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基于班主任制度的高校学风建设模式

2013-08-15岳金霞田娟娟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学风所学班级

岳金霞,田娟娟

(1.中国石油大学 党委宣传部,山东 青岛266580;2.中国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266580)

当前,我国高校学风总体状况良好,多数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但长期以来,受社会、家庭、高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风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际上,高校学风建设从来都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不同时代,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群体,高校学风建设应该构建不同的模式。因为优良学风对个人、高校乃至社会的长远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既是确保人才质量、参与国内外办学竞争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参与人才竞争,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

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部分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当中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5份,其中学生问卷142份、班主任问卷62份、任课教师问卷81份。调查问卷涉及高校学风建设的各方面问题,对问题选项采用五级量表的形式,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得出详实调查数据。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当前高校学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习效果不佳

问卷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表示学生很少主动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目,48.15%的教师表示很少学生会主动找老师交流学习问题,同时48.59%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效果一般,26.7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比较差,5.63%的学生表示学习效果非常差,只有4.23%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效果非常好。在被问及“你去图书馆看书、借书的频率高吗?”30.99%的学生表示一般,23.94%的学生偶尔会去图书馆学习,还有2.82%的学生从不去图书馆看书学习,认为自己去图书馆看书借书频率非常高的学生仅占13.38%。此外,当前高校在校生普遍拥有笔记本电脑和便捷的上网条件,但是41.55%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电脑和网络来学习的时间占总体上网时间的比重一般,28.17%的学生表示用于网上学习的时间比较少,还有2.11%的学生表示自己从不用电脑和网络来学习。由此可见,大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图书馆、校园网络等传统与现代化学习工具来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大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和信心,学习目的较盲目

50.70%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了解一般,14.08%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自己所学专业,26.06%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比较了解,只有9.15%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同时,在回答“对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是否有信心”时,25.35%的学生认为一般,14.08%的学生表示信心不足,还有3.52%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完全没信心。另外,31.69%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一般,15.49%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甚至1.4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完全不感兴趣,仅有20.42%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比较感兴趣。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程度不同,并且差异较大,对所学专业及其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心。

(三)学习缺乏自律,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5.35%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平时抄袭作业现象比较严重,7.04%的学生认为抄袭作业现象非常严重,近65%的学生认为同学中考试作弊的情况较多,60%的学生表示周边同学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严重。20.73%的教师认为培养优良学风,应该首先解决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问题,14.63%和7.32%的教师认为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也较为严重。所以,建设优良学风,培育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以上不良现象,加强纪律检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习动力不足,单纯为考试而学

这是在调查中发现的学风建设最亟待解决的问题。60.92%的教师认为高校学风建设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单纯为考试而学,考生不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到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只顾背诵理论知识应对考试,考试过后便将所学知识抛之脑后。这种侧重短时记忆的学习无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长学生知识,没有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为所用,这样就很难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学校优良学风及学生的长远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1]。

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班主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承担着引导班级积极健康发展、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的重任。

(一)班主任能帮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新生进入大学之前,在学习上有老师的督促,生活上有家长的照顾,而进入大学之后,背井离乡,面对环境的变化、思想观念的碰撞和学习方式的不同,一些学生难以快速融入大学生活。此时,就需要班主任发挥生活辅助、学业引导的作用,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学习上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改变以往中学时期形成的单向、被动的学习生活模式。同时,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和建设方面,通过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心声,引导学生从以前的“被管理、被监督”的思维定势逐渐过渡为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自主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优良学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班主任能助学生了解专业,激发专业兴趣、培养专业自信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班主任选聘的一般都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这部分教师是学科发展的未来之星,他们身上的正能量会激发大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并投身科研。班主任在学科领域的专长既可以为大学生专业学习答疑解惑,又会成为大学生比学赶超的对象[2],也会带动整个班级形成专业自信的氛围,使学生明确专业发展目标,避免盲目学习。

(三)班主任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班主任一般负责二三十个大学生的教学、服务和管理工作,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情况、性格、爱好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并且班主任大都是本专业的教师,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去向,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班主任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学生明确阶段学习目标,规划学涯生活,既避免了学生将来就业的盲目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这也是高校学风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四)班主任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教育部规定高校每2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校的师生比还无法达到上述要求,有的辅导员要同时负责几个年级、多个专业、十几个班级、三四百名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这显然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如网瘾、学习困难、厌学等情况,往往是到了学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辅导员才根据考试结果进行批评教育。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学生教育管理,使得一部分特殊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容易被忽视,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教育引导。而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应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如果落实到位的话,班主任相对于辅导员来说,在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就具有独特的优势。班主任面对的学生少,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深,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易于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对于一些特殊学生能够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和生活中的误区,以此防止学生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引导学生走上学习的正轨。因此,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营造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五)班主任能带动学风氛围的营造

