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之谜试揭秘(连载五)

2013-08-15仲维波

黑龙江史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完颜伊春小兴安岭

仲维波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伊春”或同“邑屯村”

小兴安岭是完颜联盟的可靠后方

——“伊春”名称及金史典故新探

乌古乃是辽朝任命的完颜部第一任统管整个生女真各部落的“节度使”,他经过数次南北征战,终于“疾作而复,卒于家,年五十四。”追谥为景祖皇帝,庙号景祖。皇统四年,藏号定陵。

景祖乌古乃共九子(有说十二子),元配夫人,唐括部多保真,生有五子。依次是劾者、劾里钵、劾孙、颇剌淑、盈歌。乌古乃对他家儿子各有侧重,他说:“老大劾者柔和可治家务。劾里钵有器量知识,何事不成。老三劾孙也为柔善之人耳”。于是让老大与老二同居,老三与老四同居。乌古乃逝世以后,由其二子劾里钵继任。劾里钵去逝后,并未传位给其儿辈,而是传位给了其弟颇剌淑,颇剌淑去逝就交给了老五盈歌。劾里钵创立了兄终弟及的交接班的体制,这在完颜部成长扩张事业中意义重大。

查《金史》之述,乌古乃这几个儿子,大部分皆先后成为节度使,只有老大劾者和老三劾孙没接任“节度使”这样的官职,但这两个人也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且,他们的下代都是以后大金王国的精英干将。劾孙从作为人质开始,就在“土温水”(现金山屯)居住过。(前一章已介绍)至今仍留有(劾)河孙子沟之名就是证明,劾孙之兄劾者在金山屯横山也有居住的根据,现横山有一个山沟,俗名“孩子沟”这个山名非常奇怪,现人很难解释“孩子沟”名称来历,但笔者认为“孩子沟”其实就是“劾者沟”的后代汉人的叫法,古时“劾”音有时同“孩”音,至今民间仍发这种音。史书记载他与老二劾里钵居住一起,劾里钵在金山屯居住过已是当地多年流传的民间传说。《金山屯区志》选录了一篇名为《古泉的传说》,提到一个叫“滚鲁钵”的人,他在现金山屯横山发现一眼泉水,能医治各种疾病、返老还童,“滚鲁钵”发现此泉后又献给一个国王……这些故事早有流传,其中提到一个怪怪的人名:“滚鲁钵”。笔者分析,“滚鲁钵”是当地民间口头表达,并无任何文字记载,“滚鲁钵”是根据民间口头流传而以汉字记录的,因此,“滚鲁钵”就是“劾里钵”。“滚鲁钵”实质上就是“劾里钵”的同人不同汉字表达的民间传说。而汤旺河金时曾称为“搏河”,其实这名称,与劾里钵有关,二者音十分相似,将“搏河”若写成“钵河”人们是不会有任何争议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劾里钵名字的遗留。这说明,当年完颜部第二任节度使劾里钵确实在现金山屯一带生活居住过,或狩过猎、捕过鱼。这也同时可以推论,与劾里钵同居的劾者也在此居住过。

劾里钵在乌古乃九子中排行老二,由于乌古乃的赏识而子继父业,成为生女真新任节度使。作为这样的官职,他必须到“五国城”履任。但他经常回老地方,也就是他哥几个曾居住过的地方——土温水(即现金山屯横山)。劾里钵在小兴安岭留下了重要历史事件的痕迹。

改国相风波发生在“邑屯村”。劾里钵之父乌古乃任节度使时,曾与另一个大部落长“雅达”联盟,任命雅达为“国相”,双方合作的非常好,但乌古乃死后,劾里钵接任节度使时,劾里钵可能为了巩固本家族的核心地位,却在雅达去世后,并没任用雅达之子接任国相,劾里钵改由自己的四弟颇剌淑为国相。雅达的两个儿子由于未能袭国相而与劾里钵敌对,又由于劾里钵的叔叔跋黑未能继任联盟长而有异志,从中挑唆,双方矛盾激增。据金史记载,雅达之子桓赧(音nán),居完颜部“邑屯村”,并企图叛乱。乌古乃之妻、劾里钵之母,前面讲到的多保真女士不仅主管家务,连重大政务用兵之事也掌控管理。她知道此消息后,代领儿子劾里钵和四儿子颇剌淑亲自到“邑屯村”做说服工作。在酒席间,劾里钵、颇剌淑与雅达的儿子桓赧和散达发生争吵,并双方动刀相向。此时,多保真老人立刻站起来,用双手拉住双方握刀的手臂,大声说:“汝等皆我夫时旧人,奈何一旦遂忘我夫之恩,与小儿之辈争呼?”随后作歌,“桓赧、散达愤乃解”。

