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非狭域角度对继电保护问题和问题元件判断分析

2013-08-15谭志聪

科技传播 2013年10期
关键词:广域元件继电保护

谭志聪 ,曾 斌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广东佛山 528500

电网若想实现安全稳定运行,首先应当做好的就是继电保护工作,近一段时期以来来,国家电网建设的面积与规模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电网结构、电网运行方式变为复杂化与多样化多向发展。电网环境的复杂,让广域继电保护工作必须应对全新的战略调整,旧有的继电保护手段中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研究出可以准确快速识别隔离故障的方法,让广域保护原理、配置计划更加便捷适应,是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内容。

1 广域继电保护工作的完成方式略析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水平下,可以帮助广域继电保护达到功能实现的基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第一个是自我调节在线整定式广域继电保护工作。通俗来讲,此种类型的广域继电保护工作重点指用事件触发当作调节基础,再对电网运行的具体环节实施持续跟踪,达到保护定值计算及在线处理优化。这样做的根本目标是避免广域继电保护处于应用实践过程中发生继电保护的适配不合理障碍,同时能够提升保护灵敏性的工作内容。第二个是从故障元件判别方向加以考虑的广域继电保护工作,通俗来讲,此种类型的广域继电保护工作重点是指通过依靠电网系统里面的多点广域测量信息,再以不同的故障判别手段选取为参考,达到电网里面故障元件实际发生位置的准确判定,这样可以进一步发挥出继电保护的实用性优势。同在线整定式广域继电保护的方法比起来,这个故障元件判别手段无需整定计算过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保证广域后备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广域后备保护的发生时间加以控制,较具有实用性优势。

2 如何进行故障元件判别的几个问题

2.1 电压故障分布情况

以某个单一元件举例,同单一元件相对应的故障判别,在原理上通常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有电流差动、纵联方向及纵联距离等。需要加以注意的是:电流差动受限于采样的同步精确性要求,因此较易出现视角缺失,工作难度很大。纵联距离和纵联方向两个方面所涉及到的故障问题同样会有应用性能角度的不完善。对电压故障发生情况上涉及到的元件判别及故障处理,可以让上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种故障元件的判别原理是先对线路一个方向的电流、电压故障分量加以测定,得出准确数值,再根据此方向数值通过科学方法得到另一个方向的数值。在这种方法的带动下,可以几乎在同时得到两边位置的电压电流估算值及实际值。通过实践研究可以发现,在故障因为外部原因所引起的情况下,线路两边的故障电压分量测量结果同估算结果是类似的。可是在故障本身为外部原因时,线路整体至少某个方向电压故障实际值同估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样便能够形成故障元件判别根据。对于故障元件进行判别,其工作原理是参考负序判别、正序判别元件和零序判别三个类型。这些判别优势可以准确地判定出内外故障负接地故障、相间短路故障。而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电压故障分布时的元件判别时,只是对远方电压幅值数据形成了明确要求,广域同步采样方面的精准程度尚未曾做出统一规定,因此只保证故障两边特征校正达到基本同步便可。从这样的分析当中我们能够发现,这种原理应用手段可以避免潮流变化因素的影响,继而达到故障线路的有效识别。

2.2 综合广域阻抗情况

由于要照顾到广域电流同普通电流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动范围线路数量的不一致性,则会产生同普遍意义电流差动相比区别明显的灵敏度指标变化,灵敏度指标变化主要会受到线路电容指标影响,影响程度随具体情况而有所区别。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线路数量的不同给对应差异性分布电容电流造成了影响。本文所探讨的基于综合广域阻抗情况下的故障元件判别,在工作原理上基本可以实现分布电容影响克服,与此同时达到灵敏度上的高效性。从这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说,把综合式阻抗同广域继电保护工作结合起来产生的故障元件判别,首先在原理上便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再对仿真算法里面的数据加以验证分析,最终得到可靠结果,在对这种故障元件的判别手段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很可靠的耐过渡电阻功能、较低级别的转换式故障、较高级别的灵敏度以及选相性功能的优越性,是应当给以特别关注的。

2.3 概率识别下的信息融合

为了达到对传统广域继电保护出现的计算量太高、保护判断出现偏差等问题的控制,同时能够让信息容错水平得到提升,便要求使用概率识别基础上的信息融合手段。简单点说,概率识别控制下的信息融合手段其具体功效是:其技术在所设定的全部广域范围内某个固定时刻产生多处类型完全不同故障概率极低,这就让该技术只面向本有限广域区域中的单一元件实施故障识别及相应的编码处理,直接造成后期计算时的搜索范围控制。还有另外一点优势是:引入故障识别概率的计算手段,能够保证故障元件达到更有效判别。在当前,故障识别概率在正常工作运行的平稳状态下,可以达到分组判断编码适应度的效果。通过计算方式辅助,得到的故障识别,其概率数值如果越大,那么它所对应的元件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就越高,这就就能够有效判定元件故障的存在。

3 结论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需要探讨的一项重点课题就是广域继点保护问题,为了达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可靠性以及高效性,也为了保障电力系统达到灵敏性要求,使其数据传输、数据控制及信号发送交换等项内容科学稳定,便应当在系统大局的战略要求出发,注意加强电力系统全面的规划检测与维修维护,从根本上提升广域继电保护、故障原件判别等项工作的效果,带动大电网全面发展。

[1]陈国炎.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的网络拓扑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4).

[2]李振兴.分区域广域继电保护的系统结构与故障识别[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28).

[3]杨增力.基于方向比较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2).

[4]尹相根.广域继电保护故障区域的自适应识别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6).

[5]何志勤.电力系统广域继电保护研究综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5).

猜你喜欢

广域元件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措施
广域雷达信息采集系统应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QFN元件的返工指南
关于配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几点探讨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宝马i3高电压元件介绍(上)
基于免疫算法的高容错性广域保护研究
被动成像广域空中监视系统综述
Cu4簇合物“元件组装”合成及其结构与电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