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设备精益管理初探

2013-08-15王玉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7期
关键词:精益港口设备

王玉伏

(天津港第五港埠有限公司,天津 300456)

1 概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以“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管理模式登上世界管理舞台,这种“以需求拉动生产过程,减少和杜绝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或者浪费,合理设计产品价值构成,满足客户价值的同时创造股东价值”的模式征服了管理界,推动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巨大进步。

2 设备精益管理

精益生产理论被提出后,逐步延伸至企业各项管理业务,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以最小的资源(时间、人财物)的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敏捷响应市场变化,为客户及时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这被称作“精益管理”。以此类推,将精益思维运用于设备管理活动,当属设备精益管理的创新实践,主要内容是:帮助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精准、高效地计划执行企业在设备的检查保养、维护维修、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节约成本等。就笔者所在的港口企业为例,港口设备的有效管理在促进港口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保证投资效益顺利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港口企业应在设备的管理上迅速转变观念和机制,逐步建立创新环境下的专业队伍及其管理体系。因此,设备的精益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 港口设备的特性

3.1 使用环境多变

港口设备多为露天作业,随着货物种类的不同,其作业环境也随之变化,对其性能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有的需要耐酸耐腐蚀,有的需要耐压耐撞击等。

3.2 自动化程度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已很好地解决了生产中面对的很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港口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能够更好地满足生产需要。许多设备都有状态检测、故障预警等装置,随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为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保障。

3.3 更新改造加快

随着各港口建设投入的加大,装卸设备等得到不断更新,即使原有的老设备也处于不断的技术改进、改造中,以适应不同货种作业的需要。

3.4 知识需求激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港口设备的种类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复杂,对人员知识的也有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得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而且还要学会一般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技术人员的良好技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很好地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设备的损坏,缩短设备维修时间和周期,降低维修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上述港口设备的复杂特性对港口设备精益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4 港口设备精益管理的作用

4.1 能够减少港口设备的费用,节约技术改造的投资,充分发挥港口设备的潜力。

在港口设备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尽早考虑设施未来的使用、检查保养等工作,必将对港口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港口设备的检查保养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设备状况的鉴定、维护维修的时机和方案的确定,无不影响着港口设备的使用成本,影响着港口生产的经济效益。

4.2 保证港口设备的合理使用

港口设备是按照港口生产的一定要求而设计建造的,其使用必须以设计的限定条件为基础,并按照设计的泊位水深、靠泊船只的吨位、码头堆场的承载能力而使用。如果超标、超载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复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所以港口设备的精益管理可以规范设备使用者的行为,同时为港口生产提供有效的帮助。

4.3 在保证装卸生产安全可靠实现的基础上,延长港口设备的使用寿命

港口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要受长期风浪、泥沙、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影响,而且要接受港口生产长期复杂多变的使用条件的影响。港口设备的损伤和隐患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可变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仅能对港口的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而且会使员工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

5 设备精益管理的三部曲

设备精益管理基本上是围绕检查保养、维护维修、技术改造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其中,检查保养主要结合设备的性能和工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其保养期限,并配合码头生产的状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保养,在设备正常出勤、设备保养成本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维护维修主要是在保证装卸生产安全可靠实现的基础上,通过维护维修的手段延长港口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改造主要是改进设备出厂时所存在的缺陷,或不适合本企业现场的工况进行的技术升级,从而降低设备的潜在故障,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6 港口设备精益管理的执行

6.1 明确管理责任,制定管理目标

结合公司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生产状况以及设备的当前状况,通过对大宗项目或设备的测算,定额、有步骤地进行拆解,在确保安全生产和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相关维护维修或技术改造的进度,力求在相关的预测生产量内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精益管理目的,在此方面做到事前有计划。如笔者所在的公司现有980G型装载机17台,部分机车已运行11余年,运行台时部分已超6300小时,主要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举升部位,高压泵内部机件、各种阀磨损严重,机具泵、串联泵频繁出现故障,各部举升缸,转向缸、翻转油缸渗油,各部位轴销孔磨损严重,旷量较大,线束老化、腐蚀,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为保证公司机车安全运行,我们对现有的980G型装载机的技术性能开展了全面的技术普查和评估工作,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及解体分析,确定每台装载机的维修部位。针对机车技术状况,制定了详实可行预防的维修计划,逐台进行技术性能恢复工作,从而保证了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运行安全。

