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里:副厅长的政务微博经

2013-08-15尤蕾

小康 2013年7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民工

文|尤蕾

陈里,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而在他看来“,自己算个啥嘛”,中国地厅级干部太多了,他不过是从山沟里走出的一介书生。陈里眼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身份正如其新浪实名微博中标注的,是“三农、社会学学者,管理学博士”,而非厅长。

微博,是陈里深入乡土中国敏感肌理的锐器,他以此率性释放着血液中的农民情结。此番江湖,有别于庙堂,不同于书生意气,几乎全部与底层相关。2012年,他微博邀请农民工吃饭,今年又高调发微博倡议“待用快餐”。短短一年,他的微博粉丝突破千万,荣升大V。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公务员,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公民,在一个弱势群体面前慢下脚步、回头望一眼就足够了,这证明你的良知还在,说明血还是热的。”说到此处,陈里会略显激动,他说上了学,进了城,当了官,但裤腿上仍沾有泥巴味,忘不了根。

采访间隙,陈里偶尔会刷微博,看评论,跟随他多年的下属说,“我们领导特别喜欢上网”。陈里并不认为上网会玩物丧志,反之,他忧虑的是,现在很多干部还不会上网、手机信息还不会发,对微博、微信所知甚少。这种现象如果不改变,网络问政就是一句空话。

官员能够实名发言已属凤毛麟角,而4次公布手机号以回应“秘书打理微博”的质疑,“躬下身子,放低姿态”与网民交流,宦海之中,陈里确属特例。

“这里没有厅长,只有陈里”

开微博3年后,网络再次将陈里推向高点——这源于4月12日他发出的一条消息。

当日,陈里坐在高铁上,发微博倡议“待用快餐”。即希望前去快餐店就餐的人提前买下一两份快餐寄存于店里,以便提供给其他有需要的人。他看似一时兴起的创意也来自微博的“倒逼”。

“每天微博上都有几百人@我,寻求帮助。”陈里感叹,看到因一时经济窘迫而被迫乞讨的弱势群体,心里不是滋味,就想着如何给他们提供更体面的帮助,于是“待用快餐”的想法很快成型。

陈里连发3条微博,当晚就得到了一些餐馆的响应,西安某餐厅老板高文麒看到陈里的微博后,第二天就挂出牌子,推广“待用快餐”,自己率先认购了5份。随后不到两月时间,全国30多个省市,有200余家餐厅加入。

陈里始料未及。“待用快餐”脱胎于欧洲的“待用咖啡”,购买咖啡的顾客提前支付一两份咖啡的费用,供贫困者取用。陈里把“待用”移植到了公益井喷时代的中国,非但没有出现水土不服,反而迅速被接纳和本土化。

更出乎意料的是,陈里没有听到刺耳的嘲讽和质疑。往往实名认证的官员一有所动作,总会有人跳出拍砖,“作秀”成为最常见的“罪名”。陈里理解官民之间形成的微妙对抗,但这次他和公众无缝对接了。他始终认为,爱心深藏在内心太久也会生病,只要有机会,就该找到释放的地方。“待用快餐”,是他帮自己、也帮别人找对了地方。

“我们低估了民众爱心的群众基础,认购多于认领;我们低估了弱势群体的基本自尊,没有发现一例骗吃骗喝。”陈里发出这条微博时,内心平添了几分底气。

然而,陈里闯荡微博江湖并不容易,浮沉褒贬,总在舆论场中交替往复。一年前,他一度放弃微博,认为那是一种太难操控的东西。

多年分管信息工作,注定陈里与网络,与微博的结缘要先人一步,而其中的纠结也成为他的成长之痛。

一直以来,总有人不解,一个公安厅副厅长跑出来玩微博,就不怕被人说成不务正业?陈里则义正辞严:官员开实名微博,尤其要面对质疑。要心里没有鬼,经得起质疑;要有雅量有心胸,装得下质疑。

孰料,一言成谶。

2012年5月25日,陈里在微博上看到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倡议请农民工吃饭,受到启发,他立即发出邀约,和几名农民工在微博上约定好吃饭的日子,有媒体获得消息想参与其中,陈里一一婉拒。周日,陈里和农民工们在西安一家老字号吃羊肉泡馍,席间,他说,这里没有厅长,只有陈里。

一场普通的宴请,却在网络上急速发酵,以至于陈里遭遇舆论风暴。“你又不是民政厅长、农业厅长,一个公安厅长请的哪门子饭?就是作秀”、“那些农民是不是提前说好的,是不是托儿”,质疑之声铺天盖地。

“我做错了吗?”陈里一时无辜且无助,也难以找到答案。而此前,公众对他角色的错位期待也令他难以招架,“每天那么多求助信息,不是我个人能力和权力范围就可解决的,辜负了网友的期待怎么办?”

