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责己者自强

2013-08-15姚志华

政工学刊 2013年11期
关键词:律己胸襟胸怀

☉姚志华

每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做错事情,被人误解,遭遇失败,身陷困境……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抱怨,而且,常常是怨人多,责己少。其实,为人处世,恰恰最需要的是多责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对自责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重以周”,就是责备自己总是很重、很周全、很严格。他又说:“重以周,故不怠。”勇于自责,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就不会放松、懈怠,就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及时改过,不断向上。可见,勇于、诚于、乐于责己者方能收获成功,走向完美和强大。

责己者强在有自省的态度。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的发展和进步总是在不断地纠偏改错中取得的,但面对“责己”和“责人”时,多数人还是会选择“责人也详,待己也廉”。其实,责己就是一种自省,就是主动地反省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不足。善责己者必是常自省者。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过:“如果你错了,就迅速而真诚地承认。”错了就错了,不要解释、掩饰,更不要迁怒于人。孔子也告诫人们:“厚以责己,薄以责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任何一个自律、自爱、求上进、求进步的人,都必定严以责己,决不会放过自己的任何一个缺点和错误。只有那些善于发现、敢于承认,并乐于改正自己错误的人,才是不断向完美境界攀登的人,才能在检讨中不断进步,在反省中不断完善,在平凡中脱颖而出。相反,那些文过饰非、执迷不悟,只知道责人而不知道责己的人,不但会毁了自己的形象,引起别人的反感,还会埋下日后重蹈覆辙的隐患,最终只能在原地踏步,甚至会向后倒退。

责己者强在有揽过的意识。人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而不论错之大小,贵在勇于面对,敢于揽过。时下,有的同志缺乏担当意识,工作任务没有完成,不是主动承担责任,却责怪相关人员没有配合好;工作中出了差错,不是静思己过,反而上推下卸、怨上怪下,把错误都归结到别人身上,就是不愿拿自己“开刀”。既然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做得尽善尽美、天衣无缝,那么,面对问题和不足时,每个人就需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差距、查原因。特别是在工作中,当官兵有意见时,领导首先要扪心自问:是官兵出难题,还是自己工作有问题?是官兵不通情理,还是自己对官兵没感情?是官兵不讲理,还是自己霸道?一个真正能用权为兵的领导,面对官兵的意见和疾苦,总会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主动引咎自责,扪心感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成为官兵的朋友和贴心人。

责己者强在有宽广的胸襟。古人说:“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又说:“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勇于责己者必有恕人之大胸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难有如此博大的胸怀,不懂得什么叫作“恕人”,更难以做到古人所倡导的“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遇事总习惯严于待人,宽以律己。对自己很宽容,什么都能做,对别人却要求极严,犯一点错误就喋喋不休;只知道用最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用最宽松的标准对待自己。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责己不怨人,必是胸襟宽广、度量过人之人,必能潇洒地忽略旁人的诽言谤语,从容地笑对世间的是非黑白,赢得别人的钦羡与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宽容自己,首先自己该懂得宽容别人;不情愿别人苛求自己,也就不应该苛求别人。有道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屑于中伤,不畏于人言,谣言不攻自破,污水不洗自清。有了这般境界,又怎有怨,又何须恨?说到底,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以责人之心责己,以爱己之心爱人。

猜你喜欢

律己胸襟胸怀
海归程倩云:热心如火红 胸怀似海阔
胸怀军旅梦
新的开始
律己与律人
宽阔的胸襟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海的高度
本期主题:律己
律己·体验·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