多么伟大的唐括·多保真!她临危不惧,在刀刃相向危险之时,竞能以歌唱平!她解危的地点叫“邑屯村”。“邑屯村”在哪里?以前的一些史学文章多认为此地在现在的宾县一带,另有说在按出虎水之南。但笔者更倾向“邑屯村”实际上就是在现伊春一带。从名称看,“邑屯村”是从女真语音标注过来的,这三个字是汉字的标注,实际上这个字是女真语多音节的一个地名词,其中的“屯”音和“村”音均为女真语一个音节,并非汉语的“屯”和“村”之意,换言之,“邑屯村”也可写成其它三个汉字:如“伊屯春”或“亿屯春”之类。“邑屯村”的“屯”音按当时地名,与“土温”(连音为“屯”)相联系。其发音应为。其中“Yì”音应译为“三”,“土温”音译为“半岛”之意,正是当时汤旺河并指集中部落居住地(现金山屯一带),“邑土温村”,有与半岛之地不远的一个居住区。就是“三土温”。“土温”当时为汤旺河的河名,联析为“汤旺河三岛之城寨堡”,而“村”字均属汉字标注,并非现今“村屯”之意。因为当时女真人多将地名称“××水”,少有称什么“村”“屯”之习惯,“村”、“屯”若指居住于乡下的村庄,是纯汉语的一种意思。而金史上的“邑屯村”并非汉语之意,尽管它也指的是一个部落居住地,但它是一个联音词,金史是后人根据女真语音以汉字化的理解标注的。因此,原女真语一定是“邑土温村”,或写“伊土温春”也可,即离土温水(半岛)不远的地方。“伊春”以前俗称“伊屯”“伊松”,两者发音相近,且与“土温(屯)水”(今汤旺河流域)是一脉之络。概指“土温水”即“屯河”岸边的一个山寨子,而“土温”或“屯”是“岛屿”之意,因此,就可译为:“三岛山寨”,或称“依岛山寨”。这正是现伊春地理环境的实写:伊春位于汤旺河与伊春河交汇处,正好形成三个河滩,称三个岛屿也恰如其氛。据研究,“伊春河”在清代之后称为“乌鲁木河”、“鄂摩罗河”、“伊松河”,似与“熟皮张”之意有联系,有人说是女真语产皮张的地方,此名是清代之后才有的,其在辽金时应称为“邑土温村”。由此看来,那个乌古乃时期的国相雅达原一定在“邑土温村”(现伊春一带)狩猎并收售大量动物皮张,因此他非常出名,不仅因为雅达是狩猎能手,而且也是一个具有一定商业头脑的皮货交易商,在当时,他的知名度肯定很高,不然,乌古乃就不会请他当国相。雅达因到处收集皮张,可能也经常出入于其它地方,如宾县、阿城一带。宾县一带也可能有他居住过的地方。或也以“邑屯村”为名之。但主居地应是现伊春一带。金史记载,唐·多保真女士率两个儿子到“邑屯村”去见雅达的两个儿子桓赧和散达,也一定是在“伊春”这个地方,因为多保真年轻时她就到“土温水”(现金山屯)承夫之命,施行“美人计”,将五国城(现依兰)节度使拔乙门杀掉,从而让乌古乃走上节度使之要职,多保真对“土温水”和“邑屯村”(现伊春)一带十分熟悉,因此,她来“邑屯村”纯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劾里钵、劾孙等儿子辈均居于“土温水”一带打猎捕鱼。因此,笔者认为,不能仅以位于“按出虎水”之北侧一说,就推论“邑屯村”就在阿城附近。金史常有地理位置说明比较含糊的情况。如写“××之邻”,有时指跨越几千里的地域,而非在附近。因此写“××之邻”、“××之南(北)”等等,有时指就在××附近,有时指千里之外,很远的地方。说现“伊春”就是当年“邑屯村”这个地方,是合乎逻辑的。