陈里决定不“玩”了。6月23日,他宣布退出各大微博。

“官员上微博不容易,要承担太多不该由其个人承担的体制责任。”律师廖睿如是说,“陈里走了,很遗憾,但理解。”

网友“黑猫总统”公开呼唤,“陈厅请留步,我们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您”。一时,响应者众,一句“身正不怕影子斜”打动了陈里。

一周之后,陈里重返微博,“是网友们把我叫回来的”,提及此事,他小小地得意。其实,陈里是给自己找到了淡定的理由,“我是管理学博士,研究三农问题,这可比我当公安厅副厅长早两年呢。怎么就不能关注民生,关注农民工?”

我是管理学博士,研究三农问题,这可比我当公安厅副厅长早两年呢。怎么就不能关注民生,关注农民工?

“带着感情解决农民问题,事情就会变得容易”

开通微博后,陈里就想着为三农问题尽一点绵薄之力,“这不是喊空口号,而是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个实际问题,给予真正的关切。”于是,陈里请农民工吃饭,在微博上发起“为农民工办十件实事”的活动,利用大V的影响力持续推动解决农民工子女异地求学问题等等,线上线下忙得不亦乐乎。

对此,陈里说,有人质疑他在借此捞取政治资本,但其实他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他曾是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用今天的流行语那叫“火箭式”提拔,难道还需要靠微博搏上位?如果要为他的动机找一个适当的理由,那就是——他曾经也是农村的一个穷小子。

陈里出生在河南省镇平县一个普通农家,是7个孩子中的老大。和大多数“五零后”一样,他经历了极左时代唯成分论带来的磨难。因大爷抗日战争时期做过伪保长,陈里的父亲做了27年临时工却无法转正,反而被清退回农村。“我们遭受着白眼和歧视,命运都掌握在别人手里。”陈里说,因为生产队长一句话,已是副班长的他就无法升入高中,那时,升学是“根红苗正”者的特权。

社会上流行一种成功学的论调,说什么要与比你有水平的人交往,与能提高你的人交往,统统都是胡扯,如果都是那么功利的话,还有什么情感可言?

之后,陈里和四个地主的儿子一起被挑选进入“愚公队”,修水库修公路,抢收抢种,包揽了几乎全部脏重累的工作,当地人称之为“敢死队”。他的队友全是地主富农子弟,“我们是最底层”,陈里说。

在“愚公队”近两年时间,别人中午或睡觉或打牌,陈里则拿起竹笛子躲到一个山洞口,吹笛、唱歌、搞创作。“那个山洞特别深,本地人几乎都不会去,瘆人啊!”陈里回忆道,音乐是绝望中的惟一一丝光亮。

在陕西省公安厅信访办公室内,依然挂着几面锦旗,是陈里接待过的老上访户送来的。陈里在纪委书记、副厅长位置上已经坐了9年,凡是他下去接访和百姓上访的案子,无一例外都一次就解决了。而这些案子过去都是经过几级政府、公安机关,甚至法院“折腾”过的。陈里并不觉得自己神通广大,只是,带着感情解决农民问题,事情就会变得容易。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成功学的论调,说什么要与比你有水平的人交往,与能提高你的人交往,统统都是胡扯,如果都是那么功利的话,还有什么情感可言?”陈里说,心里装着农民,农民是能感知到的。

如今,陈里在自己的微博上建立了“三农问题”的微群,在这里,汇集了熟悉三农问题的各路精英与关心三农问题的网友,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求解三农问题。陈里提出“四轮驱动”命题,以解决三农问题。法治建设向三农倾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农民宅基地、自留地确权,防止野蛮拆迁;保护近三亿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化解各类矛盾,用真情解决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哪一个问题处理不好,后果都不堪设想!”

而最近让陈里忧心的是农村拆校并校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未来是有渴求的。所以我在去年请农民工吃饭时,特意买了路遥的《人生》等一批励志书籍送给他们。”陈里这一代人,走出农村靠的全是读书,信奉知识改变命运。

“你知道学校在农村意味着什么?”不等记者回答,陈里紧接着说,那是文明的符号,跟西方的教堂一样神圣,乡村教师则是当地最有文化最受尊重的人。农民在地里看到孩子背着书包上学的背影,他们就特别有干劲,因为这个孩子是全家的希望。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是你的大学有多好,而是你的小学好不好。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大学,但是每一个公民都至少受过中等教育,也可以说是义务教育。”陈里说,而你看看现在,有些孩子被打工的父母接到城市中上学,有的干脆辍学,农村的学校一片凋敝!尤其是6100万留守儿童的前途如何,无人知晓。如何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恢复农村教育的元气,成为了飞速发展的中国必须求解的命题。

陈里曾在微博上发出一条“海口农民工13年献血11万毫升,女儿却难上学”的消息,讲一名甘肃农民工在海南打工多年,还是“义务献血大王”,但因户籍不在当地,随迁子女无法入学。

呼吁发出后,当地政府帮助这位农民工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事情解决,陈里高兴之余又有担忧,仅仅靠官员的作为和怜悯,始终无法触及问题的实质,最终还是需要制度推动。

