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胃炎的体会

2013-08-15田绍斌田丽秋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多潘立酮反酸食管炎

田绍斌,田丽秋

(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乡卫生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反流性胃炎是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酸、胃灼热、上腹部涨满不适或隐痛、口苦、嗳气、不思饮食等,但以反酸、胃灼热为反流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西医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症状加以辅助胃镜检查、胃吸出物测定、同位素测定等方法;中医的诊断是依靠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1],依靠西医的检查而中医辨证施治,研究出中西医统一应对治疗策略。自2000 年12 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反流性胃炎的184 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4 例,其中男96 例、女88 例,年龄19~64 岁;对照组160 例,男84 例、女76 例,年龄20~66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症状:全部入选病人均具有明显反酸、胃灼热、上腹部涨满不适或隐痛,有不同程度的嗳气、口苦、不思饮食等症状。体征:均有上腹部压痛或压之不适感,舌苔多薄腻。

1.3 胃镜检查所见 (1)胃黏膜充血水肿;(2)胃腔内有潴留液; (3)胃蠕动时,幽门口可见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

1.4 诊断标准 (1)有明显的返流症状;(2)内镜下可能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3)食管过度酸返流的客观证据;如患者烧心或反酸症状;内镜发现反流性食管炎;内镜检查阴性者行24 小时食管pH 监测。

2 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

2.1 治疗组

2.1.1 中药治疗:以柴胡20 g、香附10 g、丁香6 g、枳壳20 g、瓦楞子10 g、姜半夏10 g、白芍20 g、代赭石15 g、蒲公英25 g、当归10 g、川弓10 g、白芨10 g、仙鹤草10 g 为基本方。方中柴胡、香附、枳壳为君,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重用白芍,以取缓急止痛之意;当归、川芎补血行血散淤;丁香、代赭石顺气降逆;白芨、仙鹤草止血生肌;姜半夏和胃止呕;瓦楞子抑酸;蒲公英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效。随症加减:气虚者,加黄芪30 g、党参30 g;胃寒者,加高良姜5 g、吴茱萸10 g;疼痛重者,加川楝子10 g、元胡索10 g;伴巩膜黄染者,加茵陈30 g、海金沙30 g;转氨酶升高者,加五味子15 g、垂盆草30 g。1 剂∕天,冷水泡10 min 后煎服,两次所煎药汤混合后,分早晚服用,15 剂为1 个疗程。

2.1.2 西药阶梯疗法:奥美拉唑20 mg,2 次∕天;硫糖铝0.5 mg,3 次∕天,餐前半小时嚼服。必要时,加用多潘立酮10 mg,3 次∕天,餐前口服。总疗程6~8 周,胃炎愈合后,再逐渐减少药物种类及剂量。

2.2 对照组:均给予奥美拉唑20 mg,2 次∕天;硫糖铝0.5 mg、多潘立酮10 mg,3 次∕天,1 个月为1 个疗程。

2.3 疗效标准 治疗2 个月后判定疗效。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复查胃镜,胃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无幽门反流。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复查胃镜,胃黏膜病变明显好转,幽门反流情况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未见好转,胃镜复查,胃黏膜病变及幽门反流无改善。

2.4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108 例、有效52例、无效24 例,总有效率86.9%;对照组临床治愈60 例、有效48 例、无效52 例,总有效率61.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hormone convertase endoproteolysis of progastrin in AtT-20 cells

3 讨 论

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因反流物非特异性的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胃黏膜炎性改变所致[2]。长期的胃黏膜损伤亦可导致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因此,治疗反流有重要临床意义。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 《灵枢》曰:“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病。”认为肝失疏泄,胆热犯胃,以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逆流反。《景岳全书·心腹痛》:“无形者,痛在气分……但宜顺气,气顺则痛自愈矣。”

治疗组中通过以中药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散瘀,抑酸止吐;再配以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降低反流物的酸度,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从而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受损胃黏膜的修复;硫糖铝可覆盖在sion:differential transcriptional and posttranscriptional mecha-胃黏膜病变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同时中和胃酸并吸附胃蛋白酶和胆酸,促进炎症的修复及愈合;多潘立酮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3]。

本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并促进胃粘膜再生,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根据病情不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取得了理想的研究结果,阴阳得以平衡,寒热得以调和,中医脾土生健,西医科学施治,中西药结合治疗反流性胃炎症状改善较单纯西药治疗更明显,疗效更稳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武怀书,王根平,徐旭.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医中药,2008,21 (46):131-134.

[2]齐兴江.顺气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6 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 (1):33.

[3]李福银.中西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2 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4,22 (2):35-36.

猜你喜欢

多潘立酮反酸食管炎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