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雅安地震看微博“自净”能力的提高——以新浪微博为例

2013-08-15胡永爱

科技传播 2013年22期
关键词:雅安辟谣新浪

胡永爱

湖南省湖南大学科技新闻与科技传播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0

“自净”一词来源于生物领域。自然界中,环境要素对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而微博的自净功能是指:不实信息在微博中传播的同时,由于相关权威信息的不断发布和微博用户自发的辨识和质疑,虚假信息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直至真相得到有效传播,谣言最终失去生命力。”2013 年4 月20 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 级地震,震源深度13 千米,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的72 小时内,当地通信的暂时不畅、部分网民不善甄别信息、媒体的把关不严等因素导致初期微博谣言迅速出现且得到较广泛的传播。同时,此次地震谣言在新的形势下也得到了及时的抑制,意见领袖、草根用户对谣言的辨识能力有所提高,加上管理者完善谣言揭发和举报制度的助推,微博自净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1 微博意见领袖设置辟谣议程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中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微博中的意见领袖主要通过议程设置来影响其他用户,他们撰写140 字以内的文字,附上图片、视频、链接等,或者转发他们认为重要的信息,供“粉丝”们阅读并进行传播,从而影响更多的微博用户。

新浪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可分为认证与非认证的。经过实名认证的通常是现实生活中某方面占有强势地位的人,例如演艺界人士、作家、学者等个人用户,也包括传统媒体、民间组织等群体。非认证的微博意见领袖大多是普通人,因其在微博中发布吸引人的内容,网络中活跃程度高,拥有与认证用户一样大量的粉丝,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雅安地震初期,有网友在微博上宣称早前就有人预报出了此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理位置,以致部分网友信以为真,在微博中把雅安地震预测失效的怒火宣泄在地震局身上,认为地震局渎职隐瞒。就此,果壳网在4 月20 日22∶40 分发布了一条微博:“【为什么地震预测不可信?】中短期的地震预测是全世界的学术难题,还没有被攻克。目前科学家能做到的,只是提前几秒到几十秒进行预警……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裘布依井流写了一个帖子,剖析了那些预测背后的奥秘。”(http∶//t.cn/zYHLAIh)其中不仅简短地说明了地震预测不可信的原因,更附上详细科普地震相关知识的帖子,该条微博转发达18000 多次,有效地破除了流言,安定了民心。从第一条微博发布至4 月27 日,果壳网(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15000 多条微博,拥有83 万余的粉丝,给果壳网的微博辟谣的力度和可信度奠定了基础。雅安地震中谣言出现得虽快,诸如果壳网的意见领袖立刻从权威的角度站出来对谣言进行解析澄清,设置辟谣内容为议题,加上大量的转发,使得本次地震的谣言很快平息。

美国社会学家P.F.拉扎斯菲尔德曾提出“两级传播模式”,意见领袖从信息源处获得信息,再将讯息传递给社会大众。雅安地震后,由于交通和信息的短暂闭塞,意见领袖在微博不再仅局限于转发从其他信息源获得的信息,有意见领袖开始自己充当了信息源,这样在破除谣言时会更加有力、真实。作家、时评人李承鹏在地震发生后奔赴灾区进行救援,同时在其认证微博——“李承鹏”中记录了其所见所闻。21 日上午微博用户“@贾代腾飞”称龙门乡五星村缺水、食物和帐篷,有网友称其造谣,李承鹏就此在微博上澄清道:“我不认识@贾代腾飞但我证明,这是真的……我们有视频为证,而且不止一段,而且有同行记者为证……”相关微博转发量达四万多次。

现代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得到真实讯息的渠道和方式增多,在灾难中得到真实信息的机会相应增加,他们中的大多数关注时事、关心灾难、知识面广、身肩责任感,会自觉地追寻事实的真相。又因其巨大的粉丝量和受尊重的社会地位,往往在不自觉中设置了微博议题,这样的优势便是地震中他们获得辟谣信息的速度快,同时辟谣信息的散布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2 草根知情人微博助推辟谣传播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 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0 年10 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 万人。”而截至2012 年12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3.09 亿,网民规模达到5.64 亿。微博用户的数量支撑还是由普通用户来完成的。

微博以一年将近翻一倍的速度增长着,用户的普及、数量的增长对微博内容的散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注者与被关注者之间不是传统媒体中的单向互动模式,而是形成一个树状传播结构,一个被关注者发布了不实信息或者辟谣信息后,他的关注者可能有部分会转发甚至加以发挥;而这些关注者的“粉丝”们再进行下一阶段的传播,病毒式的传播由此进行。每一个微博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传播中心,从这个传播中心散播出去的信息再辐射给其他人。因此,传播中心越多,信息传播得越及时、越快,从而为谣言的迅速传播、聚合和裂变带来了可能。那么上文中提到的微博谣言和微博辟谣在此次地震中传播速度和广度俱增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即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微博“把关人”也越多,微博的自净能力自然也就越强。意见领袖们的辟谣信息和传播效果是通过微博中这些草根用户转发后才显现出来。

微博越来越多地和外部软件、论坛或其他网站等传媒形式捆绑、联系起来,微博用户传递的信息拓展给整个互联网的网民,使得信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被共享,也使得谣言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被传播,更促在更快的时间内从不同的渠道获得讯息使谣言得以攻破。

4 月20 日上午,《新快报》调查新闻中心记者、新浪微博名为“记者刘虎”在其微博中接连发布了“#雅安地震#芦山县,倒塌的楼房。”和“#雅安地震#地震中受伤的人。目前余震已发生多次。”等多条关于雅安地震的微博,并配上图片。事后有网友发现这些微博所附图片并非现场真实照片,而是博主用2008 年“5·12”什邡、映秀等地旧地震图片冒充。多位微博用户作为举报人举报了这些配图不符的微博,经新浪审核后,微博社区管理中心判别举报人胜诉。经不少媒体官方微博和微博名人转发后,不实微博已被删除。