陈里喜欢调研,乐于写书,发出的微博也带有学者范儿。私下里,他的不少下属在提到陈里时,“学者型官员”成为他们口中的高频词汇。

三农问题中与陈里本职工作交集最大的一部分,当属农民犯罪研究。陈里博士论文的扩充之作《经济利益与中国农民犯罪原因研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压力是农民犯罪的主要原因”。他的这一论断在近日发生的厦门公交车爆炸案中又一次得到了证明。“陈水总不是报复社会,而是贫困绝望,诉求得不到满足,这种怨恨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最后爆发了。”陈里说。

陈里多次在微博上说: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民生发生博弈的时候,必须向民生倾斜,一个小贩的背后就是一家人的生计;一筐农副产品就是农民一季节的收成。其实老百姓最初的诉求很小,但在寻求解决的途中,看到了太多的白眼,听到了太多的冷言冷语,到头了,有理的官司输了,田地也荒芜了,有的还妻离子散,小事积成大怨,大怨变成大恨,最终转变成报复社会的恶性案件。这些血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政务微博要“接地气”,要“民生”

据《2013年第一季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称,截至第一季度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突破7万,厅局级政府微博总数近1900个,县处级政务微博总数超过1万个。而真正能够在微博江湖中风生水起的,屈指可数。

作为“微博达人”的陈里也坦承,官员实名认证微博不仅仅属于自己,先天就带有政务微博的味道,“过于严肃不行,过于随意也不行,不互动不行,删帖拉黑更不行。”

也因此,业内一些专家对于官员实名认证微博并不看好。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指出,从近两年来国内政府高官开通实名认证微博情况看,多数官员微博很不活跃,部分官员微博长时间未更新,并未起到网络问政的效果。

陈里希望破局。“执政党和领导干部需要迎接网络政治带来的挑战,走进网络,听民意,解民忧。”常年分管公安科技信息工作的陈里深谙网络在传达民意上的威力,今年1月21日他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努力提高网络社会条件下的执政能力》一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上了封面目录头条。

5月17日,昆明市长开通微博,陈里次日就发出“需要雅量也需要决心,希望有实质性交流”的微博,文末以“期待用心和网友沟通”作结。其中“用心”二字正与“听民意,解民忧”的词义不谋而合。

“什么是民意?”陈里卖个了关子。

和大多数官员一样,陈里初开微博,也是一会儿“潜水”,一会儿实名,见着网络舆论凶猛,就赶紧匿名。而微博内容大多谈论文学艺术,陈里说,只有风花雪月没有风险,不会引来别人的评论和关注。而此后,随着他的学术研究小有名气,又经不住网站邀请,陈里的微博正式实名认证了,这就意味着风险和责任。“敢于把自己暴露在公众目光下,也是自我约束的好办法。”陈里如此宽慰自己。

2011年9月24日,陈里一改风花雪月的微博风格,转发了一个视频。某地铁路刑警酒后欲违章行驶,的哥不从被扇耳光。我说:“大家注意看!3分35秒!大赞!的哥说‘你作为为老百姓服务人员,你执法犯法,进去’说得真好!中!”与以往转发一两次不同,这条微博短时间内被转发了200多条,网友回复更是让陈里体味到与大V地位相称的快感。

这就是民意,紧接着地气。

“作为官员如果对真善美、假恶丑不敢发声,就缺少了与人民共同呼吸的心跳。”陈里说道,政务微博经历高速发展后,形成的先进理念与成熟经验,为今后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富,归根结底在于政务微博要“接地气”,要“民生”。在做客微访谈中,他对“接地气”的阐释简单而明晰:为人民,说人话,说实话,做实事。

在访谈中,陈里特别提到,过去当政者注重到老百姓家里去、到老百姓身边去,这固然好。但现代社会快节奏,他们不可能事事到场。借助新兴媒体这个广阔的平台,实现语音视频对话,文字交流,可以有效解决百姓的疑惑与问题。

“听民意,解民忧”的网络问政方式,也恰恰是陈里能够在微博江湖独善其身的法门。对此,陈里深以为傲,微博上所谓左右两派交锋激烈,但一次也没有伤及他,“哪一派都从来没有找过我的麻烦。”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微博邀请农民工吃饭一事却至今仍在给他制造困扰。五个省将此事作为公务员招录考试题目,其中某省份的出题方式让陈里很不爽,题目设置直接把结论引向了“作秀”。“我真想在网上发起质问,你培养公务员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按照你的理念,招来的公务员是我们老百姓的公务员吗?”陈里,怒了。

“‘秀’,某种程度上应成为官员的必修课……‘秀’得好,有利于改善和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消除隔阂。只是,这‘秀’不能离开一个前提,要在自己的分内真心服务,用心履职”——最终,陈里用《人民日报》上的评论,给自己找到了心理纾解。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三农问题专家陈家泽:农村改革突破重点在宅基地的三权分置
报纸类媒体三农问题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