劾里钵接任节度使,面临许多内外压力,但他都一一化解了。他最重要的贡献有以下几项:首先,他不再任用原国相的雅达之子为新国相,而改为用自己家族之人,即他四弟颇剌淑,当时虽然发生了矛盾冲突,但却为今后完颜家族掌控整个女真人的核心地位创造了组织基础。除此之外,劾里钵进行了多次讨伐战争,使完颜氏族联盟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尤其是他逐步将政治中心从五国城向按出虎水一带前移,为以后大金朝在按出虎水(今阿城)正式建都奠定了基础。他主要的征战有:征战桓赧和散达兄弟;征服南部温都部(今五常一带)的乌春、窝谋罕;东北部的纥石烈部腊醅、麻产。从这时他们就开始离开土温水,配合劾里钵向以按出虎水(今阿城一带)为核心的南部地区移动。经过激战。“麻产遁去”,逃到了土温水(现金山屯一带),在大山里藏身。

而“土温水”正是纥石烈部重要活动区域。因此也正是完颜部落与纥石烈部反复争夺的领域。“土温水”(现汤旺河流域的金山屯一带)不仅有女真完颜家族的劾里钵兄弟,同时,也居有同属纥石烈部的女真人。纥石烈部当时是居地甚广的野居部落,有星显水(今延边一带)、阿里民忒石水(今乌苏里江中上游)、活剌浑水(今呼兰通河一带,“活剌浑水”有说在今呼兰,也有说是在今通河县,因“付拉荤”河而得名,笔者比较倾向于后者;但不管在哪个地方,均属今小兴安岭南麓余脉)、回帕川(今吉林辉发河)、徒笼骨水(今萝北都鲁河)和土温水(今汤旺河流域)均有分布。可以看出,从今呼兰河、通河至今伊春汤旺河流域至萝北(即小兴安岭区域)均有纥石烈部分布。纥石烈部当时与完颜部有时为联盟,有时为敌对势力。经多次反复争夺,最后完全归完颜部所统辖。

《金史·列传·腊醅麻产》有明确的叙述:“腊醅、麻产兄弟者,活剌浑水诃邻乡纥石烈部人。兄弟七人,素有名声,人推服之。及乌春、窝谋罕等为难,故腊醅麻产乘此际结陶温水(即土温水)之民,浸不可制。其同里中有避之者,徙于苾罕村野居女直(真)中……斜烈以轻兵邀击腊醅于‘屯睦吐村’,败之,尽得其所。”这是在劾里钵时期,发生的战事,文中明确记述腊醅兄弟“际结陶(土)温水之民,浸不可制”,说明他俩来到了“土温水”(现金山屯属汤旺河段),当时“土温水”有些民众吓跑到“苾罕村”野居女直中躲避他俩,这里提到的“苾罕村”就是土温水(金山屯段汤旺河)的支流“查拉巴气·斯苾干(罕)”(现称大丰河),“斯苾罕”与“苾罕”是一回事,而“屯睦吐”村在金山屯区址向上约十五公里处,此处有大山,名曰:“圣牌山”山上有一奇石,人称“老虎墩”,名字较怪,笔者认为是女真语“阿可墩”即结实的意思。而山脚下的大丰河口,人称“屯迷糊”渡口,以前本称“屯迷可渡”,从字面上看,是汉语一个渡口之意,实际上是女真语“Temgetu”,可写成“屯睦哥吐”,与金史所记,“屯睦吐”当为一词。此词为“信牌”之意,正好与此处大山“圣牌山”完全一致。因此,可以断定,当年劾里钵大战腊醅时就在此地上演。根据金史这段记载判断,腊醅、麻产当在现金山屯区址沿大丰河至今“老白山”一带。“老白山”原名就叫“腊白山”,其实就是“腊醅山”,当是“腊醅”在此隐藏作乱而得名。此山较高(海报1038米)正是“野居女直”狩猎为生的地方。腊醅到这里十分安全,且狩猎方便,不愁吃喝。又由于此山原为纥石烈部野女直人所居,同一氏族,自有亲情关系,便于周旋。此次大战,腊醅从今老白山上下来,到今大丰河岸的“屯睦吐”村与劾里钵(大将斜烈)“邀战”,腊醅大败,劾里钵“尽获其俘”。