高校设立班主任制度不仅是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班主任职业成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一方面,班主任是专业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使双方增长知识、共同进步的过程。另一方面,在管理和服务学生的同时,能够加深彼此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也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这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3]。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与同事之间的切磋交流,是营造良好学风氛围的催化剂。

由此可知,班主任在高校学风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班主任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班主任只有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和高校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基于班主任制度的高校学风建设PDCA模式构建

高校学风建设具有实施难、见效慢、难持久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高校学生学风建设需要构建的模式应该具有长效性、循环性、可改进性、持续性等特点,而将管理学中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高校学风建设,同时充分发挥班主任在这一模式中的主导作用,恰好可以弥补高校学风建设的不足,有利于创建形成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

(一)PDCA循环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PDCA是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又叫戴明环(Deming Circle),是管理学的一种通用模型。1930年由美国现代质量管理的奠基者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提出初步构想,1950年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再度深入挖掘,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

PDCA循环理论认为管理中的任何工作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计划阶段(P),实施阶段(D),检查阶段(C)和总结处理阶段(A),这四个阶段紧密衔接,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PDCA循环模式之所以能够应用于创建高校的优良学风,关键在于它的长效性、持续性、循环性和可改进性等优点。

首先,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一个不断循环、可时时改进的管理方法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其次,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牵涉到各方面资源和投入的综合工程,PDCA循环恰恰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循环组成,大环套小环,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处理。如:一所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就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过程,教职员工的教风建设、每个班级的班风建设、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等就是小的PDCA循环过程。其中,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根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化,各循环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4]。

再次,PDCA循环不是一般意义上周而复始的简单循环,它的每一次循环都把原有的管理工作带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一个阶梯式上升的过程。班主任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班级学风建设,能够保证班级学风不断改进并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最后,PDCA循环一直都是围绕标准在运转的。每一次循环都要依据前期所定目标及时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修正错误。同时,将有效完成目标的工作方法提升为标准,未完成的工作以及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继续循环。这样就能够防止班级学风建设偏离正确轨道,始终围绕目标不断改进。

(二)班主任制度下PDCA模式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应用

班主任制度下的PDCA学风管理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导的学习质量控制体系。其中,班级整体学风建设是大的PD-CA循环,每个学生个体学习质量提升是小的PDCA循环,班级整体学风建设要依靠学生个体学习质量提升作为动力和检验指标。

1.制定方案——计划阶段(plan)

班主任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团体讨论等形式查找班级学风建设和个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班级整体学风改进方案和个人学习计划。其中,面向班级要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面向个人要明确每一位同学的职责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以确保班级的整体管理效果和学生的自我提升质量,为下一步班主任监督并检查执行情况做好准备。

2.学习——辅导阶段(do)

班级全体学生按照班主任制定的学风改进计划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共同为实现班级学风改进的目标而努力。在这一阶段,学生应严格按照班主任所制定的总体方案行动,同时,学生还应结合自身特点完成自我提升的学习计划目标。如果总体方案和自我提升计划发生冲突,班主任应协助学生对个体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适时作出调整。其中包括学习方案实施的具体时间、效率、效果等,都要在每个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这一阶段在整个PDCA循环模式中是最关键的。班主任要身体力行,切实帮助学生克服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因为只有将学习质量改进方案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保证以后的检查工作、改进工作以及整个循环的有效进行。

3.检查——考核阶段(check)

学风检查是贯穿整个学风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当学生按照要求落实学风改进计划时,需要班主任根据方案计划和具体考核标准,对每一位学生的计划执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学生的学习表现是否符合所设定的目标,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检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班级学习风气、宿舍学习氛围等方面。通过检查总结学生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明确以往工作的不足及其成因,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问题,以备下一阶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总结——提升阶段(action)

经过以上制定改进班级学风建设计划、执行方案和检查阶段的努力,班级学风建设有成效,也会有不足。这一阶段就需要将以上工作进行汇总,把成功完成学风改进计划的学习方法提升为标准,对在学习上有显著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以此发挥激励和示范作用。同时,记录整个循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止重蹈覆辙。此外,分析有待解决的和新出现的问题成因,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进行解决。

总之,“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①。尽管本文调查中所反映出的是个别学校的部分学风问题,但从宏观视角来看,当前我国高校层出不穷的各类学风问题确实对创建学风建设长效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PDCA全面质量管理程序所具有的长效性、持久性、循环性优势使其能够有效弥补学风建设不足。同时,班主任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也为探索优良学风建设模式提供了重要路径,这就使得基于班主任制度的高校学风建设PDCA模式成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优良学风建设模式。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

[1]郑镇锋.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6):237-238.

[2]瞿祥华,邓云涛.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66-68.

[3]吴丹.试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30-32.

[4]张玉玲.班主任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高校论坛,2004(11):115-116.

猜你喜欢

学风所学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非所学
非所学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