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2013-08-15张晓宇

中小学电教 2013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素养信息

☆ 张晓宇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123)

浅谈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 张晓宇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123)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知识与信息的极度膨胀,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效利用信息、对信息进行恰当的评价成为当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正因为此,信息素养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解读信息素养的内涵基础上,以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样本调查了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探讨了影响其信息素养水平的因素,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相应策略。

高职高专;信息素养;提高策略

高职高专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现代信息社会的技术性人才,即目标是实用化。21世纪,人才之间的竞争实际是信息能力之间的竞争,信息能力的高低则取决于信息素养的高低,所以,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974年,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最早使用了“信息素养”这一术语,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如何获取、利用、评价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因此,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被广泛认识并研究,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与机构对“信息素养”做了不同的解读。尽管现在对信息素养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其中普遍被大家接受的定义由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于1992年提出,它认为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信息素养概念传入我国后,各种研究机构与各级各类学校也开展了许多的相关研究,并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做了不同的阐释。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吉庆教授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从心理学、技术学角度对信息素养概念进行分析与界定。

由此可见,信息素养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因此它的概念是综合性的,含义很广泛并且在不断发展。可以认为: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

二、高职高专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信息素养水平现状

目前,我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是: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整体偏低,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度不够,部分学生在课上甚至偷偷玩游戏和聊天,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此外,由于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很差,甚至不会使用最基本的 Word、PowerPoint等操作软件,不会发送电子邮件,这使他们的竞争能力差,职业生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很难适应信息社会人才的竞争。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信息意识方面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对于学生而言,是否能够明确自身的信息需求,发现信息的内在价值,积极地寻求获得信息的方法并且对信息做出恰当的评价是判断其是否具有信息意识的条件。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整体信息意识不强,大多数学生是在为完成作业的情况下,才被动地去搜索相关知识,缺少主动利用信息工具进行信息查询、管理的积极性,很少有人利用网络来学习或积累资料;多数学生在有信息需求时却不能找到有效获取信息的途径,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很差;大多数学生利用计算机交友、聊天、玩游戏,很少利用网络了解目前的社会动态,对一些热门性的事件话题敏感度不高,尤其对自己本专业的前沿动态知之甚少。

2.信息知识方面

信息知识是构成信息素养的基础,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目前,学生的信息知识相对匮乏,且由于专业不同信息知识水平有较大差异,但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学生对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缺乏认识。主要表现为:对一些信息系统基本的术语、规则、算法缺乏了解;对一些信息设备的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没有整体认识;对一些工具软件的具体作用不清楚,直接导致学生有信息需求时无法找到相应的工具来获得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比较单一,对信息知识的查找都是通过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而一些专业的教育搜索引擎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较少,大多数学生也不太了解图书馆的相关信息服务,当然这和目前我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有一定关系,图书馆的一些资源服务还没有完善,宣传、导读等服务也欠缺,导致图书馆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3.信息能力方面

信息能力是构成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人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等。学生的信息能力很差,不会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整合处理,不会检索,不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分类。部分学生虽然基本掌握了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但只限于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图片插入等操作,而对于一些较高级的用法如Excel中公式的运用,PPT中简单动画的制作却不甚了解。一些专业的音视频编辑软件,许多学生从未接触过,更谈不上掌握。

4.信息道德方面

信息道德是指信息素养的准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学生都有一定的道德意识,但也有个别学生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不强,例如:不会合法地使用带有版权的资料,随意向他人的邮箱中发邮件,恶意地传播有毒的文件等。

(二)影响因素

影响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维度来进行分析。

(1)客观环境。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来讲,由于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是在原来中专或技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模式上与普通高等院校有一定的差别,尤其是在教学硬件软件设备建设上与高等院校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图书馆建设不完备,缺少相应的资源信息服务;没有建设校园网,无法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效。

(2)学生自身。整体上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处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加上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注重技术化、实用化,学生因此不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信息素养水平整体上不高。

三、提升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具有大量的馆藏资源,完善的网络检索系统和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其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现阶段,我校图书馆建设不够完善,因为没有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索引系统,导致学生不乐于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环境下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图书馆应该与学校的网络技术部门配合,为学生提供图书的书目查询服务,方便学生和教师更快速地借阅书籍。同时,应该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索引,向学生提供资源导航服务,在完善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同时建立具有特色的分专业教育资源库,例如:幼儿教育专题数据库,幼儿双语教育资源库、汽车底盘教育专题数据库、护理专业知识数据库等,方便各专业的学生进行查阅和搜集资料进行学习,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网络上的优质资源,不但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图书馆信息查询的方法,图书馆应分阶段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图书馆,例如: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分布、借阅规则等。其次,教会学生如何检索、如何查阅文献以及怎样在网上获取信息资源的技能。最后,应加强综合培养,如:信息道德,信息综合能力。

(二)提高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教师本身的求知欲和探索能力不强是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高的学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强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教育。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呢?

首先,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制约。其次,由于教师本身年龄、所担任的课程不同,对教师的培训应分层次进行。最后,对于教师培训的内容应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师之间可以互相探讨,举办信息学术活动,可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摩课,使教师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长处,提高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并能够自觉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提升自身的信息意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

(三)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这里的信息技术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可包括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室、局域网,软件环境是指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和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开发的教学应用软件和课件,可以说,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保证,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环境作为支撑,那么,提高信息素养只能是一句空话。

(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网站中开设一些大学生感兴趣的版块,例如:专业学习论坛、情感天地、知识竞赛一起来、热门话题,等等,还可以组织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活动,例如:汽车专业知识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网上辩论赛,等等,使高职高专的学生和网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利用网络娱乐的学生吸引过来,挖掘学生的特长,在提升信息素养的同时也能体会网络带来的学习交流的乐趣。

[1]刘志成.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2]梁建国,张斌,王欣伟.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及途径[J].交通职业教育,2009,(6).

[3]叶小艳.信息素养文献综述[J].情报探索,2010,(12).

[4]黄河明.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段宝霞.培养争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 2006,(12).

[6]王秀娟,则伍芳等.加强高职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6,(10).

[7]张瑞雪.论高职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职能[J].教育与职业,2006, (29).

[8]王之东,仲华,曾宪敏.以校园“网络文化”为载体推动高职教改进程[J].辽宁高职学报,2006,(4).

[9]信息素养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22118.htm.

G434

A

1671-7503(2013)01/03-0046-03

郑方林]

猜你喜欢

图书馆素养信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图书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