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十年修订与反思

2013-08-15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语言

吴 文

(重庆市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涪陵408100)

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十年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得到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试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完善。修订完善后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2月8日正式印发,为了便于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十年来的修订及发展,本文将对两个版本的异同进行全面的比较,并对其修订进行反思。

一、内容修订

(一)前言部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了外语教育是大众教育、国民素质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需要,并强调其在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方面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后最大的亮点和突破点就是在课程性质部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明确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是指“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它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人文性则是“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部分的修订以突出英语学科特点的思想为原则,修订了原小标题及内容,调整了基本理念的顺序安排,把“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提到了第一的位置。然后分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这六条基本理念表述更加清晰,结构更为紧凑、连贯,使英语教育的特点一目了然。

(四)课程设计思路

将“设计思路”改为“课程设计思路”。设计思路主要指标准研制组在研制标准的过程中的思路,而不是标准本身的一部分。因此,本部分务实地修订为“课程设计思路”。另外,将原来的“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改为“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确定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结业级别”,贯彻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精神,明确指出了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五)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继续按照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与分目标进行表述,保留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描述英语课程目标。

总目标。将原课程性质部分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移至课程总目标部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提出从语言机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构筑英语课程总目标,进一步阐述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结合的特征。

分目标。为了更好地体现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异和过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分目标中一至五级分级整体目标的描述仔细地进行了文字修改使之更为准确,以体现级别间的差异和进阶关系。

(六)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内容标准进行了适当地调整和修正,在对各级别总体目标要求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在具体要求上做了适当的、合理的小范围的调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在二级和五级语言知识的学习标准中明确了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在语言技能方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的“读写”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在二级标准“说”的要求中,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将二级标准“写”的要求“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性和渐进性,为初中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将表演英文小话剧修改为简单的角色表演;将二级目标描述中“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同时还删除了话题项目中的植物、玩具等话题,以及数量、时间等相关意念。另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还调整和删除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标准中的部分内容。

(七)实施建议

除了增加导言部分外,对教学建议逐条进行了整合和修订,突出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同时,对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提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选的大部分案例都来自于一线优秀的英语教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将原教材编写和使用建议中的“使用建议”部分简化,移至教学建议中,主要是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则是“倡导注重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建议“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使用其它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对评价建议进行了逐条修订,特别对“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一条建议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评价形式和方法,对评价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使这一条建议更具有可操作性。还对评价案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调整,补充了大量的操作性比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呈现,在各自部分又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呈现,更突出了对小学和初中不同阶段的评价指导。

(八)附录部分

调整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法知识项目,对有些项目进行了范围的限定,删除了功能意念项目表中的具体的例句,保留了功能和意念的大项目和小项目;删除了话题项目表中各个小项目中的举例;删除了课堂教学用语表。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应该使用真实、自然的语言进行交流,而不能使用一成不变的、模式化的语言。课堂用语参考表有可能误导教师或束缚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调整了教学技能参考表的内容。实验稿的教学技能参考表所列内容涉及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修订时,删除了那些适合高中阶段的语言技能及相应的教学活动建议。删除了原词汇表中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以便教材编写和教师的教学有更加灵活的选择空间。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表,补充了一些常用词汇,替换掉了一些不常用的词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总词汇量约为1 500~1 600个。对小学阶段的词汇量要求也定位600~700左右。撰写了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参考建议,以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此外,话题表和功能表中属于小学阶段所应涉及的部分,也在一、二级的目标要求表中分别列出。

(九)其他

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案例”与“评价案例”移至英语课标的附录部分。

二、反思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考虑和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及其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特别加强了以学生为本、公平教育、面向全体师生、注重素质教育这几个重要指导理念,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巩固和深化10年来课程改革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力求使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有利于解决课程改革中尚未解决的问题。[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体现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在为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的同时,突出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在保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总体结构和目标体系不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部分具体目标要求,以更好地反映全国广大地区的教学实际水平和未来发展需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也利于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充分考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的基本精神要旨。[2]

经过十年新课程的实验,广大英语教师从课程理念到教学行为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高度认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认为其代表了先进性和时代性,是指导英语教学的重要纲领性文件。由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所以修订后的标准保留了实验稿的总体框架、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和绝大多数具体目标。课程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在学习方式上,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强调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语境,为学生学习、实践和运用英语创造条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针对课程理念和改革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更加具体和可操作的教学建议。对教学建议逐条进行了整合和文字修订,力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仍然以描述学生“用英语做事”为主线,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从八个方面为英语教师提出了既具有指导意义、又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建议,体现了以培养能力为导向的改革方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反映了国际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外语教育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3]

从修订内容不难看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秉持了为学生“减负”的基本精神,其“减”的主要是学习内容和学习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言技能的部分要求有所降低。另外,在学习的内容方面主要通过两个措施来实现“减负”:一是词汇量的降低,小学原来规定是700个,修订为小学需要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是600到700个;初中从1 600个修订为1 500到1 600个;高中从原来的3 500个变成3 300个。二是课题的压缩,这里所指的“课题”就是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是24个课题,现在还是24个,但是内容有所减少。课题内容减少后,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也就相应地减少了。[3]

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以来,一线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对于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问题。外语教学界对于任务型教学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也有争议,有人直接借“任务型教学”批评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过于西化,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更加符合我国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

[1] 陈琳,王蔷,程晓棠.《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杨润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学习读本[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3] 陈琳.通过英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基——英语课标修订组组长陈琳教授谈《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实施[J].基础英语教育,2011(4).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标准语言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语言是刀
忠诚的标准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美还是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我有我语言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