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粟裕曾经麾下战将如云

2013-08-15张雄文

领导文萃 2013年22期
关键词:总参谋长统帅陈赓

□张雄文

1950年对粟裕而言,的确有些流年不利。

先是攻台作战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山姆大叔在台湾海峡横插一杠,使他一年365天的准备之功,瞬间毁于一旦。随后,毛泽东将他调往东北,还把攻台的战略预备队13兵团、全军机动力量19兵团以及他的老部队9兵团组成东北边防军(计划辖11个军约70万人,与粟裕12个军的攻台部队差别不大),继续让他统领,还给他配备了东北野战军林彪的副司令员萧劲光、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副主任萧华做副手,准备出兵朝鲜和老美大干一场。

不想,多年的战伤却早不发晚不发,偏偏这时候出来凑热闹,特别是头颅里的3块残碎弹片,弄得他头痛难忍,左右环视都困难,吃饭还得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直线上。毛泽东无奈,只得走马换将,让两个“候补队员”上场,先是林彪,这又是一根“病秧子”,最后只好让彭德怀去了。

以粟裕大兵团作战的超一流表现,毛泽东攻台作战、抗美援朝都将其作为首选,当然是深思熟虑后的谨慎之举。而粟裕也只要左右成功一个,他的功勋在军事统帅里,则几乎可称“国士无双”。

不过,即便没有这两仗,他的赫赫战功与军界地位也早已跻身统帅人物行列了。

麾下战将如云

粟裕作为一个方面军的统帅,1955年授衔之前,曾直接指挥或毛泽东计划令其指挥过3个大将和26员上将。

第一个大将是陈赓。1947年12月,粟裕奉毛泽东“由粟亲率(华野部队)南下与陈(赓)谢(富治)会合,并归粟统一指挥,沿平汉向南直迫武汉”的电令,指挥陈赓打过平汉路战役。1948年1月,毛泽东又多次明示粟裕,令其指挥陈赓兵团作战:“粟裕及陈谢两军统一由粟指挥,由现地向豫鄂陕边行动。”因为陈赓兵团属于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与华野是兄弟部队,而且陈赓资格比粟裕老,南昌起义就是营长,粟裕不过是警卫班长,因此毛泽东特意交代粟裕:“陈谢及十纵、十二纵受你们指挥,你们应当放胆指挥。”1954年10月,粟裕被任命为总参谋长,陈赓也做了副总参谋长,又成为粟裕的副手,在其直接领导下工作。

第二位大将是张云逸。这是一个比许多元帅资格还老的“元老”级人物,曾做过两年的新四军代军长,是粟裕的老上级。直到解放战争快结束的时候,粟裕才在指挥体系与职务上超过他。当然,如果粟裕1948年5月不谦让陈毅,担任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那么这种超越就可提前一年。1949年6月,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机关合并后,粟裕是华东局分管军事的常委、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持华东军区及三野总部工作的副司令员、三野前委书记。张云逸为华东军区及三野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实际负责山东军区工作,成为粟裕事实上的下级。

第三员大将是萧劲光。这位林彪东北野战军里的副手,红军时期也是粟裕的上级,在1950年6月以海军司令员的身份配属粟裕指挥,准备攻台。攻台计划取消后,他又被毛泽东特意安排为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员,准备协助粟裕抗美援朝。

粟裕指挥过的上将,华东野战军里就有王建安、叶飞、许世友、陈士榘、钟期光、唐亮、宋时轮、韦国清、张爱萍、傅秋涛、宋任穷等人。这些令国民党军闻风丧胆的将领,除张爱萍、宋任穷时间较短外,其余均长期在粟裕麾下南征北战。

1947年12月至次年1月,粟裕又一度指挥过中原野战军将领苏振华、谢富治、杨勇、王宏坤。1950年7月,东北边防军成立时,萧华、李聚奎、邓华、赖传珠、洪学智、韩先楚等原林彪麾下的战将,均被毛泽东安排为粟裕的部将,有几位后来做了副总参谋长,直接归总参谋长粟裕统领。1954年总参谋部时期,归粟裕统领的副总参谋长还有西北野战军彭德怀麾下的战将张宗逊、彭绍辉、王震、华北军区聂荣臻的战将杨成武以及红色“特务”头子李克农等人。

以上将领共29人,占正式授衔的9名大将、57名上将的44%。

粟裕统领的大将、上将如此之众,中将级别及其以下的将领则更不消说。他统率的三野最强盛时有80万之众,兵多将广,仅次于林彪的四野,中将级别的将领原本就“人多势众”。

“粟总”之称

解放军总部以及各个方面军里,有8位统帅级人物常常被部下或同仁称为“某老总”或“某总”,并一直沿用至建国后,成为比他们的职务或军衔更令世人景仰的称号。他们是:朱德、贺龙、徐向前、彭德怀、林彪、陈毅、聂荣臻、粟裕。

在方面军级的军事主官中,只有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是例外,未被称为“刘老总”。原因是他出于谦逊,不允许部下称“刘老总”,大家也就习惯于称“刘司令员”了。因此建国后,与罗荣桓被称为“罗帅”、叶剑英被称为“叶帅”一样,刘伯承常常只被尊称为“刘帅”。粟裕与林彪因为最年轻,统率千军万马时属“少壮派”,很少有人称之为“粟老总”及“林老总”。

张震回忆说:“我到(总参)作战部时,在总参工作的首长只有聂荣臻和粟裕两位。我还是按照解放战争时期的习惯,分别称他们为聂总、粟总。”张震是粟裕的老部下,称呼“粟总”不奇怪,有元帅军衔的叶剑英,出于对粟裕打仗本领的钦佩,在1958年9月欢迎被“贬”到军事科学院当自己副手的粟裕时,竟也不叫粟裕同志或粟副院长,而是叫“粟总”。

“文革”中,江青处处飞扬跋扈,对许多元帅颐指气使,大不敬是家常便饭,但对解放战争中常给毛泽东和自己带来惊喜的粟裕,一点也不敢小视,常常以“粟总”称呼他。

1984年2月粟裕辞世后,老部下王必成得悉,叹息说:“粟总是被浪费的人才!”

显然,“某老总”或“某总”这一称呼,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们在军中的统帅地位,与后来的元帅地位是相当的,只是粟裕因为又一次谦让,失却了元帅这一军衔而已。也正因为此,仅为大将衔的粟裕,在和平年代渐渐被淡忘了“粟总”的称呼。加上1958年挨整,平反又最晚,囿于宣传力度与级别的缘故,与其他7位“老总”逐渐拉开了距离,成为方面军统帅人物里的畸零者。

猜你喜欢

总参谋长统帅陈赓
传奇名将陈赓
统帅重新定义“年轻人空调”
朝鲜证实朝军总参谋长换人
陈赓军事思想简论
纪念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
后金的军事统帅努尔哈赤
古罗马最负盛名的统帅——凯撒
古希腊的杰出军事统帅: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