同时根据该设备主要支出的成本项目,我们从宏观上进行拆解细分为主要控制节点,并逐一落实到责任人,并要求相关责任人做到:(1)确认并跟进设备的最低存量。(2)及时做计划采购,并跟进设备的到位状况。(3)分析相关的功能价格比,并建议企业或部门更换相关品牌和供应商,建立设备优化组合的基础数据库。

通过对管理目标中的年度预算和对设备当前状况的分析,成立专项管理或技术攻关小组。如针对我公司牵引车及半挂车的轮胎进行分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转变思维模式,将原装轮胎在磨损到达一定程度时,提前将其拆下,送至专业厂家进行翻新处理,并结合轮胎的使用和所能承受的压力,制定出相关的更换标准,如冬天在使用翻新胎上可适当多用油,且时间可相对延长些,而在夏天则多用原装轮胎,而时间相对减少,同时在监管方面加大力度。

6.2 健全基础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结合本企业的作业要求自上而下的建立设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严格设备使用的抽检、监察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对出现的违章操作绝不能放过。在使用方面要坚持“定人定机”制度,使得设备的“管、用、养、修、查”均有专人负责。

加强技术人员的教育学习,让其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便于正常使用设备。结合港口设备露天使用的特性,还要做好现场作业的协调工作,使现场调度员等岗位人员时刻注意设备作业动态,在环境恶劣时更为重要。

加强设备出现场前的检查工作,不能让设备带病作业。建立健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制定月修、季修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这样在一线设备出现故障时,作业的后续有保障,同时也给抢修故障设备争取了时间,更能保证修理质量。

6.3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设备效率

有意识的增加某些专项检查,如对重点部位、重点机构在检查保养方面,将保养和检查的时间缩短,并增加相关的检查项目,如将发动机、刹车系统的检查和检测时间缩短,同时增加了金属结构件及焊缝的专项检查。如笔者所在的公司门机(40T)2012年使用率高达79.86%,40吨门机已运行12年。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设备运行状况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甚至出现了钢结构开裂,给设备运行带来了极在的运行风险。为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我们组织开展了月度门机钢结构专项检查工作,对各门机钢结构的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对存在的隐患早发现、早解决,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为公司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设备的及时保养对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十分必要的,切不可只顾生产而忽视保养工作。因为保养能消除设备隐患,若不及时有效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了维修成本,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笔者所在的公司在设备管理上极积推行设备的主动维护工作,通过推行设备的主动维护工作,延迟失效发生,减少维修,最大限度减少停机,达到相对成本较低的一种维护方式。通过设备主动维护在设备正常运行阶段尽可能地避免维修,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大修理间隔,大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运,使设备的维修成本会大大降低。

对设备的技术改造,这是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出勤率中重要的一环,也是精益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它的主要是通过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出勤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6.4 系统管理观念,加强现场管控

对于设备精益管理,我们不应理解为节省成本就是精益管理,这只是设备精益管理的初级阶段。我们应理解为是寻找某个平衡点,这就要求管理者有个全局的观念。设备精益管理有其特殊性,它与设备的“管、用、养、修、查”密不可分,之前所提的精益管理,缺少了“用”这一环节。作为技术管理部门,我们在“用”这一方面可以起到监管作用,如设备在满足生产的前题下,少出一台设备,其维修保养就可少做一次,相应的机件或零部件帮命就能相应的延长,油耗支出就少,发动机的大修时间相应延长,精益管理的目的显而易见。如可以针对堆高机在单位时间内的装卸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对操作部门进行建议,同时对为数众多的牵引车辆的监管也是如此。

结语

设备精益管理是一门综合技术,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其发展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财务、流程、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需要从各个控制节点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展开分析研究,就能达到精益管理之目的。我们必须及时总结,不断探索,推动港口设备精益管理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设备在港口装卸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作业效率,增强港口企业的竞争力。

[1]杨旭杰,陈昌斌.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3).

[2]陈海霞,董洪伟.浅谈港口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港口科技,2009(5).

[3]李志刚.港口设备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

[4]雷海东.浅析设备精细化管理下的成本控制[Z].

猜你喜欢

精益港口设备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港口上的笑脸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惠东港口
创业从精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