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儿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2013-08-15李云玉重庆市垫江县妇幼保健院儿科4083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9期
关键词:外渗医嘱输液

李云玉(重庆市垫江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408300)

静脉输液以其给药迅速,刺激小,疗效快,痛苦小,成为儿科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1]。患儿输液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输液环节繁琐,从执行医嘱、转抄输液单、领取药品、摆药、配药、核对、输液、更换液体到拔针,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造成不良反应,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准确判断病情,防止病情加重,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尽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科室2005年8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因静脉输液所致的安全事故有28例,其中新生儿7例,婴儿8例,幼儿(1~6岁)13例。事故原因:外渗16例,未严格执行医嘱6例,药物剂量不准确3例,查对医嘱不严1例,输液反应2例。

1.2 方法 针对本科室历年来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28例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比较,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2 安全隐患分析

2.1 外部因素

2.1.1 社会及环境因素 因本科室不限制陪护人员,通常一个患儿输液,有多名家长陪伴,造成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拥挤。大部分家长过分疼爱孩子,情绪不稳易激惹,缺乏对儿科护理操作的理解,对“一针见血”的期望值很高[2]。护理人员如在穿刺上未能如愿时,家长会提出较多的要求甚至恶语相击和威胁,此时护士要是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向家长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很容易激发矛盾而引起纠纷。

2.1.2 健康宣教重视不够 孩子天生好玩好动,部分患儿无法在病房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会顺从孩子带其到室外走动,脱离了护理人员的观察,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有些药物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由此可能引起药液污染或其他意外。还有部分家长为缩短输液时间,擅自调快输液速度,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发生[3]。

2.1.3 护理人员不足 由于护理人员不足,不能及时回应患儿家长的呼唤,更换液体不及时,造成回血,瓶内液体滴空,引起家长不满;多个输液患儿同时拔针,护士来不及告知按压针眼的正确方法,导致出血,引起家长指责;患儿输液结束后,未告知患儿需观察半小时,而是直接离去,途中出现不良反应,引起纠纷等[4]。

2.1.4 药品问题 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粉剂不能完全溶解等,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不合格等。

2.2 操作因素

2.2.1 药液外渗 患儿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差。患儿输液多选择头皮静脉,而前额、颞部血管细短,易发生炎性改变和坏死。如用钙剂、多巴胺、甘露醇等药物时可致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周围组织炎性水肿,液体外渗,导致输液部位红肿,水泡甚至坏死。加上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补救和处理所致。

2.2.2 未严格执行医嘱 一是医嘱查对不严,导致漏用药和输错药,在转抄医嘱时误抄、漏抄,换床患者未及时更换输液卡上的床号,输液时护士只核对床号未核对姓名造成输错药。二是未按医嘱调好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患儿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发生;过慢达不到疗效。

2.2.3 药液剂量配制不准确 儿科用药剂量小,计算时应准确无误。很多新上岗的年轻护士对药物剂量计算不准确。取小于1mL的原药液时,用大于1mL注射器抽取药液,导致加入的药物剂量不精确。

2.2.4 配制液体操作不规范 刚毕业的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中液体受到污染,配液顺序不当,配药针头过大导致微粒增加。

3 防范对策

3.1 重视输液安全,健全护理制度,强化风险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则,规范护理行为,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添加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如中草药剂不宜盐水混配,以避免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微粒。配药间要有净化设备,并使用带侧孔小针头配药。用药前核对患者姓名时采取“呼唤应答法”进行查对[5]。实行弹性排班,在输液高峰期增加上班人员,避免忙中出错。

3.2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随着药物品种的增多,护士要掌握新药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组织低年资护士学习常见疾病的观察及急救处理方法,对于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制订相关的处置流程[6]。

3.3 加强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主动与家长进行交谈、沟通。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落实各项告知制度,如皮试时间、输液瓶数、输液滴数、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液体渗漏的抱小孩姿势等,让家长心中有数。如穿刺不成功时,要以真诚的态度向患儿及家长表示歉意,并给予解释和安抚。

3.4 合理选择静脉,及时处理输液故障。输注刺激性较强及浓度较高的药物时,应选择四肢较粗大的血管,头皮静脉选择较粗的颞前静脉和颞静脉[7]。肾上腺素、钙剂等易造成局部坏死的药物,禁止选用头皮静脉。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如有外渗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处理,重新建立静脉通路时应避开外渗部位。

4 讨 论

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因素很多,与护士的专业知识、穿刺技术、工作责任心、液体质量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提高输液质量,保证输液安全,必须引起每位护士的高度重视,强化安全意识,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做到审慎、细致、耐心,防范措施到位,及时发现输液中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把握操作中的每个环节,有效防止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1] 李欣欣,刘钟梅,张全英,等.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管理[J].吉林医学,2006,27(2):170-171.

[2] 李玉梅,覃海慧.物质奖励在静脉输注患儿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6):1625.

[3] 将冬梅.病人健康教育指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9-222.

[4] 刘新风,张立红,刘天鹏.静脉输液过程中细节管理[J].华北国防医学,2009,21(3):84-85.

[5] 许美珍.急诊输液病人的安全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1,16(5):309-310.

[6] 冯辉,徐贵菊,郑莉伟.人性化管理干预对降低产科护士压力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4):467-469.

[7] 周海燕.静脉输液外渗的防治[J].工企医刊,2008,1(3):67.

猜你喜欢

外渗医嘱输液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