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研发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3-08-15杨丽艳陈立新李晓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20期
关键词:基础体系评价

杨丽艳 陈立新 李晓光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43)

企业研发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杨丽艳 陈立新 李晓光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43)

航空发动机作为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要实现自主创新、协调发展,就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近年来,中航工业黎明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加以推进,紧密围绕“技术基础管理、技术能力提升、科技人才培养、聚智平台建设”,探索构建开放式的研发体系,公司研制能力得到了提升。

企业;研发;体系;探索 实践

1 技术基础管理

技术基础管理是企业建立良好生产技术秩序、促进科研生产科学、有序、优质、高效运行的保障。近年来,随着产品由过去的单一机种变为多机种生产、研制、修理,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越来越复杂化。强化技术基础管理,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是有效控制产品技术状态的基础。

1.1 优化技术业务流程

组织对产品研制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梳理,深入优化技术业务流程和制度体系。通过分析业务活动输入输出的内在联系、引用文件的逻辑关系、提高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强业务的执行力等方面,将技术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查找出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夯实技术管理的基础,技术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2 开展制造成熟度评价

为降低型号研制风险、消除制造能力瓶颈,公司组织开展了制造成熟度评价方法探索工作,并不断扩大评价试用范围,以某发动机为载体,对其材料、技术、过程控制等六方面涉及技术的条款进行了评价,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制造成熟度评价工作地开展,初步为公司自主评价产品或工艺技术开发项目的制造成熟度、梳理项目风险、查清能力短板、健全管控体系提供了一套实用、适用的方法。

1.3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公司紧紧围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持续提升企业创造价值能力”这一目标,持续升级技术创新评价标准,不断补充和完善技术创新评价标准内容。目前,公司评价标准由以往的“晋级达标”改为“达标晋级”,新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由否决项、技术基础管理能力评价、专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三部分内容组成。否决项是对各单位技术创新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允许触碰的底线,是技术基础管理能力评价和专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技术基础管理能力评价包括技术基础管理 、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3方面内容,采取扣分的方式进行评价。专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包括工艺技术水平及产品制造能力2方面内容,采取加分的方式进行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各单位技术创新积极性。

通过开展全新的技术创新体系评价,公司将进一步提高技术基础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制造技术能力将得到持续提升,同进可以加快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拓展产学研工作,促进公司综合技术实力地全面提升。

2 技术能力提升

2.1 建立“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图谱”

公司按照发动机部件和支持技术梳理了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建立了“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图谱”。技术图谱具备多维立体的制造技术展示功能,能够按照“部件—零组件—制造技术”的方式展现制造技术以及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可以快捷、准确地为科研生产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能够系统识别专业技术短板引导技术发展方向,并对制造技术实施过程进行动态跟踪。

公司还将在技术图谱建设中体现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体现技术规划与实施发展,体现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使技术图谱成为技术研究发展决策的依据和产品进步的技术指南。

2.2 建立技术瓶颈问题库

为扫清型号研制技术障碍,公司围绕科研服务生产,定期组织开展技术问题梳理,系统收集偏移技术要求动态信息,建立瓶颈技术问题库,形成了问题“自下而上”、立项“自上而下”的课题管理模式。通过采取严格课题立项要求、开展立项交流、制定课题成果应用原则等措施,增强了技术立项的挑战性,引导公司技术攻关和科研立项的方向,实现企业有限资源与科研生产的有效匹配。

3 科技人才培养

人才企业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推动力,是科技创新中最具能动性的要素。多年来,公司不断拓展、创新和丰富技术人员队伍的内涵,实现了“企业效益、员工效率和技术人员工作效果”的同步提升。

3.1 搭建技术人才双重培养通道

多年来,公司一直在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人员成才模式,先后启动了“双百”工程、“高新技术”工程,设立专项津贴,初步建立了技术专家队伍,率先打破了分配制度的“大锅饭”,开创了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新局面。通过实施“长家分离”政策,形成了技术管理干部和技术专家双重人才培养通道,极大地调动了专业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彻底打破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为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2 优化技术专家结构树

公司在专家岗位设置、专家发展空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通过对技术队伍专业构成、职级分布、学历层次、年龄架构等进行系统分析,以系统建设为主线,以专业发展为支线,逐步形成了独具黎明特色的技术专家结构树。并持续对其数量结构、专业结构进行优化,技术专家队伍建设与公司发展的契合度得到了持续提升。

4 聚智平台建设

公司立足“面向技术瓶颈、面向价值创造、面向行业制高点”,坚持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做实做强“聚智”平台。成立了国有大型企业首家院士工作站,并高度重视对院士工作站内涵的拓展。通过开展邀请院士做学术报告、技术指导和联合攻关等活动,实现了院士发挥专业才智和助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双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十年来,始终坚持有计划地招收博士后入站从事高端技术研究工作,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并为公司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科研项目团队。通过与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开展科研课题攻关,公司基础研究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结语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决定未来发展方向,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站在新的起点,航空企业要扎扎实实开展研发体系建设,迅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新时期的航空建设。

[1]企业研究院技术研发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J].神华科技,2012(05).

F273

A

猜你喜欢

基础体系评价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五抓五促”夯基础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