此后,腊醅逃离小兴安岭与麻产会合,到拉林一带掠夺牧马。劾里钵与儿乌雅束代领人马至拉林附近的“混同江”(松花江边),劾里钵日夜骑马兼程,连战马都疲乏得不走路了。劾里钵只好挑选五六十匹仍能健行的马,来到“野鹊水”的地方,追上腊醅。但劾里钵人少,腊醅人多,似难胜负。但庆幸的是,大将欢都也从后面赶了上来,大战四个回合,连马都战死了十几匹,劾里钵迅速冲入阵中,又战四个回合,但未分胜负。而乌雅束从松花江的另一个地方渡江,也遇上腊醅麻产之兵。腊军士问道:“你是何人?”乌雅束高声回答:“欢都!”腊兵随声一箭射来,射在乌雅束的箭囊上,要不然就射心窝口了,非常危险。必竞乌雅束是劾里钵之子,年事不高战斗经验欠缺,只好以完颜部的大将欢都(即贤石鲁的儿子)的名声吓唬对方。对方听说是欢都,掉头便走。此战劾里钵并未取胜,而腊醅、麻产却掠走了四百多匹好马,加上在土温水之东大平原(现鹤岗至富锦一带)掠走三百匹好马,共七百匹好马,兵力立刻大增。随后,他俩代军跑到南边,与乌春、窝谋罕结交。窝谋罕以一百零七人助战。乌春这时也代兵到了暮棱水,建立反劾里钵根据地。(“暮棱水”一说在今穆棱县,一说是在木兰县木兰达河,辽金时也称“暮棱水”。《黑龙江省志·地名录》笔者倾向于木兰达河,因同为小兴安岭山地,松花江之北,符合当时情况。)劾里钵为战胜乌春,曾到“黑水”(今黑龙江)征兵,他所过的地方《金史·乌春传》标为“乌纪岭”,但一直以来人们不知“乌纪岭”在何处,还以为是“马纪岭”的误写,笔者认为“乌纪岭”实际就是今天伊春最北的林区,汤旺河发源地,今“乌伊岭”。因乌伊岭过大岭即为黑龙江之域。在此扩军,并帅军沿黑龙江右岸,至“阿不塞水,岭东诸部皆会”,正是小兴安岭的岭东,这里也正是黑龙江中下游完颜部的老根据地,在此与欢都军会师后,发起向乌春的同伙“窝谋罕”的战斗,此次战斗,已有阿骨打出现,并险些被窝谋罕一个叫“太峪”的大将将阿骨打刺死,多亏活腊胡将太峪刀枪档回,阿骨打方才幸免。

劾里钵又率军前去片战腊醅,并活擒了腊醅等人。但在查点俘虏时,却发现那个麻产偷偷逃跑了,他逃到哪里去了呢?据史书记载麻产又逃回了土温水(今金山屯),经常在“邑屯村”(今伊春一带)出没。而乌春却被劾里钵与欢都的合军所重创,乌春已死,而窝谋罕也弃城遁去。劾里钵取得了全胜。

劾里钵袭节度使共十九年,五十四岁卒。他决定将传位制度由父子继承改为兄终弟及,他逝世后,节度使之职传给四弟颇剌淑。颇剌淑传给五弟盈歌,同辈传尽转而传劾里钵之长子乌雅束,乌雅束之后传给二弟——金国开元皇帝阿骨打。

劾里钵死后由其四弟颇剌淑继位。而三弟劾孙和大哥劾者只是默默地为劾里钵及其他兄弟做奉献,但一直未当上节度使。其原因何在?史书说:他俩比较柔善使然。实则不完全。笔者认为,老大劾者和老三劾孙在原居地土温水(今横山)这个地方为完颜家族看家护院、看守这片大森林,同时也在后方打猎以保证前方征战的后勤供应,故他俩没怎么上第一线。劾里钵之后,由老四颇剌淑上一线,出任节度使,但也仅仅干了三年左右时间,便去世了。从乌古乃始,出任首府在五国城(依兰)生女真节度使,由于政务繁忙,肯定回土温水少一些。到了劾里钵时代,他正式将五国城首府向按出虎水(阿城)一带迁移,由于战事需要,几个兄弟也配合他征战,逐步脱离了土温水。这时的土温水后方似有些空虚,除了唐括部在此死守之外,完颜氏族近亲逐步减少,另一个部落——纥石烈部人乘虚而入,腊醅、麻产就是纥石烈部从帅水(巴彦、通河的少凌河)附近迁移到土温水来的。因此,发生了前边叙述的一些征战。最后还是完颜部的劾里钵胜了。但他必须在按出虎水一带从事政务、军务活动,与他周旋的麻产转了一大圈,又逃到小兴安岭土温水一带。

