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芡实优质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2013-08-15张翠勤张翠云

中国农业信息 2013年9期
关键词:分苗芡实大田

张翠勤, 张翠云

(1.江苏省洪泽县仁和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洪泽 223100;2.江苏省洪泽县朱坝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洪泽 223100)

芡实别名鸡头、刺莲、水石榴、水仙桃等,属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种子内的种仁供食用,种仁俗称芡米,芡米营养价值高,可生食或煮食,亦可入药,有益肾涩精,补脾止泻,安神等功能,是一种高档营养保健品。芡实的果实按刺的有无,分有刺种和无刺种,有刺种又叫野芡或北芡;无刺种又称栽培芡或苏芡。人工栽培的品种主要是无刺种,即苏芡。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供求出现缺口,市场畅销,因此,人工栽培芡实前景广阔。

洪泽县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自2002年开始引种,获得成功。2004年在仁和镇陈向村稻田种植3.3hm2,通过1年的试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667m2可获利1500元,比种植传统水稻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栽培面积发展到533.3hm2,已形成较大的种植规模。现将芡实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人工栽培选择无剌类(苏芡)品种。按苏芡的熟性早晚,分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早熟品种选用紫花苏芡,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育苗,8月中旬始收,10月中旬采收结束;中熟品种选红花苏芡,4月中旬播种育苗,8月下旬始收,10月下旬采收结束;晚熟品种选用白花苏芡,4月下旬播种育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始收,10下旬至于11月初采收结束。

2 种植地块选择

选择水质清新,pH值在 7.5~8.5,适宜水深 30~90cm,水下淤土层在20cm以上。要求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粘壤土,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沙土、硬板土和酸性过大的冷水池塘不宜种植。

3 播种育苗

芡实高产栽培一般采用育苗移栽,培育壮苗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3.1 苗床准备

播种前7天,按大田与播种床比例500∶1确定播种床面积,播种床南北长1.5m左右,东西延长。整平苗床泥土,清除浮萍等杂草,灌水10cm,待苗床池水澄清,底土沉实后,即可播种。

3.2 浸种催芽

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播种,长江流域一般在3月底4月初,如采用保护地育苗,可提前至3月中旬。取出贮藏的种子用清水漂洗后,放于盆中加入清水浸种催芽,水深以浸没种子为度。每天换水,白天保持20~25℃,夜间15℃,白天日晒,夜间进室,经10天左右,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3.3 播种

将露白的种子近水面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种密度为0.7kg/m2,大约300粒。一般分两次播种,第一次撒播,第二次找匀,然后用木板将种子按入泥中,播种后保持浅水层,有利于增温、通气。播后若遇到低温,可搭小拱棚盖薄膜保温。

3.4 假植

播种后35~40天,幼苗有2~3片真叶时,开始分苗假值。分苗前选择排灌方便,避风向阳的水田,清除杂草,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200~1500kg,耕翻整平,四周作高埂,灌水10~15cm。分苗时用锹连土带苗挖出,将苗逐株排放盆中,加盖遮阳,运至移苗田,按株行距30~40cm进行栽植。将种子与根系全部栽入泥中即可,但不宜太深。栽后保持浅水,待幼苗返青成活后,随着新叶的生长,逐步加深水层,定植前水深应接近定植田的水位,一般可加深到30~40cm,以使小苗适应大田深水环境。

4 移栽定植

6月上中旬,当芡苗有4~6片绿叶,大叶直径达20~25cm时,可进行移栽大田,按株距2.0m,行距2.5m定植。定植当天带土挖出幼苗,保护好根茎叶免受损伤,而且要随拨随栽。定植时先挖直径为30cm、深15cm左右的穴,再将芡苗放入穴中,壅土将根稳住,以不掩埋心叶为宜。定植后7~10天即可成活。芡苗定植后,将多余的苗在分苗床上管护好或者集中定植在大田的田头,用于补苗。

5 大田管理

5.1 防风及补缺

大面积栽植芡实,易遭到大风灾害,应在田块四周种茭白、芦苇等作物,以减少风浪。风害发生后及时将叶片翻转恢复,避免叶片挤压、叠加,影响叶片正常生长。芡苗成活后开始检查苗情,进行查苗补缺。对栽植过深苗心被淤泥埋没的芡苗、病虫害芡苗、死苗应予以清除;对缺苗断穴的,也要进行补栽,以保证全苗。

5.2 水浆管理

芡实生长期间不可断水,要根据植株高度适时调节水位。定植后保持浅水层,一般在7~10cm,返青后可逐步加深到35~45cm,8月下旬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水层可适当放浅至25~30cm。在芡实生长期间要注意保持田间水层变化平稳,防止水位猛涨暴落。

5.3 壅根除草

随着植株生长,移栽苗要逐步培土壅根,以保证芡苗心叶逐步上升和长新根时有泥土和充足的养分供应。定植后10天左右,将定植时挖开的泥土慢慢回填穴内,以不埋心叶为度,分次壅泥护根,最后将土培平。壅根的同时可清除杂草,栽后根据杂草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杂草,芡实生长期间需除草2~3次,在叶片封行前进行除草。将清除的杂草揉成团埋入泥中作肥料或带出田间,除草时要注意不要碰坏叶片,踏伤根系。

5.4 施肥

芡实施肥以基肥为主,每667m2施1000~1500kg腐熟粪肥和30~50kg过磷酸钙作基肥。追肥要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决定,叶片大而厚,颜色深绿,叶面有水泡状突起表示土中肥料充足,应控制用肥。如果叶片薄而黄,新叶皱纹密不展开为缺肥,应及时追肥。一般在秧苗返青后到封行前追2~3次肥。将肥料和泥土拌和沤制做成肥球,每100kg细土加腐熟粪肥20kg、尿素10kg、45%复合肥20kg,充分混合沤制后追施。施肥时要适当离开植株10~15cm,在未展开的新叶附近塞一团肥球,每次每株施2~3kg。封行后停止追肥,在芡实生长中后期可叶面喷施2~3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可明显增强植株抗性和提高品质。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

芡实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叶瘤病、炭疽病等,生产上一般采取农业措施防治,主要从苗期抓起,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如果田间出现病害症状,可在发病初期叶面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多菌灵6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10天左右用1次药,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6.2 虫害

主要有斜纹夜蛾、莲缢管蚜、食根金花虫、椎实螺等。防治斜纹夜蛾可用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1000倍液防治。防治莲缢管蚜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防治。防治食根金花虫,要结合冬耕或春耕每667m2施入新鲜生石灰75~100kg或每667m2用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 1.5~2kg,加干细土10kg,均匀撒入田中耕耘防治。防治椎实螺可用6%密达颗粒防治或选用1∶5000硫酸酮溶液喷雾防治。

7 适时采收

当植株出现心叶收缩,新叶生长缓慢,叶片表面光滑,果柄变软,果皮显红色出现双花时可进行采收。芡实的采收期较长,一般每隔6~8天采收1次,分8~12次采完。采收时,采收人员一手持竹劈刀,一手拿网袋,查找成熟的芡果,将其拉出水面,用竹劈刀向上凿开果实基部,取出果实,放入网袋。

猜你喜欢

分苗芡实大田
蔬菜播种、分苗的方法
秋冬季节茄子辣椒的分苗技术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秋补食疗话芡实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秋深进补前芡实先蹚路
温室蔬菜幼苗移栽后死苗原因及对策等
芡实药膳4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