从新浪微博处理的不实信息看,绝大部分不实信息的举报多为 “草根”知情人网友,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博用户教育水平和素质的日趋提升,看到信息后主动核实、考证的自觉性日渐增强,“把关人”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说到底,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是基于传播接受者的。人数越多,讯息传播的“网”张的越大,覆盖面也越广。微博草根用户作为这张“网”上的无数个节点,在微博这个平台上互通有无、筛选信息、甄别真假。

3 科技权威解读破解微博谣传

科技新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科技新闻的社会功能中包括科普功能和舆论监督功能。“科技新闻报道为社会所发挥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的作用,是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它使科技新闻具有强大生命力。”科技新闻的舆论监督则包括对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社会现象进行批评,对学术界、科技界不正之风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揭露和对“伪科学”的批判。微博上传播的科技新闻和信息虽然简短,但本质上也要符合这些特性,承担这些责任。

在现代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普通人要从大量的信息流中甄选出真实可信的信息是有一定难度的,科技界的权威和专家则有着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高的辨别能力,因此应该做到“权威发声”,科学解读突发事件中的相关知识,深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原理,担负起破除微博谣传的社会责任。雅安地震中,他们也确实在努力做到,及时从专业领域解释事件,澄清微博不实信。

地震发生后,在线访谈的辟谣方式也被积极地利用,专家学者们受新浪微博邀请,在线为网友答疑解惑。同时,科技界的科学家和专家们在各大微博专题上,运用通俗的表达发布专业意见,引导民众消解不必要的恐慌和愤怒情绪。例如,在雅安地震后有网民猜测此次地震与汶川地震相关,但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后得出结论:雅安地震对成都影响不大。微博名为“途迷花事了”的网友在6 月30 日发表微博:“【专家:雅安地震对成都影响不大 与汶川地震无关】本次地震对成都的影响不大,大致判断成都本次地震的裂度为6 度,而成都的房屋是7度抗震的,所以专家说,成都市民大可放心回家。另外该次地震与汶川地震无关,因为它在汶川地震余震范围之外,且震级较大。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地震带的中北部。”专家的观点相对来说更有说服力,经过网友的摘录到微博,会有更多的微博使用者进行转发,便能起到辟谣的作用。

4 管理者以“他律”促微博自净

新浪微博从2009 年诞生至今一直在加强对微博信息发布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辟谣平台、推出 “新浪微博不实信息曝光专区”、开通全新官方微博“微博辟谣”账号等举措给微博用户提供了“自净”的机会和平台。

截止至4 月27 日,“微博辟谣”账号发布了325 条辟谣信息,其中包括“有用户发微博称‘四川雅安当地政府不给灾民发放生活急需用品遭到民众围堵!武警赶来镇压’,经查,此微博中所用图片实为2008 年武警官兵投入北川救灾的新闻图片。”等等。雅安地震相关的辟谣微博转发人次均上千,地震中寻找一名叫徐敬女孩见妈妈最后一面的不实微博的原辟谣微博转发甚至达到5000 多次。新浪微博自身账号的辟谣实有一种权威性附加于内容之上,微博用户转发时自然会少一些顾虑。除微博主动核实外,新浪微博为用户在每条微博下增加了“举报”的权利,同时界定了“不实信息”的具体内涵,包括信息虚假、夸张、配图不符、过期、残缺等。用户在看到不实信息后可点击举报或者拨打举报电话,再由微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后公布结果,被认证为谣言的微博会在原微博上用醒目的颜色标记“此内容为不实消息,已处理。”另外,微博用户亦能在新浪微博社区管理中心“举报处理大厅”下的“不实信息”类别中了解到举报人、被举报人、举报微博内容及举报原因等具体细节,举证阶段、判定阶段和结果公示的流程在网页上一目了然。判决对比下新浪还设置了旁边用户支持率投票与留言板,虽然投票结果只代表旁观用户观点,对判定不产生直接影响,但让其他微博用户通过这种形式参与进来无疑增加了网民对新浪微博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对微博不实信息的管理的透明度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这些举措给在微博中发现不实信息的用户和愿意传播辟谣信息的用户增加了发言权,使微博用户们能够在官方的辟谣平台上表达自己、核实信息。

5 结论

微博在受众生活中的迅速扩张让意见领袖和草根用户开始有意识地过滤、核实,再传播可靠信息,加之微博管理者的控制举措,带来了新浪微博自净能力的提高。雅安地震中,微博的自净功能已初显成效和效率,可以预见,未来微博在灾难中信息传播会更加趋于理性和真实。

[1]范雨霏,马书平.从最近实例看微博谣言传播的原因及应对[J].中国记者,2012(9).

[2]周诗妮.微博辟谣: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治理的新模式——以日本“3·11”地震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11(4).

[3]尤龙,洪禺.微博谣言的生成机制及传播效果分析.新闻爱好者,2012(10).

[4]全会,方彦蘅.微博谣言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2(1).

[5]丁琳.微博谣言治理模式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6]李浩鸣.浅论科技新闻[J].科技新闻,2011(4).

猜你喜欢

雅安辟谣新浪
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雅安媒体人
猴子虽小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关于拍卖的辟谣
新浪读书排行榜
隆力奇慈善雅安行
辟谣是为方便面“正名”第一步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
网络时代政府辟谣的应急管理机制
祝福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