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会计技能大赛视野下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2013-08-15叶剑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12期
关键词:赛项竞赛岗位

叶剑明

为检验和展示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和学生会计岗位通用技术和职业能力,引领和促进职业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激发和调动行业企业关注和参与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财经职业人才培养水平,2012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组织了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标,对会计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高职会计技能赛项的特点

(一)会计业务手工处理与信息化处理相结合

2012年、2013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赛项由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两个环节组成,手工处理环节采用手工会计核算的方式,会计信息化处理环节借助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会计处理,赛项在竞赛形式上呈现了手工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特点,不仅综合考核了选手的会计职业技能,而且体现了“职业工作”与“会计教学”的双重要求。

(二)个人赛与团体赛相结合

为了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特征,竞赛活动组织完全仿真模拟会计工作的职业环境、岗位分工、内部控制、工作过程、操作标准,设计了个人赛和团队赛两种形式,其中,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采用团体赛的方式,要求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完成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并在该环节中穿插进行了岗位专项技能个人竞赛的内容,比赛中,四名参赛选手分别担任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四个岗位,按照竞赛规定的岗位任务和工作流程合作完成竞赛任务,充分体现了团队既分工又合作的要求。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环节采用个人赛的方式,要求参赛选手独立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完成一个月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竞赛中,参赛选手通过信息化软件“授权”后独自担任七个岗位角色,选手需要根据竞赛任务的需要不断转换岗位角色,其特点是一方面满足实际工作中软件操作“分岗进行”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一人分担多个岗位任务,综合考核学生软件构架与实际操作能力。

(三)制造业与流通业相结合

会计专业就业面向的行业较多,但主要是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业,为了兼顾行业特点,根据高职学生主要就业面向,选择了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业作为竞赛任务的模拟主体,其中,手工业务处理环节以制造业为主体,信息化处理环节以商品流通业为主体,兼顾不同行业的竞赛设计不仅扩大了赛项的知识技能面,更有利于引导高职院校树立根据毕业生就业领域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育人思路。

(四)职业要素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整个赛项高度仿真会计职业情境,融职业环境、职业岗位、职业规范、职业工具、职业任务、职业流程、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等要素于一体,在竞赛内容设计上,所有的竞赛任务均以真实职业岗位任务为基础,并根据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提炼与组合,按照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内控工作的需要,分设了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和会计主管四个岗位,根据每个岗位的不同工作任务确定竞赛内容。

(五)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竞赛在目标设计上,重点考核选手会计业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和会计活动组织的规范性,赛项所有竞赛活动均以现行的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为依据,与此同时,鼓励各参赛队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发挥团队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完成各项竞赛任务。

二、竞赛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作为全面仿真的会计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赛项任务及竞赛形式具有较强的职业性。通过对各参赛代表队和参赛选手竞赛情况分析发现,各代表队成绩分化比较严重,个别赛点失分较多,集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能力较差。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是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竞赛环节考核的内容包括财务和供应链两部分,主要考察选手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处理能力。从选手成绩分析看出,很多选手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不熟练,功能应用的理解不到位,特别是供应链系统的应用不熟悉,失分较多。

第二,分岗操作流程不标准。分岗操作是会计职业工作内部控制降低风险的重要举措。赛项中的手工业务会计处理分设了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和会计主管四个岗位,每个岗位的选手要求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既要独立完成分内工作,同时又要协作完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处理。但是部分代表队不适应分岗操作的竞赛模式,不清楚、不熟悉本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岗位之间不能流畅地配合,既影响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又影响了团队合作的效果。

第三,手工操作不规范。手工操作的规范性是会计工作的一般要求,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填制凭证、装订凭证、编制报表等基础工作作出了较严格的操作规范。比赛中,部分选手在会计业务手工处理比赛中诸如凭证填制不规范、整理会计凭证不规范、装订机装订凭证不规范、会计印章使用不规范等,暴露出会计日常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第四,全仿真核算资料认知程度低。赛项全部采用全仿真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但部分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原始凭证,不能将凭证中包含的经济信息翻译出来,存在误读、误判的情况,从而导致对经济业务理解错误,影响了会计业务处理的正确性。

第五,对税法等经济法规不熟悉。实际工作中,所有的企业都会涉及税法和经济法等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处理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设计的竞赛任务中,不少业务涉及到了税法等方面的业务,但部分选手对税法等法规不熟悉,有的法规已作修订或废止,但仍按旧法规进行处理,没有紧跟法规的变化,知识更新慢,对外部业务办理的要求模糊不清。

第六,岗位业务技能有待提高。会计手工业务处理环节有岗位专项技能比赛,内容包括现金存储业务处理;会计凭证汇总业务处理;对账(银行存款)业务处理和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从参赛选手竞赛成绩来看,得分率普遍偏低,个别项目很多选手得的是零分,这反映出选手在岗位业务技能方面比较薄弱,亟待提高。

三、对会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第一,注重手工会计核算,强化会计信息化教学。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非常重视会计手工核算教学,也摸索出来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累了较多的教学资源,师资能力和水平也逐步提高。信息化是会计实务的发展趋势,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手工核算是必然。我们应当强化会计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财务业务一体化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实现教学与企业需要的完全对接。为提高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首先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创设会计信息化实训条件,开发会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开设会计信息化课程,加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第二,注重会计职能力培养,强化全仿真实践教学。会计是应用型学科,教学中应当注重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应当科学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创造实践教学条件,营造会计职业氛围,开发全面仿真实际的实训任务,设计基于“岗位分工和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方案,开展全仿真实践教学,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职业性含量。

第三,注重会计基础工作标准化,强化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基础工作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是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的重要依据。会计教学应当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标准化,实施规范化教学,注重每一个实操环节、每一个实操细节的规范化要求,用规范化标准要求学生,培养学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意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注重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提高会计日常工作能力和水平,不仅要注重会计专业技能的训练,还更要善于利用各种先进的工具和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EXCAL在财务中的应用、税务、银行、工商等外部单位的要求与会计业务的结合等。同时要加强对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并熟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他工作。

会计技能大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有助于让学生形成全面的职业素养,是对会计课堂教学进行有益地补充。同时,根据会计技能大赛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调整和完善课堂教学,使会计教学更趋合理、更加科学。职业技能大赛连接着学校与企业、理论和实践,我们要充分利用大赛的平台,不断发现问题,找到不足,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完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会计人才。

[1]杨奇等.职业技能竞赛对优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及作用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

[2]周芝成.对当前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J].新课程研究,2009(4).

猜你喜欢

赛项竞赛岗位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在我校成功举办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荣获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团体一等奖
河南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圆满落幕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创新思维竞赛(3)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创新思维竞赛(6)
亲历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