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核心课程标准制定问题的探讨——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标准为例

2013-08-15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毛青松

中国商论 2013年3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校企职业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毛青松

教育部16号文明确提出:高职学院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高职核心课程标准,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 制定高职课程标准的必要性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定位、课程设计(包括总体思路、课程设计依据、内容编排思路、课时安排等)、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考核评价要求和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科学有效的高职核心课程标准对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制定高职核心课程标准的必要条件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必须进行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或高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课程标准应对学生将来必须面对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具体描述,体现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其标准应来自企业。

(2)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必须出以企业工作需要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建构本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从而能够高质量地从事岗位工作。

(3)从老师主体出发,课程标准可以让教师能够整体地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这也必须以企业工作需要为基础。学生在未来企业工作过程中需要哪些知识、能力,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企业是如何对工作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的等。这些来自企业的诉求和标准,是教师进行核心课程标准制定的出发点和归宿。

3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标准的构成分析

本文以市场调查预测课程为例,着重探讨如何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来制定高职院校核心课程标准。

3.1 课程定位

《市场调查预测》这门课程如何定位,必须从企业经营管理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需求出发。为此笔者组织了企业的营销经理、具有中层以上职位的市场管理者等从业人员进行认真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笔者先后听取了200个职业经理的意见,这些经理涉及的行业有冶金、化工、日用百货、房地产、装修建材等,他们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在营销、投资、电子商务、采购等方面的重要性的调查数据如下:认为很重要121人(60.5%)、重要48人(24%)、较重要12人(6%)、一般19人(9.5%)、不重要0(0%)。

显然《市场调查和预测》在营销、投资、电子商务、商品采购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门课程在高职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投资理财等专业中均处于核心课程位置。

3.2 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设定

通过安排学生到南京钢铁集团、南京大厂北京华联、南京南星医药集团进行实习,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探索企业普通销售人员、市场管理人员、客户服务人员、市场职业经理等岗位群的人员在工作系统化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市场调研知识、能力和素质。

首先,企业相应岗位群对市场调查分析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市场调查背景、调查目的及意义的认知能力,调查方案的设计能力,调查问卷的设计能力,调查方法的认知、选用能力,调查过程的实施和控制能力,调查数据的归类、整理能力,调查数据的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数据分析的软件运用能力。其中难点是调查目的的认知、调查方法的选用和实施、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等方面。

其次,企业相应岗位群对市场调查分析知识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市场营销背景的相关要素和确定市场调查目标的步骤;

(2)识记市场调查方案的内容和作用,了解市场调查方案的类别和作用;

(3)了解二手资料市场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调查、观察法和实验法的适用情形、步骤和特点;

(4)识记调查问卷问题的类型、特征及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体会调查问卷的作用;

(5)了解调查人员的应聘条件和素质,理解调查人员培训和调查管理控制的基本内容;

(6)了解调查数据资料审核确认的内容、分类的标志和调查数据资料列示的不同方式;

(7)了解定性分析的对比、推理和归纳分析的要点,把握定量描述分析的主要类型及主要内容。

(8)了解意见集合法和专家意见法的步骤和主要特点,把握一元回归分析法的步骤;

(9)识记调查报告的内容和结构,了解调查报告的作用;(10)了解调查报告的质量和效果。

3.3 企业相应岗位群对市场调查分析其他方面的要求

企业相应岗位群对市场调查分析其他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专业外语的引导和学习;

(2)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一定现场应变能力;

(3)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应用文写作、口头表达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能力。

显而易见,高职院校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能力、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目标应该以上述目标体系为基础。

4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也是高职教学手段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若干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在课程学习期间完成一个综合的市场调查任务,边学边做,边做边探索,边探索边研究,这些都离不开企业的实践和产学研结合的轨迹。

一个综合的市场调查任务是由多个子任务组成的,包括调查目的的认知、市场环境的分析、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方法的选用、市场调查的实施、调查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数据的分析、结论的生成和建议等。这些子任务是根据企业的市场调查的工程过程总结出来的。学校的教学教育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任务中获得相应的能力。

5 高职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评与评价

传统的高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由平时成绩、期中与期末卷面考试成绩构成,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而基于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本文认为高职学生的教学评价应该突出职业能力获得的评价。就《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而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平时学习占30%,市场调查、分析方法的运用占40%,报告数据、结论的有效性占30%。当然上述考核方案中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化,考核比例也需要进一步论证。但考核方案中所涉及的市场调查、分析、预测等相关职业能力的内容时,就应该赋予较高的分值比例。

另一方面,关于高职学生学习成绩,从考核的主体看,必须打破以往任课教师一人评分的局面。学生、企业评价必须成为考核主体在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企业作为对职业岗位能力最有发言权的评价主体,其评价的分值应该不少于40%以上。

[1] 徐开金,吴红,傅锦.试析高职核心课程标准制定的“课程内容选定”[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1(01).

[2] 黎璞琛.工学结合的高职开发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8).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校企职业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