小兴安岭是完颜氏族必争之地,看来,他们是将小兴安岭作为战略根据地来看待的,这在此著各章的分析中均可看出。伊春位于汤旺河中心位置,北部通往黑龙江、东部与萝北相联,西部与嫩江平原克东相联、南部与汤源、依兰、通河、木兰毗邻。辽金时应是东黑水、北黑水、西孛古江(今嫩江)、南宋瓦江(今松花江)三江围绕之处,此三江的古女真人穿梭于青岭(今小兴安岭),形成山岭驿道,其中沿土温水(今汤旺河)北上,应为“黑——青古道”,而向东南穿越查拉巴气(金山屯)应为“蜀(苏)束水(绥滨)——查(查拉巴气)古道”,而向南,经金山屯沿土温水(汤旺河)应为“盆(奴里)——土(土温水)古道”,或称“蒲(蒲聂)——土古道”,同为南向的从今南岔、带岭穿越的则为“越(里吉)(现依兰)——土(温水)古道”,而从嫩江一带进入的当在今伊春、乌马河、友好一带,为金代中后期的蒲屿路的“屯河”通道。

由于金祖先人完颜部是“黑水女真”,开始从“东黑水”,即小兴安岭之东的黑龙江走向小兴安岭的,从史书记载看“青岭”(小兴安岭)与东部、东北部、东南部联系较多。这从金之先祖活动可以看出来。在穆宗盈歌时期,就于主隈、秃答、鳖古德各部落发生联系,并与盈歌一起哄骗辽国使者,而这几个部落就在“土温水”之缘。据《黑龙江省志·地名录》载,今东北的梧桐河辽称“主隈水”,金称“秃答水”,此河发源于今伊春美溪区的小白山脉,美溪北与新青区相邻、南与金山屯相邻、小白山与金山屯老白山相邻。金史所说的“谗谋水”,误解为“三坦”,笔者认为是不对的。“谗谋水”,应指今伊春美溪区发源于小白山的西向河流,“美”音与“谋”音近,并为一个区域相联。而“三坦”是指萝北的今鸭蛋河,古称“三坦河”。小白山为小兴安岭东麓高山,海拨1022米,其东向山麓则是梧桐河、嘟噜河的上游区域,是女真人集居区之一。也是穆宗盈歌首先统一的大本营。《金史·世纪》载:“初,诸部各有信牌,穆宗(盈歌)用太祖议,擅置牌号者治于法,自是号令乃一,民听不疑矣。自景祖(乌古乃)以来,两世四主,志业相因,卒定离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东南治于乙离骨、曷(He)懒、耶懒、土骨论,东北至于五国、主隈、秃答,金盖盛于此。”在阿骨打起兵征辽之时,“土温水”(汤旺河流域)形成一路兵马,“从太祖(阿骨打)伐辽,(仆忽得、酬斡)率涛温水(即土温水)路兵,招抚三坦、石里很、跋苦三水,鳖古城邑皆降之。”这证明,“土温水”(即汤旺河流域)也出兵参战,并“招抚”了今萝北、汤原、嫩江一带的女真人,共组“土温水路兵”,与阿骨打一起征战辽国契丹人,为大金国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足以证明,当时的小兴安岭是联结黑龙江、嫩江、萝北、绥滨、汤原、依兰、木兰、通河的核心地带。是金祖先人——完颜部早期联盟的根据地。

(作者声明:《千古之谜试揭秘》专刊于2012年8月出版发行,版权归作者所有,其中新的论点和史实发现研究属专有范围,引用时需征得作者同意。)

猜你喜欢

完颜伊春小兴安岭
小兴安岭重点林区食叶害虫种类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低山丘陵区云冷杉林生长状况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多彩伊春
沉默了400年的金兀术后人
混入社交圈的杀手