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标准化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2013-08-15涂海翔

科技传播 2013年10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标准化生产

涂海翔

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东风电厂,河南郑州 452370

质量标准化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简称,它不同于以往意义上的企业安全评价,它是时代发展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进一步要求,也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促进企业自我约束和完善的重要发展机制。

1 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内涵

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定义中的各部分不可私下分割。质量是企业产品的生命和灵魂,标准化建设是将质量和安全建设融入到产品生产和企业建设之中,并使之成为其中的核心和关键部分。也就是说,企业生产中要注重“质量”和“标准化”概念的落实,将质量融于安全生产领域,反过来用安全生产为质量提供保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和谐生产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但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现状是:安全生产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增长带来了障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时代发展对企业生产的深度要求,也是稳定企业经济发展质量,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保证。

2 质量标准化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2.1 从认识的角度来看,质量标准化建设就是经济效益

质量标准化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需求,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质量标准化建设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将生产环节的各个方面都囊裹进去,为企业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企业各部门、各岗位,要在明确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将总体质量标准化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指标,层层落实,形成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全方位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质量,实现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不但要切实保证广大职工的生产和生命安全,还要实现企业生产的安全高效,树立企业良好生产的根本途径,夯实企业生产基础,有效预防企业生产事故,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很多生产高风险、高难度企业,如煤炭生产、石油生产企业等,都将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搞好安全质量生产的重要途径,确立了向安全要效益的工作思想,大力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

2.2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长效机制

国家新时期发展规划指出,推进国民经济建设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因此,质量标准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企业在社会生产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关注生产和生命安全,狠抓质量管理工作,强化企业主体的安全认识,推动企业沿着安全建设的道路发展。

加快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快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也有利于企业结构完善和调整。从加入WTO 开始,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建立了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管理制度,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运作方面不断创新,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手法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监管制度,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此,很多机械制造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标准,通过完善的制度监管和社会监督,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主题意识,切实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了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这对其他行业来说,同样值得参考。

2.3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战略规划的一部分

近些年来,中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互动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以标准化水平为依据,全面提升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此,很多企业都将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当作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和武器。

在现实实践中,针对我国三大产业分布不协调、发挥水平不齐的现状,加大现行标准体系的改造重组工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党和政府应加大重点产业的调整力度,制定完善的行业发展标准,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对全球经融危机的应对能力,通过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使命和责任意识。

以河南煤炭行业的发展为例,河南煤炭行业不断完善企业发展模块,建立了相应的考评项目体系,在强化企业内部责任主体的基础上,加强了企业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监督。此外,很多通讯企业还加快了与市场接轨的步伐,使企业发展细化、条理化,从而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2.4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质量标准化建设将质量和标准两个概念引入到企业管理中,赋予企业管理新的发展内涵。企业质量标志体系建设必须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有效进行。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按照安全质量生产标准严格规范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提升设备设施的安全生产环境,对重点危险源进行重点监控和特殊防范。此外,企业还要积极利用质量标准化建设来促进企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分线负责和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机制,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导向,全员参与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河南神马集团向来注重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针对企业生产固有的安全特性,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质量标准,规范了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了预防为主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而为企业和谐环境的构建、企业品牌推广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 从改革的角度来看,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深化企业改革的细胞

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各项活动的基础单元。企业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加强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在需求。

深化改革促使企业要大力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的战略实施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建设的特点,大力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围绕工作内容指标和工作标准,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和生产准则,认真做好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落实工作。其次,企业要积极做好班组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指导工作,认真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积极探索企业建设新途径,有效开展交流和总结,为企业建设夯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企业要积极利用企业文化建设,深入贯彻企业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一支文明高效的员工队伍。

3 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点

3.1 企业领导阶层要对质量标准化建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决策的核心力量,选择什么样的企业管理模式,什么样的管理模式适合企业发展,都要由领导阶层全权衡量,因此,人们都说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发展方向。企业领导阶层要在对社会和企业发展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强化领导作用,并做好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的良好结合,在坚决执行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规定的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员工的参与性和“治本”作用。

企业是产品质量的最终决定者,但是企业的管理者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消费者和市场才是企业命运的最终决定者。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明确企业各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权限和职责,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通过咨询和计划实施,让质量管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 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

企业的社会性质不尽相同,生产规模和企业资质也各不相同,因此,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没有捷径和经验可以照抄。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要生搬硬套,更不要生硬模仿和照抄。有的企业为了加快质量标准化管理的速度,照搬其他企业的管理方法,结果管理质量不仅没上去,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原因就是他们缺乏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3.3 做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涉及了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做好质量教育、计量、质量信息管理等基础工作,有利于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

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首先要完善企业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做好质量管理和监控工作。其次,要做好企业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通过质量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生产能力和工作技能。总之,做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本质要求。

企业质量管理设计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是企业管理中的重头戏,离不开每个员工的大力参与。企业领导阶层要重视质量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手段,通过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1]胡峻峰.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思路与措施[J].质量管理,2010(3).

[2]刘星辰.浅析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J].中国质量管理,2010(8).

[3]董军领.质量标准化概念的讨论[J].煤炭企业管理,2009(6).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简述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