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2013-08-15张凤才江长海赵靖宇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骨二科云南楚雄675000

吉林医学 2013年30期
关键词:克氏拉力股骨颈

张凤才,江长海,赵靖宇(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骨二科,云南 楚雄 675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高龄人群的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则多为车祸、工伤造成,因暴力大,多为粉碎性。保守牵引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除不能耐受手术患者,非手术治疗基本已被放弃。粗隆间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和患者早期活动应作为标准的治疗方法[1]。髋动力带锁钢板因其钉板锁定,形成立体框架固定形式,能够有效防止螺钉松动、退出和骨折再移位。本组患者采用髋动力带锁钢板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8~83岁。车祸伤9例,跌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骨折类型:Evans Ⅰ型4例,Ⅱ型5例,Ⅲ性6例,Ⅳ型2例。伤后手术时间3~10 d。

1.2 手术材料:采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ADHLN)。材料为钛质,不分左右。其近端为解剖型设计,设有4个锁定孔,各锁定孔之间有一供克氏针固定之小孔。锁定孔与钢板纵向形成约135°颈干角。拉力锁定钉直径6 mm,为双螺纹设计,远近端螺纹有一定螺距差。钢板远端设有锁定钉孔和普通螺钉孔,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固定螺钉。

1.3 手术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取仰卧位,患侧臀部靠近床沿,取股骨近端外侧直切口。C型臂透视下牵引患肢复位,小转子骨折块可不要求解剖复位。闭合复位困难者适当延长刀口,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复位骨折。大转子下方钻入1根克氏针至髋臼作临时固定,从大转子前方紧贴股骨颈向股骨头钻入1枚克氏针作为前倾角参照[2]。根据骨折情况选一适宜长度的髋动力带锁钢板紧贴骨面插入,近端与大转子下弧度贴合,用一复位钳与股骨干固定,从钢板近端中心孔内钻入1枚2.0 mm克氏针,并确保克氏针与股骨颈前方插入的克氏针相平行。C型臂透视克氏针在股骨颈内位置,根据克氏针位置调整钢板位置,以克氏针位于股骨颈中央为宜。调整完毕,在前锁定孔拧入导向套筒,钻入克氏针导针,透视确定进针深度,然后沿导针扩孔、攻丝、拧入适宜长度锁定钉,再于钢板远端普通螺钉孔内置入1枚皮质骨螺钉。再次C型臂透视确定骨折复位情况及锁定钉位置,同法置入其余2~3枚锁定螺钉及远端螺钉。彻底冲洗切口,放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切口。

1.4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周。对稳定型骨折及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收缩训练,1周即可坐床边膝关节功能锻炼、借助工具不负重站立及行走练习。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给予阿法骨化醇、钙尔奇等治疗,延迟下床时间,1个月后扶双拐部分负重活动,3个月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再决定是否完全负重。临床疗效按黄公怡标准评定[3]。

2 结果

手术时间1~3 h,平均1.5 h,失血量100~800 ml,平均350 ml,C型臂透视4~5次。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无切口感染、股骨头坏死及死亡病例发生。本组优13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4.1%。

3 讨论

因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老年人,其手术治疗就要求:①手术尽量简单以缩短手术、麻醉时间。②尽量少的手术创伤,减少失血,尽可能保留骨折血供,以利骨折早期愈合。③内固定坚强有效,能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骨折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

髋动力带锁钢板是近年出现的新型髓外内固定系统,它的固定原理与DHS相似,亦采用135°的髋加压螺钉固定。主要改进和优势在于:①它采用3~4枚拉力锁定钉作股骨头颈内固定,“△”固定方式符合股骨颈固定生物力学要求,能控制旋转;②它与钢板头端锁定后能够有效防止螺钉松动、退出和骨折再移位;③拉力锁定钉直径6 mm,对骨质破坏较小。

在实际操作中,钢板头端的四个锁定孔增加了股骨颈拉力锁定钉植入位置的选择,即使钢板位置有一定偏差,亦能通过选择不同的孔位使置入的拉力锁定钉位于股骨颈内,使之具有良好的把持力,增加了手术的可操作性。由于可以先插入钢板,再拧入拉力锁定钉,因此可减少切口的长度。对牵引复位良好患者,可无须做过多显露,避免血供破坏,保持骨折块的完整性及稳定性。符合微创治疗原则。在置入拉力锁定钉时,由钢板头端锁定孔自动确定螺钉的方向和角度,使手术相对变得相对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降低手术风险。因为有3~4枚拉力钉固定,每颗钉无需太长即可满足对固定强度的要求,不需要“尖顶距”在25 mm以内,减少了螺钉穿出关节的风险。同时拉力锁定钉通过其两端螺纹的螺距差可有3~4个方向的加压,使得骨折端得到有效加压并能最大限度地使骨折断端解剖复位。

髋动力带锁钢板与DHS的单头钉固定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相对来说,DHS适用于股骨距无明显缺损的粗隆间骨折,并且对主钉置入位置及角度要求较高。DHS主钉直径过大,钻孔时骨破坏大,一旦置钉有误,很难更换位置和角度,因而丧失内固定强度,尤其是对于不稳定骨折患者,难以保证手术质量。术后易发生骨折再移位,导致固定失效。Gamma钉及PFN内固定系统属于髓内固定,有更好的生物力学优势,适用范围较广泛,但髓内钉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且髓内钉在钉尾处股骨干继发骨折的发生率为3%~6%。对于大转子部粉碎骨折的患者,置钉可加重部分骨块移位,近端锁钉把持力下降导致内固定失稳。

通过临床应用证实,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适应证广,操作简便,创伤少,治疗效果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内固定方法。

[1] 王 岩.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538.

[2] 熊 鹰,王大兴,柳百练,等.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6):420.

[3] 黄公怡.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84,14(3):349.

猜你喜欢

克氏拉力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自不量力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