。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个别用户的政策要求不能与经销商签订购货合同,只能由生产厂家直接供货;或者,也有个别生产厂家在短期利益驱使下,跳过中间商,与最终用户直接达成买卖协议。这种无视渠道建设与维护,因短期利益而损害中间商利益的行为,最终也伤害了生产厂家的利益。

2.4 产业源头不振,产业链整体乏力

2006年以来,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徘徊在1.3~1.4亿亩,产量维持在1 500~1 700万吨,不同地区间单产水平差异巨大,平均亩产约110~120公斤,是世界平均单产的69%左右,是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生产国单产水平的57%。而且,受耕地面积的制约和其他作物面积增长的影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较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较小,1.4亿亩将是上限。预计到2015年,我国大豆产量期望增长至1 950万吨[1,3]。

近年来,由于国内植物油消费增长过快,国际榨油巨头纷纷涌入国内市场,参与行业竞争。现实是,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有限,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也较低,一般在17%左右,而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一般在20%左右。所以,国产大豆与转基因大豆在榨油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中国需要大量进口大豆,满足市场需求。

据统计,2010年,秋粮价格普涨的情况下,大豆、玉米、水稻市场收购价涨幅分别为6%、13%、9%;黑龙江省种植大豆、玉米、水稻的亩均净利润之比大致为1

猜你喜欢

肉制品大豆食品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苏丹将扩大牲畜和肉制品出口市场
低钠肉制品的开发研究进展
低温肉制品研发生产现状及发展分析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